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学课堂理念下小学数学“五G”课堂教学样态初探
2023-09-06徐海燕
☉徐海燕
在融学课堂的理念下,“五G”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有了全新的教学途径,也拓展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师要深入剖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五G”教学模式为标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出镜率”,通过派任务、作交流、当老师、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增加课程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要以融学课堂的理念为基础,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增加学生的“互动”频率,将课程内容的传授权利适当交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思维逻辑,帮助学生找到更加合理且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教学生涯后,会形成稳定、固定的教学模式,这难免在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方面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融学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和重要的革新机遇。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教师在对融学课堂进行了解与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将“古老”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新型的教学模式中,使得融学课堂理念没有完全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只是单纯地将知识在课堂中传授,并按照“五G”课堂的教学模式,形式化地让学生进行任务式的学习,没有从中挖掘新“花样”,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只是改了个“名头”,其实质上并没有完全贯彻融学课堂的理念。教师对于融学课堂的理念的认知不全,让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进度持续“滞后”,学生依然没能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体。由此可见,教师对于融学课堂的理念认知不全,不仅会让融学课堂的理念贯彻不完整,无法真正发挥出融学课堂理念的实际效应,也无法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与发展,数学课程知识的传授质量不高,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动性的进步没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五G”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融学课堂理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理念,更是启发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教学观念。在融学课堂理念的推动下,“五G”课堂模式让教师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它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播与教学过程中,要以创新的教学思维去改变以往“古老”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育”与发展。同时,“五G”课堂模式提倡以学生为课程“主角”,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更多的出镜率,教师要发挥“引导者”与“领头羊”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正确、合理、科学的引导之下,逐渐形成具有良好条理性与逻辑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梳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多方面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利用五G 教学模式,能够拓展多种教学形式,将数学知识以多样的“面貌”展示在课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逻辑“导图”,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创设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体系”与思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性进展[1]。
(二)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融学课堂理念下,“五G”课堂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更是教育体系变革中的最佳“产物”。“五G”课堂模式提倡教师要将课堂的主要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真正接触、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与神奇之处,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概念,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五G”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知识构建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提问题、做交流、当老师的机会,也要适当预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对课程知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除此之外,也要分配多样、丰富的数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五G”课堂模式的体验下,逐步找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提问题、交流分享自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加强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让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
(三)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G”课堂模式是融学课堂理念的重要教学基础,其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深入研究、探讨、分析如何将“五G”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以融学课堂理念为教学观念,对课程教学思路、思维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五G”课堂模式下,能够启发教师以丰富、多样的小学数学课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兴趣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与敏感期,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上课过程中十分容易走神,“五G”课堂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专注力与学习积极性,它将教学内容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言、自主学习、自主交流,也能够大胆运用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在“五G”课堂模式下,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能够畅所欲言,也能够大胆地展示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技能”,这对于“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喜爱,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良好形成。
三、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问一问
依据新课改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学发展[1]。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在融学课堂理念的要求和背景下,教师要拓展教学工具,学会将有利的外界条件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要运用“五G”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课程主题的“导火线”,对知识进行拓展与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小学四年级《线与角》一课的教学时,就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课程内容制作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的PPT课件。在向学生教学线与角的基础知识和教会学生区分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对线与角进行深入的观察,并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线与角所存在的一些疑问进行积极的提问。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导入一个空白的模板,并采用“形状”按键进行随意的“绘画”,以便于更加直观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解答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线与角的区别和相关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的过程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疑问与难题,鼓励学生在课程中积极提问,及时解决学生在知识板块学习中的难点与盲点,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专注力,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和清晰,促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教学“工具”辅助下更加快速地寻找到解题的方式和解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有效场景,完成数学“实践”任务
数学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人类生活中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也越来越大。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基于“课堂革命”的深情呼唤以及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需求[2]。教师要结合融学课堂的相关要求,学会创新教学模式,以“五G”教学模式为基础,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懂得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提高数学“实践”提供平台和机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五年级《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以分配学生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并根据物体特性,对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有效场景中学会利用面积公式,运用公式进行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通过这样趣味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基本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也能够让学生在任务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与兴趣。
(三)翻转课堂角色,启发学生教一教
在融学课堂理念下,“五G”课堂模式提倡学生当一回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授课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将数学“舞台”交给学生“主持”,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可以创新教学角色,翻转课堂角色,将“授课权”交给学生。例如,让学生对《圆》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对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观察,对其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的规律进行摸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在利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运用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加深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对课程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也能够强化自己对知识点的运用。同时,通过课堂角色翻转的新型教学方式,也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思路,使教师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程质量。
(四)组织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在融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与分析,期望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新的学习思路,让思想碰撞的火花能够成为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动力”。在“五G”课堂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适时增加分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地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时,可以提出“班级组织校外活动,需要统计班上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并列出男生占班级人数的多少,女生占班级人数的多少”“校外活动总共有义务劳动、交通志愿者、博物馆参观三项,最后选择义务劳动的概率是多少”等类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进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动性。在交流过程中,增加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2]。
四、结语
融学课堂理念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指导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全力以赴执行的重点任务。教师要充分运用“五G”课堂模式,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寻找二者的“共通”点,并有效进行融合,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快速改革与创新,让学习数学知识的“面貌”能够焕然一新。教师也要采用更加多样、丰富的知识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出镜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