探索、创新、发展
——从地方志到地情辞典
2023-09-06杜冬梅
杜冬梅
(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20)
地情辞典是地域工具书的重要种类,地方志作为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地情资料库,为地域工具书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地方志与地情辞典的编纂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读者对象,地方志是地情辞典编纂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正在编纂的地情辞典——《北京大辞典》为例,从地方志与地情辞典的关系出发,探讨地方志在地情辞典编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探索从地方志到地情辞典的编纂模式和编纂方法,这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拓展地方志的应用价值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一、地方志是地情辞典编纂的基础
地方志被称为“一方之全书”,记载了一个地区方方面面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北京历代修志绵延不断,史书记载的志书就有60多种。北京大规模重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始于1988年,新编一轮志书共设《北京志》35卷154部分志、18部区县志,记述时间下限为1995年前后。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于2008年启动,设《北京志》分志69部、区县志18部,总字数7500余万字,全面系统记录了1995年前后至2010年期间,北京市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历程进程,反映了北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除规划志书外,北京市各修志单位还编纂出版了大量行业志、部门志和专业志,以及一批乡镇村志及街道社区志,北京市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编修了大量企业志、部门志等。各单位还出版了大量地方综合年鉴、专业年鉴以及地情类史书、丛书等,详细记载了北京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这些资料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地情资料库,在地域工具书编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在编纂的《北京大辞典》是一部系统介绍北京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的地域百科辞典,以简明扼要、便于检索为特点,满足现代人群快速获取相关知识的文化需要。《北京大辞典》是在北京各类志书及大量地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纂的一部大型地情辞典,它与志书采用不同的知识表现形式、不同的取材视角和不同的重点内容,为读者提供了解北京的不同途径,以满足读者获取北京信息的不同需求。《北京大辞典》的编纂不是对资料的原创,而是从确定的读者对象出发,对庞大的地情资料信息进行浓缩、精炼和重新组织,分门别类地汇集有关北京的基本知识,最大限度地浓缩古城精华,尽可能充分地展示首都风貌,使全书的思想性、文献性、知识性、科学性、规范性获得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展示首都风貌,提升首都形象,弘扬北京精神,推动文化交往”的目标。
二、地方志为地情辞典提供分类依据
《北京大辞典》设地理·环境、历史、地名·区划、政治·社会、经济、科教体卫、文化、文物古迹、人物九大分支(见图1)。这九大分支显然不是学科分支,只是一种编写分支,是编纂者为便于编写设计的一种知识构架,这也是地域工具书与学科工具书在知识组织方法上的根本区别。《北京大辞典》各个编写分支的分类设计就是在《北京志》的基础上进行的,编者对一轮《北京志》的154部分志和二轮《北京志》的69部分志进行类别划分,将其归属至《北京大辞典》不同的编写分支。通过对一轮和二轮《北京志》中各部分志的篇章结构和内容进行调研,设计出《北京大辞典》各个分支的框架结构。
图1 《北京大辞典》 九大编写分支图
以《北京大辞典》政治·社会分支为例,其下设内容包括党政机关、政治会议、城市管理、重大事件四部分,在编写过程中首先将这四部分内容所对应的《北京志》进行归类和梳理,分别对应一轮《北京志》的《共产党志》《中央机构志》等20余部分志和二轮《北京志》的《政府志》《人民代表大会志》等10余部分志(见表1),然后根据相关志书中的内容再设计每部分内容的编写框架。
表1 《北京大辞典》 政治分支对应 《北京志》 分志一览表
再以《北京大辞典》科教体卫分支中科技部分为例,其在辞条设计和撰写过程中,主要依据《北京志》中的《科技志》,并参考了《气象志》《勘察志》《环境保护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志》等志书中的科技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百科辞典》(科学技术卷)、《北京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以及有关北京科技的图书、刊物等。科技部分以《科技志》的篇目框架为基础,设古近代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科技、科技成果、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科技管理七个子分支,而其中的“基础研究”部分的下级分类还是以《科技志》的篇目设计为基础,参考其中第二篇“基础研究”各章的标题来设置,分别为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
三、地方志为地情辞典提供撰写依据
地方志以篇章节目的方式将内容的关系反映出来,篇(编)、章、节、目之间是上下统属关系,而篇(编)与篇(编)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目与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地情辞典一般以辞条的形式展现内容,辞条之间是隐性关系,通过参见将全书的内容联系起来。《北京大辞典》共设10000个辞条,辞条与索引比为1:3,包含的知识主题约30000个,字数约600万字,其辞条分配情况见表2。
表2 《北京大辞典》 各分支辞条数及字数一览表
