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效果付费的市级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规模化应用与实践

2023-09-06张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张锋

摘  要  2016年,为实现信息技术助力柳州教育精准扶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柳州市开始启动按效果付费的市级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试点。经过7年研究与实践,“柳州模式”逐渐成熟,本地内生数字资源不足、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等痛点和难点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和显著改善,低成本大规模常态化的教育信息化普惠应用促进了柳州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  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按效果付费;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52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5-0007-05

0  引言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以满足社会基本需求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习者需求为核心目标,通过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具有持续性和可拓展性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平台,是我国“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起,为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多个文件,以期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随着各级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成,如何在市级规模化推广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让平台服务好学校,让师生真正接受并用好平台,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难题。

2016年,為确保柳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以下简称“柳州资源平台”)推广网络式服务、驻校培训、按校需求搭建资源空间,打通城乡资源共享通道,实现信息技术助力柳州教育精准扶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柳州市开始启动按效果付费的市级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试点。经过7年的实践,按效果付费的市级数字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柳州模式”逐渐成熟,本地内生数字资源不足、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农村教师专业能力薄弱等痛点和难点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和显著改善,低成本大规模常态化的教育信息化普惠应用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1]。

1  建设原因及理论依据

1.1  建设原因

柳州资源平台建成后,虽然为辖区内教师在教学、教研、课后服务等工作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从整体上看推广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的使用频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数字资源平台建设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寻找资源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而不局限于本地平台;其次,虽然提供了一定的优质资源,但柳州资源平台提供的资源与教师需求和学情的契合度不是很高,区域内生资源数量不足;再次,在进行使用培训时仍然采取传统培训推广模式进行,但这种通识性培训仅能教会教师如何操作,与教师教学应用场景相差较远;最后,由于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应用时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应用热情逐渐丧失,不再有打破原有教学平衡的动力。

1.2  理论依据

2016年,为推进柳州资源平台的规模化应用,柳州市对当时流行的CPC、CPM、CPA等5种互联网广告付费模式进行分析对比(见表1)。柳州市认为CPA(Cost Per Action)这种按照广告引导用户产生的有效下载、注册、购买或其他互动行为等某种特定行为数量进行计费,即按效果付费的模式,真正抓住了最深层次效果,而且其衡量的是潜在消费者向实际消费者的转化率,对于广告主和投放网站都具有理想的性价比。因此,柳州市经分析研究后将CPA模式作为按效果付费的市级数字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的理论参考模型。

2  建设历程

“柳州模式”项目始于2014年,其建设经历了“探索起步,尝试应用”“试点先行,模型构建”“实践验证,内化创新”“推广辐射,内涵提升”四个各有侧重又相互交集的过程。

2.1  探索起步,尝试应用

2014年,柳州市申报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据此项目,柳州市于同年12月建成柳州资源平台并投入使用。在之后的两年中,虽然柳州市意图利用行政手段推进柳州资源平台的规模化应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平均日活跃用户数量只有两位数。

2.2  试点先行,模型构建

2016年,通过参考CPA模式,柳州市构建了按效果付费的市级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模型并开始进行试点工作。柳州市将大量传统科研、竞赛等活动等迁移到柳州资源平台上开展,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应用热情,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数量有了爆发式增长,初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及普适性的“柳州模式”。

2.3  实践验证,内化创新

2018年,在试点成功后,为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覆盖延伸,柳州市将“柳州模式”这种“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模式在所有县(区)进行推广,将其应用于实践进行检验。

2.4  推广辐射,内涵提升

2019年,柳州市开始对“柳州模式”的成果进行跟踪评价、深化理论、优化机制,并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激励等有效措施宣传推广资源平台规模化应用的先进经验。同年4月,全国第二期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培训会在柳州召开,柳州市在会上将“柳州模式”的成果向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了展示交流。

