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09-06宫昀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创新

[摘  要]英美文学是多数英语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读、说、写能力的基础性课程。由于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导向性质,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思想产生不同影响,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构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实现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全方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明确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意蕴、基本遵循和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和实现保障,以期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人才培养成效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  英美文学  教学模式  创新

课题:陕西省教育学会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视域下‘英国文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Y034);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地方高师院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2Y1419)。

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引导的理念导向,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基本支撑。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坚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全面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创新保障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立场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英语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基本遵循

1.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的提出已有多年,从党中央至专业课程教師,都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逐渐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应用体系,为推动课程思政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与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缺失,教学模式依然较为固化,课程思政导向作用发挥不足,难以凸显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而言,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任,在国际政治、社会、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化的背景下,确保高等英语人才坚守社会主义建设立场,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基于高等教育改革深化要求而言,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基于学生个体核心素养视角而言,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体系,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基本导向。

2.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遵循

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要遵循知识学习“基础—能力—思想”三阶体系,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听写说能力应用,再到评判发展,逐步实现知识内化。在学习活动的基础阶段,应当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为学生思想素质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是要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明确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实现对学生思政理念的多元渗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水平。再次是要遵循使命性导向,思政元素的产生,与时代发展各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受内外环境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是要遵循学生主体导向作用,明确学生在思政素养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个人思政素养对就职就业、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使其实现思政元素的行为外化,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在知识教育体系中,教师要认识到英美文化对学生思想精神产生的必然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时代意识,树立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

1.创新指导理论体系

教学模式创新是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在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化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入,需要以多元化教育理论为指导。首先,课程思政导向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现有知识经验,在社会文化互动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理解,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英美文学人才的高效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升华。思政素养培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以各种形式融合至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切实体现人才培养实效。其次是要坚持多元智能理论导向。20世纪80年代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是在特定文化和特定环境中实现的。当前我国英语人才培养逐渐朝向应用型、专业型方向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明确英美文学学习和应用的环境影响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最后,课程思政方向和内容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准则,引导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2.思政目标的融入升华

思政目标的融入升华是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支撑,也是创新成效的重要体现形式。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比对和分析各类思政元素,能够基于不同视角探寻英美文学作品背后蕴藏的意识形态特征,探寻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从而实现个人思政素养的升华。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述特征,学会认识作品中蕴含的美的特征,又要从不同文化视角分析作品思想的现实影响,能够从跨文化视角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在学生学习和分析作品的过程中,要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多元对比,深刻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作品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正确认识英美文学思想意识对个人素养的影响,进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体系进行补充。

3.师生主体地位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尤其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中,线上教学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负责引导。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导向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师深层次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能够深入交流的对话共同体。师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不是要求教师缩短讲解知识的教学时长,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以实现彼此对话和有机互动为基本形式,以促进情感共鸣和价值生成为推进导向,尽量控制师生之间关系的疏离和异化,为课程思政功能的生成奠定坚实基础。在当前的英美文学教学体系中,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师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与对话平台的搭建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做好课程教学组织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育人意识,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良好环境,确保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

4.教学内容的拓展优化

教学内容的拓展优化是提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确保课程思政全面覆盖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多数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但就整体上而言,还没有构建起能依托课程思政导向的教学内容拓展体系。因此,教师要针对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学设计环节入手,在多个方面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首先,应当摈弃单纯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活页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素材。在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上,兼顾“文学史”“选读”“文学批评”三种类型内容的平衡性,引导学生形成宏观学习意识,选择更为合适的作品进行学习。

在进行教学内容拓展时,首先要明确英美文学作品的时代性,适当提升当代文学作品占比,一方面避免中古英语作品语法差异等因素对阅读兴趣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发展动态,将文学作品放在意识形态视角下进行分析,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其次是要合理确定文学作品的篇幅长度和难度,细化对作品艺术风格和思想特征的分析,为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留出足够空间。再次是要提升文学批评内容占比,在做好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之美、之智,能够基于意识形态立场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水平。