《北京志》和《北京大辞典》都以北京为记述范围,介绍北京的人、事、地、物、情,内容的选取和撰写都体现“北京”地域主题。以科教体卫分支的“科技”部分为例,其参考的主要内容就是《北京志》中的《科技志》及其他志书涉及科技部分的内容,辞条撰写时要紧扣北京科技主题,突出该科技项目或成果和北京地域的关系,如有哪些北京科研机构参与、对北京地区的影响,以及在京的获奖项等。以“生物研究”辞条为例,撰写内容为北京地区的生物研究史、研究著作、研究机构等。再以“航空科技”为例,介绍北京航空科技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科技志》中都有较大篇幅的系统介绍,为《北京大辞典》科技辞条的编纂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北京大辞典》读者对象为一般知识水平读者,辞条设计和撰写应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要避免内容介绍过于专深,因此在借鉴和利用志书资料时要进行选择和补充,对于志书中记述的过于专深的内容要适当进行删减,对于超过志书下限的最新内容要适当进行补充。
四、地域工具书对地方志编纂的推动
《北京大辞典》本着“立足志书分析,浓缩志书精华,补充志书不足,促进志书创新”的原则,在汲取志书精华的同时,也为志书编纂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对于志书的编纂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北京大辞典》的编纂经验中,地方志可在以下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改进和尝试。
1.加强志书综合性内容的记述
《北京大辞典》强调综合性辞条的设置,如旅游业、名人故居、古树名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湿地、鸟类等,以系统、完整地反映地域内各方面的综合性情况。这些综合性辞条可以使各个知识点相互交联,大大提高辞典的知识含量,便于读者对事物形成总体印象。在地方志中综合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全书的概述、篇下述、章下述、节下述等内容,通过综述内容读者可以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或某一知识主题等有一个整体认知。《北京志》各部分志中对于篇下述、章下述、节下述等内容的设置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有些分志设有一定篇幅的篇下述、章下述,有些分志则没有设置。有些分志的篇下述、章下述的内容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有些则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读者在阅读时抓不住重点和特点。还有些分志虽然设有篇下述、章下述,但与北京的关系不大,有的是理论介绍,有的是定义介绍。这些都是后续志书编纂中有待提高和完善之处,可借鉴地情辞典编纂中综合性辞条的设置,加强志书篇下述、章下述、节下述等内容的撰写,紧扣北京地域,注意突出重点和特点,避免流水账。
2.加强志书中“目”的编写
“目”是志书内容记述的实体,是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目”的设置来体现。《北京大辞典》的专条就相当于志书的“目”,在辞典编纂过程中编者查阅了大量志书,发现在志书编写中“目”的设置和撰写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具体表现在部分章节下未设“目”,有些虽然设置了“目”,但分类及标题的使用不准确,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查找,还有部分志书“目”的记述内容与志书的要求和风格不完全符合,有的记述内容没有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记述时重点不突出,从而影响了志书的质量。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可以借鉴《北京大辞典》的编纂经验,适当增加“目”的数量,规范“目”的体例,使志书层次更清晰,内容更具特色。
3.合理处理内容关联和交叉问题
地方志和地情辞典的共同特点都是内容繁多,体量巨大,其中涉及的内容如果不能做到合理分配,势必会产生大量重复和交叉。如何避免重复和合理处理交叉问题是地方志和地情辞典编纂过程中都要关注的重点。《北京大辞典》作为一种大型地域性工具书,所收辞条上万条,每个辞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辞条之间的关联性体现在分支间关联、组群间关联、辞条间关联、中外关联、古今关联等多个方面,如文物与历史、人物与历史、机构与地名、机构与人物等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通过参见条和条目内的参见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要避免遗漏,辞条之间做到相互呼应和协调,在内容上无冲突。同理,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也应慎重处理关联和交叉问题,不同志书之间、同一部志书的不同篇目之间都应各有侧重,避免内容的矛盾和过度重复等问题。
4.改进索引编制
索引是衡量新编志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地方志索引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对索引的规模、类型、标目的选择等,尚无特别规范的要求。《北京大辞典》的索引编制工作遵循《北京百科全书》的索引制作模式,已形成相对规范化的要求。在索引数量上,设计辞条与索引比为1:3,同时要保证索引在正文中有记述内容。在索引主题上,除辞条标题外,文中的圈码、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主题都可以作为索引,因此设置圈码时要注意圈码主题的名词化处理,便于编制索引。《北京志》在编纂中可以参考《北京大辞典》的索引编制模式,确定索引比、索引主题规则、索引知识含量等,使索引编制规范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情辞典的编纂依托地方志进行,二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借鉴,但却不能相互取代。未来如果有更多的地方志工作者对地域工具书的编纂产生兴趣,把地域工具书编纂纳入地方志工作轨道,在地方志基础上演变出更多的地域工具书,可为地方志的开发再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推进我国地域工具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