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3-09-06刘红晶

高教学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质量标准

刘红晶

摘  要: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教育质量上。该文首先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區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现状和经验,对比阐述目前我国高校质量建设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增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意识,加强高校内部质量评价,建立体系完备、标准科学有效、师生全员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民主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001-04

Abstract: Quality assurance is a co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competition of among universities. The condition and experience of quality assuranc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gresses and problems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existed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elaborat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quality assuran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internal evaluation about quality should be enhanced, a perfect quality system should be formed, standard evaluated should be su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nd entire staff and students should participated i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quality standard; quality evalua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张,据统计1978—2020年以来,我国人均在学总人数年均增长率为7.2%,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为54.4%,进入了高校普及化发展阶段,这对高校教育质量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到来,各国的高等教育为了争夺海外留学生市场,把高校内涵建设提升到高校间竞争的核心地位。若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完备、合理、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各国高校高度重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西方发达国家多已经建立起了国内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而且一些国家还启用了国际通用的质量评价体系。我国高校入学率已居世界前列,并在持续推进国际化教育,因此对于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迫在眉睫。

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提是对质量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对于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学校,其质量建设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是有差异的。但总体而言,高校的教育质量需要从人才培养预定目标达成度来衡量,学生发展水平越接近规定的专业标准和培养目标,其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越高。对于质量保障体系的含义及构成,各地教育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是指特定的组织根据一套质量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程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控制、审核、评估的运行系统,并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信息,并通过反馈信息实现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环节的持续改进。参与质量保障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运行体系,其基本理念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目的是保持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水平,并通过持续改进促进高等教育整体发展。

一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特色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高,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在此地求学。在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优化策略是其非常有特色的保障手段。优化策略目的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的管理活动,最终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高等教育教学的最优化[1]。比如,澳大利亚教育界重释了学术、学者、业绩和教学的概念,重释的概念从多角度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认知,使学术、学者、业绩等都和教育质量密切关联,通过优化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教者的积极性和增强管理者对教学的理解力,保证各项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执行。在质量保障体系中,澳大利亚对政府、高校、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清晰。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法规,推动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对大学设定质量标准,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引导高校教师授课理念的转变,即从“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高校自身是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监控,对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包括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达成、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评价、学位论文和招生就业等。而且学生作为主人翁通过参加到一系列的评估活动中,共同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美国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中,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和干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而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让高等院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美国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质量保障制度,即认证制度。认证是一种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基础的质量保障机制,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独立性,认证机构与认证对象是一种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相对独立的关系,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二是具有权威性,评估机构人员组成合理,专业性强,其结论和建议相对更加公平和专业,这些专业意见更能客观公正地说明高校的质量水平,并预测可提升的空间。认证制度与政府的法律干预及市场竞争一起成为影响和决定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要素[2]。

欧洲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政府监督、中介评价、学校自我评价[3]。欧洲高校已经形成了高校自身才是质量保障体系责任者的共识,因此,欧洲许多国家适当削弱政府对高校质量的直接外部检查,不断加强对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监督和监控,促进高校尽早健全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欧洲各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的共性。首先,它们具有可操作的、科学的、专业的质量标准,包括学校育人目标体系、专业评价标准体系,并依据此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其次,具有“以提升质量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具有保障教育质量完善的组织机构。除此之外,欧洲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还延伸到学院,通常院系也设立专门质量委员会负责开展院系内部的质量保障工作,以贯彻学校的质量要求,确保培养的人才的能力素质与学校乃至国家的标准相一致。

二  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作为外部质量保障的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质量保障主体的高校则是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应对政府要求和自身要求的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政府的监督、检查、督促下,各高校日益重视高校自身的质量保障建设,更加注重为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而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教育质量[4]。

