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3-09-06陈琳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策略

【摘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核心要求,对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群体共性,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有关资讯,针对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灵感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陈琳(1987—),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

在小学课程体系当中,音乐无疑是极具艺术气息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承担着彰显素质教育综合特色并发挥相应教育引导作用的任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素质。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对于这一点仍旧缺乏清晰的认知,设计的课程内容、形式和主题较为单一,且未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音乐发展诉求,导致课程教学质量、效率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究和践行工作,以“素质教育”理念为自身工作的指导,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

一、依托新课程教学要求,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内在项目和艺术概念非常丰富,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小学生,甚至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潜意识里将“音乐”和“唱歌”或者“听歌”等同起来,对其他方面的音乐艺术缺少关注。即使是“唱歌”“听歌”活动,一些教师也习惯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中,对课外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严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全面教育”的内涵,拓展音乐艺术形式以及课外资源,以此让学生构建更加完备的音乐艺术体系[1]。

(一)在课程教学中拓展音乐艺术形式

不少小学生对音乐课的理解还比较片面,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教师课堂展现方面的不足。为了有效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主题来引入更多的音乐艺术形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器乐演奏、戏曲欣赏、舞蹈的简单训练等不同部分,这样一是能够通过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能够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综合表现力和感染力,发现自己擅长的音乐艺术形式并提高音乐素养。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能力相符”的原则,承认并尊重学生目前的音乐总体学习水平,科学地把控教学工作的开展内容、高度和强度;第二要体现出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融合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对课内基础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能动吸收[2]。当然,这一项工作的推进也需要和学生具体的音乐发展诉求相融合,避免出现不符合课程教学维度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规避课堂资源的浪费问题。

比如在结束《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教学之后,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来带领学生们欣赏《白马》《牧童》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或者聆听《敕勒川》等以马头琴等蒙古族特色乐器演奏的纯音乐作品,并带领学生学习一些蒙古族舞蹈中的标志性动作。

依托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宏观美感会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并可积累音乐知识和欣赏经验,这对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在课程教学中拓展音乐艺术资源

音乐可谓是一类和人类文明“共生共长”的艺术,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社会生活的多元情感和文化元素,体现出多元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主题。尽管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但与多元的音乐艺术主题、风格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课内教学的项目、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积极强化对课外资源的引入力度,满足学生的艺术好奇心,引导他们了解和欣赏更多主题、风格的音乐作品,同时认识这些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艺术要素,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

例如,在结束《小雪花》这一首歌曲的教学后,教师不妨根据“雪花”这个关键词提炼出“冬日之景”的主题,而后组织学生欣赏《雪孩子》等同样主题的歌曲,对比这几首歌曲在节奏、曲调、歌词内容和配乐音色等方面的不同,体会它们的艺术表达风格等。

借助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对音乐艺术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入、更具体的感知,同时能够进一步产生了解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为日后的音乐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依托新课程教学要求,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

和传统的文化科目相比,小学音乐是一门吸引力较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应在形式上彰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仍旧套用“师本位”和理论输出的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学习,难以跟上教师的步子,导致学习积极性减退,课堂教学质量下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既要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又要体现出小组互动学习和微课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独特价值,让学生主动投入音乐学习、练习当中[3]。

(一)在课程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动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行为能力都不够成熟,因此他们还无法完全独立地完成一些综合学习任务,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与此同时,小学生非常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某些活动,因为這样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基于这一系列的客观事实,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小组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思维认知、艺术灵感和学习方法的互通有无。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成果,小学音乐教师要树立“留白”意识,对课内的知识讲解要做到“留出空白”,预留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各小组探究。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全然“袖手旁观”,而要以引导者、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还要以更加直接、细致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感受,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活动的依据。

还是以《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观看完这首歌曲的视频之后向学生提问:“这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歌曲,大家刚才看到的是一段典型的蒙古族舞蹈。那么大家说一说,从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出蒙古族的音乐有哪些特点呢?”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同桌或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各组成员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选择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依托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深层次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和灵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完成“接收者—发现者+创造者”的蜕变,最终实现课程教学质量、效率的突破性提高。

(二)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应用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是以短视频为载体并对核心知识开展集中教学的授课形式。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难以理解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立足于这一现实,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彰显微课信息展示直观、生动、灵活的优势,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拉近课程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提高课堂整体效率。为了更好地突出微课的吸引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更多趣味性的内容,并利用交互技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信息化课堂元素的整合、应用环节当中,从而让学生体会音乐课堂的乐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音阶”概念时,教师不妨利用网络资源和视频软件来制作趣味性微课视频,将七个不同的音阶以拟人化的卡通角色形象呈现,利用这些角色的自我介绍以及彼此之间发生的“论兄弟”“找邻居”“比本领”等故事情节来帮助学生对音阶形成生动、精准的记忆[4]。这样能让学生觉得音乐课堂更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的效率,达成构建“快乐课堂”和“效率课堂”的目标。

三、依托新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都要以带领学生理解、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综合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摆脱孤立、单一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来开展课堂重建,利用“碎片时间”和环境教育渗透法来优化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和鉴赏活动内化知识,进一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保障新课标理念的全面落实。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轻,有较多“碎片时间”可供利用。这些“碎片时间”也许不足以进行大段的教学工作,但是能为教师的课程综合引导提供更多的辅助支点。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持续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参照音乐教学主题、方向、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等,灵活地设计、组织一些常态化的音乐学习、练习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选择一些当天在课堂上讲过而且学生喜欢的曲目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组合唱”或“班级赛歌会”,还可以结合广播体操来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有趣的音乐律动操或律动舞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完善学生对音乐学习、练习活动的认识,将音乐从学习对象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充分运用环境教育渗透法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无比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小学音乐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利用这一点,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环境教育渗透法,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合融入一些符合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有趣的音乐元素,让学生受到音乐艺术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当然,对于这些元素的选择和环境融入过程的设计,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研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一些五线谱和音符的贴纸,或者在教室外侧的走廊上挂一些国内外著名音乐家、歌手的资料,也可以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学校广播系统播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等等[5]。

这一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感知、吸收和鉴赏音乐艺术,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这个过程不应当是机械、单一、痛苦的,而应该是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的。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原则,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练习的意义,从而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音乐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霞.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文学教育(下),2017(1):180.

[2]朱剑平.淺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5):57.

[3]邵雁.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9):122-123.

[4]张英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0):56-57.

[5]席恒.能见树木,更见森林:音乐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6):50-66.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策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