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3-09-06张冠华

高教学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新工科课程建设

张冠华

摘  要:在当今社会,科技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新工科创新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该文结合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教学现状,针对本科生科技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旨在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设和创新实践,从大学生科技写作的实际需求与困惑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写作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本科生;科技写作;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121-04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basic skill necessary for emerging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Technical Writing (Chinese and English) Training", this paper reform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Technical Writing (Chinese and English) Training" course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It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of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needs and confu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chnical wr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课程设计、各类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需要撰写论文、设计说明书、项目申请书、中期进展报告及结题报告等各种形式的科技文章,撰写科技论文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1]。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工科类本科生目前普遍存在着对科技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写作能力较低等问题,并因此严重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等科技文本的质量[2]。基于这种现状,本文结合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双一流”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双一流”本科生培养提供支持。

一  大学生在科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面向全校本科生已开设的学术写作类课程存在知识点宽泛、讲授内容与机械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导致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简称“我院”)本科生写作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以湖南大学机械相关专业学生为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科技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如图1所示。

(一)  文献检索能力较弱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在进行科技写作时,常需要学习引用他人的文献,但是许多本科生对专业文献资源缺乏了解,不能熟练运用中、英文献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这其无法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导致学习效率低,而且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文献检索能力弱也使得学生们无法及时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导致其在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时仍然使用陈旧的资料,缺乏信息的有效性,致使科技论文的创新性不高,影响了项目申报书等的质量。

(二)  对学术道德规范缺乏了解

学术道德是进行学术写作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底线,对学术道德规范不了解,使得部分学生论文写作依靠抄袭和拼凑他人论文来完成,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无益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是锻炼学生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总结能力、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自身的写作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影响到了学生们毕业论文质量,还对其之后的工作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学术不端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及后果,在科技论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标明引用出处[3]。

(三)  论文格式规范性不足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并不注重科技论文的规范要求,认为只要自己将论文写好,将自己所做的工作写清楚就万事大吉了,但是科技论文不同于简单的写作,其有着格式上的规范性要求。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在整体格式排版上一定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进行科技写作时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性[4]。根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出现论文格式不规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部分学生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会出现诸如题注字号字体不对、段落格式不对、表格未使用三线表和图片排版凌乱等问题,这些虽然是小错误,但是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应当要严格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进行写作。此外,学生在进行科技文章写作时,还存在制图未使用Origin等专业的计算机制图软件的问题,使最后数据处理出来的图表不清晰、不准确,影响了最后论文的质量。

(四)  语言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

学生们撰写科技论文的经验较少,写作能力不足,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对事物的表述缺乏准确性。科技论文的写作有着极强的严谨性,语言的表述必须准确清晰,让人能通过文章清楚了解到作者所做的工作。同时,科技论文又具有极强的规范性,不同领域的科技论文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学生们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于领域内的专业术语了解不够,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常使用一些口头语言表达,缺乏规范性与严谨性[5]。此外,由于写作经验较少、归纳总结能力较弱,学生们进行科技写作时,对于实验内容的描述过于冗长、语言不够简洁,抓不住实验内容的重点。

(五)  文章逻辑性不足

文章的结构就像是人体的骨架支撑起整个文章的脉络,每个部分息息相关却又各有不同。只有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文章结构,再填充相应的文章内容,才能写出一篇规范的科技论文。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时经常不注重全文的逻辑关联性,常常将同一范畴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或者将不同的内容交替出现在各个章节里,使得整篇文章逻辑混乱思维跳跃,行文结构缺乏条理,给人一种拼凑之感,无法清晰地将自己的工作介绍清楚[6]。此外,在进行学术论证时,也有不少学生的论证过程缺乏逻辑性,罗列了太多零散化的论点,无法利用现有的实验内容将各个观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7]。

二  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现状及改革措施

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是针对大一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写作能力,为其今后的科技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代工程专业大学教育的现实需求。但是从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反馈发现学生对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缺乏互动,对于课堂布置的实践作业敷衍了事,这导致了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这一现状主要是因为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设置的学时与学分较少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学的模式和课程的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本文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们对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科技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改革流程如图2所示。

