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对策探析

2023-09-06刘婷婷

小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题目解题

☉刘婷婷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数学学科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开展课程教学中,当学生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能够寻求不同的思路去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获得了启发和成长,并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得到迅速提高。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到了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价值,推动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现状

数学学科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可是目前在培养学生该项能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足,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老套,如此很难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不能尽快解决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出创新,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受到了限制。[1]此外,尽管很多教师都能够了解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可是却对多样化解决问题缺乏充分认识,对学生的标准也较低,只要求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即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开动思维,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站在多个角度去探索、去思考。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研究问题,而是套用公式,如此很难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导致解题思路固有化,更无法体现出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运用。

二、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就会形成模式化问题,学生也不会开动自己的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套用公式即可,这样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时机,通过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再探究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学生勤思考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当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开展小学数学的主要目的是稳固基础,学生能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多样化地解决数学问题是真正领悟知识的表现。教师倡导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如此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通过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究

(一)指引学生进行多样化解决问题,重视启发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应用中,学生不以固有思维去探究问题答案,而是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去解题。可是,若想训练学生该项能力,仅要求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是不足的,还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3]此时,教师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充分掌握学生情况,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让自身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供时间让学生自行讨论,让学生间相互交流解题思路以及探讨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也能取长补短。

例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程时,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了开展“逛超市”这个情境:小华买了一个糖葫芦,他将一张5 元钱递给了收款员,而糖葫芦需要5 角钱,收款员找给了小华四元五角。其中找回零钱的形式包括两种:第一种四个一元,一个五角;第二种三个一元,三个五角。教师通过引出不同的找零方式,让学生展开思考。再趁机导入本节课程,当学生掌握大概内容后,再让学生说出更多的找零方式。教师如此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思考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选择最佳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生去探究,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思维得到启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一题多解训练以及变式训练

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一题多解训练,在教学的基础上为题目寻求多种解法,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多样化解题法。通过此种训练,让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就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寻求多个出发点。而变式训练就是对当前的题目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得到新题目,也就是变换了题目的形式,如此更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针对一题多解与变式题目,教师鼓励学生去对比各种解题方法,然后感悟数学定理的意义,再将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整合,如此学生就能够对不同题型进行灵活自如的解答。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因此,在一题多变训练中,教师更改题目条件、问题等得出新题目,此时学生就可运用新的思考模式,找到适宜的解题办法。[4]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必须挑选经典的题型,例如教材中的题目,从而强化训练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从而强化对学生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典型题目进行设计,通过变换其中的条件获得新题目,再由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讲,设计题目的难度要大于解决问题的难度,此时学生应充分掌握数字关系以及解题的思路,从而设计出正确的题型。而教师应悉心引导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尽管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但将个人力量汇聚到集体中,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所以,在开展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团队合作模式。也就是将学生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组,发挥小组成员的长处,然后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个小组成员都具备不同的优势,这样就会让思维受到奇妙的碰撞,萌生出更多的思路,实现解题方式的多样化探究。[5]此外,通过小组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带动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开动思维,而学困生也能够敢于尝试,将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如此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都发挥出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运算定律》这节课内容时,教师根据各种运算定律制定出多种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探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探讨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另外,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知识内化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将各种解题方法进行整合,让学生的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学生就能够多次地运用解题方法,进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技巧,最终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让师生关系发生了新的转变,也就是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而教师以引导为主。所以,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探究更多的解题问题方法。教师切忌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应通过科学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6]

例如,当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绘制出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将其联想成两个三角形,也有的学生联想到将长方形进行拉伸得出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能够从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其次,教师还应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又例如,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25×16。这道题并不难,只要学生列出竖式就能够快速解答出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采用更加容易的办法进行计算,也就是乘法结合律以及交换律,可以对16 这个数字进行研究,进而得出25×4×4 或25×2×8,如此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得出了答案。然后,教师又为学生布置了十几道相似的题目,让学生快速计算出来,如此学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互动,通过灵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知识的探究,从而充分掌握知识的应用技巧。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快速开动思维,并展开自主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倍数》这个数学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问题情境:讲台左边有3 个苹果,右边有4 个苹果,目前老师的篮子里还有30个苹果,如何摆放,确保左边苹果是右边苹果的两倍。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开动了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启发,同时对倍数这个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六)模拟现实环境,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开展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样也是良好的解题思路。针对数学学科来讲,其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是,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未发育成熟,并且缺乏思考能力,所以,此时教师正确的引导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解题环境,对学生构建多样化的解题思维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能打破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启教学的新模式。[7]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特点以及兴趣,将他们喜欢的动画、游戏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开动起来,能够多方位地探究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和办法。例如,在探讨《三角形两边之和与三角形两边之差》这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通过幻灯片为学生演示,在图像上显示三个建筑形成三角形,此时让学生对两个建筑间的距离之和以及之差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再与另外两幢建筑距离作比较,最后获得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利用情境模式让理论结合实际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应注意到,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让情境符合现实,以此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师通过模拟现实中的环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的此种教学思路正是新课改革的育人要求,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够以发散的思维去探索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解题技巧,在学习中实现快速的成长和进步。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