(一)  政府角色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适龄学生总数持续减少的矛盾,因此,高校不得不面对高校之间生源的竞争,以及入学学生素质可能逐年降低的现实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内涵建设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质量保障体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分为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政府、高校、社会角色分工上大体相同,但不同点是三个角色在质量保障工作中深入的程度不同。我国的质量保障体系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部门由国家教育部指导,以及地方的教育厅分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质量保障指导方针和管理办法,这无疑规范了高校质量保障行为,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尤其近10多年来,在政府主导下,对高校进行了几轮评估工作,包括本科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审核评估等,都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办学质量。但单就评估而言,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评估工作对行政依附性过强,基本是政府主导下的评估,即使是政府委托中介机构,但中介结构的独立性极其有限;其次,由政府主导的评估,一方面因为专业人士参与的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因为我国评估文化上欠发达,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平衡,专职研究队伍力量薄弱,所以学术权威和评价结果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最后,政府对学校的评估往往和资源配置密切相关,高校为了得到好的结果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供给,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材料,而这些整理出来的材料往往和高校真实的质量情况有差异,导致评估的结果可能偏离实际。而真实的反馈,才能使高校看清自己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和持续的改进。

(二)  高校角色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政府的监管地位越来越多地让位于高校,高校自身才是质量保障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我国政府通过多轮评估和相应方针措施的施行,已经为高校建立起了基本的质量文化观念,在此基础上,高校的自我监督、自我反思、自我整改行为成为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的内容。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中,普遍认为应该建立三个层次的体系,即学校的、学院的、专业的,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形式,同时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闭环结构,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组织机构、质量标准等部分。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我国通常把高校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这样的分类很简单清晰,但多年来高校在科研与教学、学科与专业中更趋于选择前者,因此倾向于给自己的学校高定位,从而导致培养目标与高校实际水平不相符,因此使得达成高校设定目标的程度低,教育质量低[5]。即便是定位准确,但高校对定位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上还不够准确,导致各高校学科、专业同质化倾向严重,特色不显著。第二是机构建设和制度设计落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单一,并未在校、院、系之间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尽管随着各项高校评估的进行,一些高校也相应地设置了负责质量监督的部门,但大都只有在進行评估准备和评估过程中发挥一定的管理作用,待评估结束后,后续持续改进等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监管到位。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质量监控标准的独立性、民主性、科学性和专业性都面临着挑战。

(三)  社会角色

社会机构作为外部质量保障的一环,越来越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社会机构主要包括两个主体,一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二是企业。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从无到有,并日渐专业化,但从我国现阶段来看,尽管政府注重通过第三方机构参与高校的评估和评价,比如工程认证等,但总体而言社会的参与度仍然很低,且第三方评价的客观性和专业性还受到一定的质疑。目前,高校质量评价的重点,已经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这体现了对“消费者”服务的理念。那么对于社会的需求方——企业,对进入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程度、满意程度是具有发言权的。但企业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把经历投入在经营当中,对高校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度低,其评价结果也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做到深入思考和积极配合。

三  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启示

(一)  高校应树立质量保障的主体责任意识

我国高校基本还是被动接受来自政府的评估,高校内部及高校之间缺乏质量竞争意识,同类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倾向明显,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性低,因此,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加强内部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应秉持质量保障首先是自己分内之事的理念,加强自我考核、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将质量意识一以贯之,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同时也积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共同参与到内部质量保障的活动之中。

高校的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意识不是仅仅停留在管理顶层,或者管理中层,而是通过质量文化的构建,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保障责任意识。要落实到高校的所有教职工身上,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按照有形的质量监督和考核管理要求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质量监督和保障系统,主动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内外同振、上下一致的无形的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意识网络,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意识氛围。