(一)  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科技论文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规范性的特点。目前的课程虽然有针对这几个特点进行讲解,但是仍然存在着知识点宽泛、讲授内容与机械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导致我院本科生写作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现在针对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学内容方面的改进措施。

1  细化教学内容

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较短,所以,为了将内容全面地展示出来,往往会介绍得过于宽泛使得学生觉得内容空洞不易理解与运用。因此,为了改进教学效果可以将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学术诚信”“文献检索”“课题研究”“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写作规范”和“自信答辩”等专题来开展,针对某一主题活动,按照教学进程,布置课前、课上和课后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按任务完成理论学习、写作与沟通实践、写作能力提升等学习环节。这样将整个内容划分成几个小块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吸收、巩固,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完善教学教案和教学课件

针对现有的问题,由课程负责人召集教学团队成员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专业的毕业要求重新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评价,从是否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讨论,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高质量的贴合专业特点的教学课件,例如在进行一些案例讲解时,可以选用一些与机械相关的期刊论文与毕业论文,对写作的各个章节进行分析讲解。

(二)  教学模式的改革

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围绕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内容,并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只能以学生最后呈现的结果来参与学生学习中,无法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避免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践、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科技写作表达能力和综合科研素養的提升。

1  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课程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于增加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特别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面对面交流与沟通。但根据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特点,要实现2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几乎不可能。因此,必须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课外与课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授课过程分为课前自学与反馈、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交流与提升这三个阶段。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和讨论,使老师及时获得学生反馈,实现师生顺畅的互动与交流;通过云文档在线协作,实现在文稿阶段的交流与互动。并总结学生在当前写作阶段具有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讨论解决提高教学效率。

2  划分课题小组

教师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监督到每一个人的学习进展,所以可以将学生以5~6人为单位分成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组织并监督同组同学的课下学习及课上讨论。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资源的共享,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同时,也能减少每位同学的负担,还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组内的成员也可以进行作业的互相评阅实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采取组合教学

课程采取教学团体共同授课的方式,依据每位教师擅长的领域进行组合教学。教师团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此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雄厚,可以指导学生们进行“课题研究”“写作规范”“自信答辩”等专题的学习。第二类是英语基础水平较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此类型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且自身正处于学术上升期,自身进行科技写作的机会较多,对于“论文撰写”“文献检索”和“结果分析”等专题都有自己的技巧,适宜就这些专题对学生进行教导。不同类型的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有针对地进行备课,这样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让学生们体验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们上课的兴趣。

(三)  考核体系的改革

全方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监督和评价,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实践的经验来看考核方式见表1,课程考核采取课前预习5%+平时成绩(学生出勤、随堂表现、团队协作)25%+实践训练30%+结课考核40%的考核结构比较合理。进行科技写作需要较好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课程考核的内容中添加了5%的课前预习环节,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这一方面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上课的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能锻炼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本科生的课程学习不能单纯地只是进行知识的学习,也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所以考核学生们的平时表现也很重要,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此外,进行课程学习也需要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有利于让学生巩固上课学到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需要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最后的结课考核则是重中之重,通过这一部分的考核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一套课程考核体系能够将能力培养这一重点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通过考核评价体系也能进行教学效果的追踪,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  结束语

科技写作(中、英文)训练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课程,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的科技写作内容有所帮助,同时也能为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甚至参加工作所需科技写作打好基础。因此,必须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课程改革道路,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科技写作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目的。

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现有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举措,力求解决学生们学习过程和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让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撰写的规范,能够独立地查阅文献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期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真正达到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双一流”本科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靳江艳,方忆湘,刘振宇.工科专业科技沟通与写作课程建设思考[J].科技资讯,2021,19(23):118-120.

[2] 郭振威.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90-91.

[3] 施伟龙,郭峰.高校《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3):280-281.

[4] 彭志伟,张元波,徐斌,等.研究生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31):150-153.

[5] 张宴,任洪强.基于OBE理念的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38):87-90.

[6] 胡焕成,张战运,陈自卢,等.《科技论文写作》在化学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4):150-151.

[7] 謝贤安,范晓宁,陈祖静,等.林学专业大学生“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的教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6):64-67.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新工科课程建设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市场人才需求视角探索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
唱法与教法·理论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