3 主要构成要素

“柳州模式”是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主旨重在探索并构建具有柳州特色的资源平台应用实践范式,构建应用模式,创新推进策略,建立统筹有力的管理机制,其构成要素包括基础、保障、抓手、催化剂、升华等(见图1)。

3.1 基础

内生教育资源、教学和管理应用的丰富是柳州资源平台成功推广的基础。笔者认为,一个资源平台要被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所接受,必须有便捷的联系各方的功能;要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就必须根据各方需求不断升级改造,平台上的应用就要不断丰富;而要增加资源平台生命的广度,就必须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柳州资源平台建设之初资源有限,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应用推广活动和全市培训,但收效甚微。采用“柳州模式”推进工作后,以效果付费方式来管控项目执行,由推广运维团队不断丰富平台应用,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优化智能学习环境,大力推广各类在线课程、网络直播、虚拟课堂等创新学习方式,推动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成效,对于推动柳州资源平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

作用。

3.2  保障

为更好地促进柳州资源平台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柳州市建立一套以行政推动、课题引领、专家指导、督导保障、奖励激励”为主的整体推进策略(见图2),多方发力,共同推进的管理保障机制:行政推动,即市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成立推广领导小组,给予推广活动必要的政策支持;课题引领,对平台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以研促教,全力提升和改变教学品质;专家指导,通过专家指导,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教师在平台上开展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授课、智慧检测、作业批阅等全流程提供专家指导保障,并在全市启动“农村名师工作室”应用,创新了平台应用的新格局;督导保障,加强督导检查和管理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平台的有效实施;奖励激励,柳州市鼓励学校参加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并对获奖的学校给予设备奖励,激发了全市城乡各学校对平台的应用热情。

3.3  抓手

“柳州模式”将柳州资源平台建设、培训、运维、服务等有机整合在一起,将教育行政部门人手少,推广应用不够专业化、不够主动,平台资源、应用建设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移交给推广运维团队,教育行政部门只负责把控考核维度并监督进度和质量。

3.3.1  技术支撑

1)柳州资源平台的后台系统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检查,页面更新编辑,上传资源及信息、舆情管理;各空间、应用、活动等模块的运行测试、运营、维护;对数据上传信息,各模块进行管理、辨识通报、编码维护;应行政部门要求策划、开发运营新活动和新模块。

2)平台配备了7×14小時的操作指导专席客服,组织3人以上的专业客服团队对平台注册登录、应用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线上指导、远程协助、线下实地解决。

3)在互联互通方面,推广运维团队的主要工作包括:每年主动链接4个(含)以上业主认可的应用进入平台;应委托方需求提供第三方应用开发接口实现互联互通;主动与外部厂家沟通对接免费应用进入平台。

4)虚拟货币。平台能够提供虚拟货币功能,但实施方案需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3.2  线上线下活动

1)线上开展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教学优质课展示服务、空间大赛服务、美丽教师评选服务、节日活动服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服务、开发资源征集活动服务、网络教研活动服务等。

2)线下开展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平台使用比赛、空间建设大赛等。此外,推广运维团队还负责实时支撑行政部门的各类与平台相关的会议现场,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3.3.3  培训咨询服务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推广运维团队定期开展全市或城区范围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其中包括:入校培训支撑(提供区、校的驻点支撑服务),平台操作及应用整体培训等。此外,推广运维团队还聘请高校科研团队,按照月、季度、年提供整体的汇报数据,为整体推广效果作支撑。

3.3.4  考核运维指标梯度设置

柳州资源平台考核指标梯度设置,其费用支付按推广运维团队达成的运维考核指标(见表2)和培训服务考核指标(见表3)效果进行支付。推广运维团队要想达到更高的支付标准就必须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为教育行政部门思考如何丰富资源和应用,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服务好学校、教师和学生。