5.教学方法的应用更新

教学方法应用更新是英美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创新运行的核心环节,对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程度具有直接性影响,因此在创新发展中,必须要强化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应用背景下,教师应以不同环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通常是以微课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思政理论。微课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制作5~15min时长的微课,简要概括本课节的知识点,以及与知识点相关的背景知识、思政理论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能够初步了解课程学习内容。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次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学,并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薄弱环节,以此为参考做好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应用形式较为灵活,结合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一般特征,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的有效融入:第一種是情境教学法,也就是利用多媒体平台或角色扮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情境活动中。在情境教学法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研究对比、图片及影像资料等,适当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充分思考。第二种是小组讨论法,这也是当前英美文学课程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在小组讨论法应用过程中,教师主要做好话题设计和组织优化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实现对思政导向的深度挖掘。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小组展示结果中的问题,从英美文学听、说、读、写专业技能和学生价值观引导两个方面对讨论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第三种是项目教学法,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只负责制订项目任务,由学生自行组织项目分组、项目实施运作和任务自评等各个环节,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并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良好环境。项目教学法在英美文学诗歌鉴赏、戏剧改编、文学写作、小说赏析等多种文体教学中都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成效。

6.评价体系的精细完善

精细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特征、有效调整教学方法,是确保课程思政成效体现的关键,也是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难点,教师应将课程思政评价融入现有教学评价体系,推动评价体系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在评价内容中,应遵循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的一般规律,将课程思政相关的评价以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融入评价体系,思政评价比例占10%~20%为宜,以实现对学生思想素养的全方位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构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精准评价。在评价流程方面,可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期末考核成绩等纳入评价体系,合理设定评价结构占比,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思政素养外化意识,使其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英语人才。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实现保障

1.思政元素深度挖掘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对学生思想影响显著,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必须要深层次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强化对学生思政素养的针对性引导。思政元素挖掘并不是简单的将思政要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而是要将前期学习中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文学作品思想分析和评鉴的指导,在明确自身立场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进行评价。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动态变化的时期,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各种形式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指导个体学习和实践活动。

2.思政资源库构建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学习资源,会对个人学习效率和思想意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在构建教学资源库时,教师必须要重视思政资源库建设,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坚实支撑。当前多数高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充分聚拢分散的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资源。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利用资源开展多样化学习的同时,尝试搜寻其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且学术性与趣味性并存的资源,并在遵循版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这些资源纳入校本资源库,为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3.教师思政素养提升

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自身需有坚实的思政素养作为支撑。教师思政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对高校思政政策、理论的跟随和把握能力,需紧跟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培养,明确新时代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以此为目标导向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二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政理论表达能力,能够利用丰富的表达形式向学生传输新型思政理念,掌握课程思政教育应有的话语权,为学生提供积极、正向的引导。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总结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征,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进行优化调整,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四是要具备良好的反思批判能力,能够站在意识形态视角对英美文学作品内容进行深刻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4.三全育人体系支撑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政育人、立德树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效支撑。在英美文学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能够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对接,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的有效衔接,实现课程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效衔接。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纳入三全育人体系,以三全育人目标实现为导向,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方位評估,更为深入地做好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体系设计,提升课程思政实施的灵活性,为培养新时代英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对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需要教师从思想层面转变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断优化个人思政知识结构,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切实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地位,灵活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效衔接,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在课程思政深入推进和衔接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培养既有世界眼光又有家国情怀英语人才的目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刍议[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1):70-74.

[2]董慧,李天宇.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1,29(4):118-124.

[3]覃春华.新文科背景下英美文学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J].海外英语,2021(20):163-164.

[4]艾娜.英美文学“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以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阿凡达》影片鉴赏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21,43(8):121-125.

[5]聂薇.新时代背景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3):248-249.

[6]林曙梅.教学新目标下英美文学混合教育模式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55-158.

[7]王晓艳.探析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160-161.

[8]覃春华.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138+140.

(宫昀:咸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