(二)  内部保障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民主性

高校质量保障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建立质量保障组织结构,形成系列质量保障制度文件,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按照标准要求推动质量保障制度的实施,定期质量评价,形成阶段性的反馈意见,促进整改和改进。在这个闭环系统中,组织机构、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评价这三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被重点强调。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通过它来管理和推进监督程序,形成高校“以提升质量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使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监控的状态,以便做出持续的改进和完善。这一机构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具有丰富质量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骨干,他们作为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全校的全面质量保障工作。另外还要形成联系教学基本单位的网络,通过把其他部门和基层院系的人员纳入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形成一个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质量管理团队。同时,院系(专业)也要形成质量保障机构,主要负责协助和贯彻学校的质量保障工作,同时对院系(专业)的质量进行自检自查。组织机构一旦形成,便要发挥质量保障监督、检查、指导的作用,同时要对组织机构本身进行自检自查,及时发现影响工作效率和目标达成结果的问题,从而进行修正和持续改进。

质量保障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它是监控评估对照的标尺。质量标准需要做到客观、准确、科学和专业,并体现出与时俱进,能够及时跟进时代变化与要求来调整教育目标和专业标准等,并要适时地进行全面的修订。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实施需要政府部门与办学机构一起协商建立标准和推广应用,这也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近10年,我国高校进行了多轮的专业评估或评价,最近两轮的评估均为审核评估,教育部出台评估标准,各高校对应标准对自己进行自审和他审。最近的这一轮审核评估,即在2022年进行了几个高校的试点,其质量标准在上一轮的基础和高校现实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标准的适当改进。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点之一即审核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状态。通过对照改进的衡量标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推进标准化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质量标准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标准,内容应覆盖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科研和后勤部门等大学的所有学术、科研、管理范畴。每一范畴都依据标准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定位和特色,从而形成内化于各高校发展灵魂的质量要求,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内部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教育目标评价、专业标准评价、教师评价及学生评教,以及高校委托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等。目前我国高校质量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成效为本”的目标,即将质量评价的重点从投入转为成效,从“教师教”转为“学生学”,其目的是让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学生能够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产出为导向的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和内容。比如培养目标达成性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学生企业满意度评价和授课效果学生评教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客观性,评价过程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保证评价的完整性。这体现在评价的范围应该包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毕业后若干年后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潜能,即人才培养全链条的评价。第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这建立在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具有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基于高校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等多要素,以多种方式推定评价结果。第三,保证评价过程民主性参与。被评价的对象是高校,评价方包括政府、社会(第三方)、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政府、社会(第三方)、用人单位的评价,各高校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学生的评价,无论从评价过程还是评价结果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消费者”,学生评教越发重要,因此,需要对参与者和最终成果的体现者——学生赋权,让他们在评价中充分发表意见。一方面,需要强化学生评教中学生的民主参与,要对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充分吸收多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学生的意见,要运用和检查分类评价的思想,在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和创新的同时,鼓励学生给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以更好地促进教为学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评教指标体系要体现以学评教,即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学生学习期望、学习收获等评价信息,从而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关注,进而更新理念,真正达成通过学生评教最终促进学业进步的目的。

四  结论

各国高校为了参与国际和国内教育竞争,以及适应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我国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十几年的高校评估经历,教育质量文化意识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仍然存在着质量文化没有深度融入高校活动当中、质量监控和评价对政府过度依赖、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改进的过程不深入的问题。

我国高校应树立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意识,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重点要在组织建设、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評价上下功夫。组织机构要形成自上而下,同时有横有纵的网络构建,机构人员要具有管理、专业、学科和教学的相关背景,形成专业的团队。标准制定要科学、客观、专业,同时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评价中要关注评价过程的完整性、科学性、民主性。以学生学习的成效目标为导向的评价一定要给学生赋权,使之参与到质量评价中,要让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设定评价问题成为评价的方向,从而保证评价的民主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吴雪萍,刘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71-75.

[2] 陈时见,候静.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模式——以美国南部院校协会(SACS)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2):18-22.

[3] 蔡敏.欧洲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1):68-71.

[4] 刘影.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质量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21(3):58-59.

[5] 李亚东.战略谋划 携手共建:开创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局面——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成立大会学术报告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1):36-46.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质量标准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