3.4  催化剂

自2016年起,柳州市将全市的科研教研申报、评比等工作逐步迁移至柳州资源平台。通过活动广场功能,柳州市将原有提交纸质材料,盖章逐级送审的传统工作模式,变成了“零跑腿”,以电子申报、电子审核、电子存档为主的一体化活动评审模式,让个人和学校向各县(区)申报审核、评比,再由市级主管部门终审等流程能够在线上完成;

市、县(区)、校均可随时开展相关评比、评审、比赛等活动,推广运维团队全程负责技术支持,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此外,通过开通的智慧校园管理服务,柳州市将所有学校管理迁移至柳州资源平台上,增强学校与平台的应用黏性。

3.5  升华

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柳州市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名师与农村教师共同成长,提高农村(乡镇)学校师资水平,依托柳州资源平台,柳州市为全市教师提供了“名师工作室”服务。通过汇聚全市名师、教研员的优质资源,依托网络充分发挥柳州资源平台在教师培养、教学改革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建设了一批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2]。

3.5.1  组织保障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柳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的推荐和管理工作,并根据项目要求落实政策、经费等相关保障,建立对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

3.5.2  技术保障

运维技术人员负责协助工作室主持人建设网络工作室,通过线上沟通、线下培训等方式,完成工作室建设。

3.5.3  政策保障

各学校及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度考核等级评定、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各级奖项评选、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得优秀等级的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

3.5.4  资金保障

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安排每个工作室的经费,经费直接拨付至主持人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根据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使用管理。

4   特色及创新

4.1  较早实践,全域实施

柳州市是广西最早在一个地级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数字资源平台”规模化应用的城市。截至2022年,柳州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进行了7年,柳州资源平台的资源总数已达560余万条,本地生成性教育资源已有120余万条,为全市260所学校开通了智慧校园,协助搭建学校校本资源数达到2.4万个,教师空间2.4万多个,学生空间近13.7万个,家长空间近24.9万个,170多名省、市、县(区)级名师在平台上建立了网络工作室。

4.2  机制完整,内容创新

“柳州模式”运行机制完整,建立了整体推进机制策略和质量监测保障机制,创新构建了按效果付费的市级数字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模式,且考核维度设置全面,有效驱动了教育系统以外的专业力量助力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将政府、企业、学校有机融合在一起产生合力,推进柳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3  顺应导向,精准帮扶

“柳州模式”以精准帮扶为实施理念进行研究与实践,结合“柳州市农村名师工作室”“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推广应用,实现全市義务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全学段、全学科、全县域覆盖,教育精准扶贫加速推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有序发展,顺应了国家政策导向,顺应了国家教育变革。

5  取得的成效

“柳州模式”将柳州资源平台的应用由行政命令推广的被动模式,转换为推广运维团队主动专业推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主动接受并应用的主动模式,促进了平台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激发了全市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热情,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搭建了一条便捷的优质资源共享的通途,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推动了柳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教育精准扶贫探索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柳州模式”改善了各学科的教研方式与教师教学理念,也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激发了教师研究与实践的热情,形成了一大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成果群。在“柳州模式”实施期间,柳州市和柳州市鱼峰区分别获得2018年度和2019年度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有3所学校荣获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或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基地校称号;2016—2021年全市有3项教育信息区域应用、5项教育信息化学校应用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柳州模式”辐射到全广西乃至全国,得到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的肯定,《广西日报》、《柳州日报》、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网、广西教育厅官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也曾予以高度关注并追踪报道。

6  结束语

基于按效果付费的市级数字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柳州模式”,有效解决了市级数字资源平台规模化推广应用的难题,对西部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新时代,“柳州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下一步,柳州市将扎根本土,面对现实,紧紧抓住丰富应用和完善机制两条主线,结合“三个课堂”建设将“柳州模式”不断推进到新的境界,真正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杨金勇.“三个课堂”县域规模化应用模式与推进机制

研究:基于边疆民族山区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

究,2021,42(5):26-31.

[2] 李浩君,汤琰,何佳乐.交互决定论视角下教师研修活

动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职业教育类名师网络工作

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4):53-60.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