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渗透

2023-09-06吴秀玲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红色教材语文

吴秀玲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特点的学科,在实现对学生道德素养熏陶及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该课程不仅是一门文学课程,同时其本质也是思政课程。教材中不乏红色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可为学生思想品质、人格修养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契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渗透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同仁提供参考。

一、课前升级教育思想,增加红色教育重视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于红色教育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为此,想要充分落实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融合,必须要从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入手。为此,学校需要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专题讲座工作等,并重点为其强调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带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丰富红色文化精神及文化资源,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红色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备课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情况,从学生学情出发寻找切入点,并通过贴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方式来开展红色教育,渗透红色文化,以促进学科教学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除此以外,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应坚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元素,然后坚持多元化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游戏教学、情景创设、问题导学等。除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外,对于红色教育资源、红色经典内容的选择也需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比如,可以带领学生研读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文章,可以依托教材为学生拓展相关的红色经典读物、影视资料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红色教育活动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视野及学习体验,促进红色教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提升红色教育成效。

二、课上构建高效课堂,渗透红色文化

(一)利用课本红色资源,夯实红色基础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蕴含的红色教育内容也相对较多。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可以发现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12 册教材中每一册内都有精选的红色经典篇目,比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升国旗》《我是中国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年级教材中的《朱德的扁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四年级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小英雄雨来》等。这些红色经典篇目为日常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渗透创造了良好条件及重要载体。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红色经典篇目,带领学生认真研读学习,并以篇目内容为依据,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从而实现红色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这也为红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较强的可能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红色资源,并结合学生学情,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合理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4 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时,考虑到抗日战争时期和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于延安的代表性地方,“南泥湾”“延河”“杨家岭”“枣园”等的认知少,甚至完全不知道、不了解,这也就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不利于红色教育的开展,更无法深入理解、体会延安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为学生拓展和延安相关的内容,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

又如,在讲解“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南泥湾的相关内容,若能寻得图片或视频,可直接为学生进行展示,若无合适的视频、图片,则可通过语言进行点拨,让学生了解南泥湾的过往,比如它曾经是非常狭窄的溪谷,甚至可以说是“蛮荒之地”,在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号召之下,八路军三五九旅到达南泥湾开始耕作,历经三年辛苦,终于改变了南泥湾的样貌,使它从“莽荒之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南泥湾现在的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南泥湾的重大变化,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延安精神传递给学生,实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除此以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蕴含有非常多的红色经典课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红色文化、优秀的精神品质、优良的传统等,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将红色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

(二)创设红色文化情景,厚植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社会背景等,对于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学生而言是遥远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是简单地进行说教,告诉学生某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等,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会因为教师的不断“说教”而产生厌烦情绪,难以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并可通过创设红色文化情景的方式,拉近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相应的文化情景之中感受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7 课《开国大典》时,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局限了其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仅仅通过阅读课文并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为此,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革命题材的影视频段,比如《觉醒年代》《长津湖》等,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段,直观地感受革命胜利的不易、新中国成立的不易、幸福生活得来得不易,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3 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片段来营造相应情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相关事件有更全面、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观看视频片段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刺激,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真正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保家卫国所做出的牺牲,感知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革命精神,从而在深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以及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的信念,实现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渗透以及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三)设置思考探究问题,深化红色认知

学习是一种态度,思考则是一种能力。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有利于逐步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让学生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同样如此,想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感知红色精神,真正实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就必须要将学习主体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分析、品味及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分析。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思考意识、探究欲望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合理地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分析,真正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 课《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学习问题,如“假如你是白求恩,此种环境下,你将如何选择?”“白求恩为什么会做出文中这样的选择?”“作为共产党员,白求恩必须要具备什么精神?”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结合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在边阅读边思考中达到深度学习效果,同时加深学生对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理解,深化学生对于红色精神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向白求恩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实现红色教育融合。

三、组织课外红色活动,深化红色教育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红色经典篇目,但整体而言,语文教材在内容设置、篇目设置上本身就有一定的限制,这也就在无形中局限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学习范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对教材内红色经典篇目的学习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积极为学生拓展红色教育内容,开展适合的课外红色活动,以进一步完善、深化红色教育工作,拓展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知,实现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红色文化学习任务。如在完成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教学后,考虑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较少,对于“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在我们国家占一块地方”“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外国人赶走”这类问题的理解难度较大,并且存在有较大的疑问。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任务,即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在家长辅助下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信息等,来寻找和课文所处时代相关的材料,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解,从而自主整理信息,解答问题,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又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化了红色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活动。比如,在课后时间观看《地下少先队》《长津湖》《鸡毛信》等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朗诵比赛活动;周末或假期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来拓宽红色教育路径,加深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浓厚的热爱之情。

四、落实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化、科学化,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同时,要在潜移默化中将“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乐于给予他人鼓励”等良好品质素养传递给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除此以外,教学评价的开展还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势,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和要求,也是坚定学生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红色元素,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充分落实红色文化和语文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研读红色经典,从而实现对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红色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是什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