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估算教学 提升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析
2023-09-06安长丽
☉安长丽
估算题是小学数学重要题型之一,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在估算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精算,或者对估算教学理解片面,导致出错。笔者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不同的估算题型,灵活运用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趣味,提升了教学效益。[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估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开展估算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估算技巧,快速得出结果大致的范围,而不会执着于让学生直接运算得出精确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推理运算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能够更好地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从多个方面、多种思维去把握问题与解决问题,最终得到估算的结果。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
所谓数感,指的是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大小等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感受。如果学生拥有较强的数感,那么在审题、计算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快抓住问题的关键,快速了解各个题目中数字的代表含义,进而进行良好的计算。[2]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估算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兴趣总是驱使学生加入课程学习的第一源动力。兴趣能够带动起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估算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和谐发展。在估算教学中开展多样的估算训练,学生对于数学信息的敏感度会越来越高,对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进而估算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有效引导,还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一)分析出错原因,归纳典型错例
在中段数学估算教学中,学生的估算意识往往不高,习惯于用精算来代替估算。举例来讲,某校开运动会,三(1)班有49 人参加,三(2)班有28 人参加,两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很多学生直接用49 +28 =77≈80(人)来计算,显然,这种解法是不符合估算求解方法的。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应用范围更广。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增强其理解估算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中段学生估算教学问题进行梳理,对其常见的典型错例进行归纳如下:第一种,单一利用精算来替换估算。前面的三(1)班有49 人参加运动会,可以估算为50 人,三(2)班有28 人参加运动会,可以估算为30 人,两个班大约有50 +30 =80(人)参加运动会。对于出错的学生,其思想上认为,估算题只是个“形式”,还是乐于用精算,缺乏应有的估算意识。第二种,看到“大约”就估算,对估算教学存在片面性理解。如某景区前年接待游客94 万人,去年接待比前年约多12 万人,问去年大约接待游客多少人?很多学生一看到“大约”二字,利用估算法,得到90 +10=100(万)人。事实上,该题中已经表明,去年比前年约多12万人,所以正确的解法应该是94+12 =106(万)人。第三种,对估算解法进行机械化运用。很多学生在运用估算方法解题时,机械模仿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来做除法。如某题中387÷6,学生在估算计算时,用400÷6 来代替。教师在教学生运用估算法时,未能进行科学分类,导致教学流于形式。第四种,对估算题不按情境选估算方法。如某题中,明明一家人去饭店吃饭,酸菜鱼33 元,土豆丝21 元,炒香菇23元,炖鸡肉29 元,问爸爸带100元钱够吗?很多学生利用33 +21 +23 +29≈100(元),得出结论“够了”。显然,在进行估算时,未能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具体情境,导致错误。又如某题中,小红所在班级要一起出去春游,班级里一共有42 个人,他们准备乘车出游,一个车中最多只能载8 人,那么需要几辆车?很多学生会利用估算,将42 估算为40,然后得出5 辆车的结果,这样的计算方法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来对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导致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二)挖掘出错根源,研磨改进策略
问题的出现并非孤立的,对于估算教学,教师要积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探究改进之策。[1]估算教学,要分析学生错误类别,找准病根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估算意识差,以精算来替换估算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取材,扩充学生对估算题素材的理解,增强估算意识。举例来讲,一只足球78 元,买2 只足球,150 元够用吗?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会直接利用78×2 与150 进行比较,忘记估算方法的运用。为此,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变换,如果每只足球71 元,带200 元钱,能买3 只足球吗?对问题的陈述,以激发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将“71”,估算为70,3 只足球,需要的费用为210 元,显然,200 元钱是不够的。同时,在估算问题中,很多题目以“购物”为情境,教师也可以转换思路,延伸其他估算情境。举例来讲,以“行程”问题为情境,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幼儿园到学校,家到幼儿园距离487 米,幼儿园到学校距离416 米;另一条经过街心公园,家到街心公园距离339 米,街心公园到学校距离674 米,问走哪条路最近?题目的探究目的是比较两条路的远近,可以利用精算法,也可以利用估算法。在比较行程远近时,利用估算法会更快捷。再如,引入“工程”问题。如某题中,两支施工队修路,第一队,第一天修了202 米,第二天修了215 米,第三天修了302米,第四天修了299 米;第二队,第一天修了194 米,第二天修了188 米,第三天修了194 米,第四天修了280 米。问第一天,两队大约共修多少米?估计一下,哪一天两个队修得最多?通过对估算素材的拓展,让学生从不同素材中体会估算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三)辨析不同估法,灵活进行估算教学
对于估算题,很多学生会通过字面来分析,例如,一看到“大约”“估计”等文字,就会认为用“估算法”来求解。[3]除了通过关键词来辨析估算教学外,教师还要拓展不同的估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应用价值。不同题型中,并非所有的“大约”都是估算。举例来讲,某美术创作室去年创作198 幅书画作品,今年比去年多创作93 幅,问今年大约创作多少幅作品?对于题目中,“大约”两字,明确了该题的求解方法,要用估算法,不用精算。再如,对于估算教学,不仅要学会“凑整”估算方法,还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利用“数位”进行估算。举例来说,108×4 与302比大小,观察108×4,百位数字为“4”,显然比302 的百位数字“3”大。再如,62×6 与378比大小,对于十位上的“6”,与6 相乘后得到“36”,应用估算法,“36”小于“37”。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数位来估算结果,体会估算教学的实用性。估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来求解问题。很多学生在估算中,方法单一、机械。教师忽视估算课教学,学生未能全面了解估算教学,对不同估算方法缺乏认知,很多学生将加减法中的估算,直接应用到乘除法中。事实上,对于除法估算,不能照搬加减法估算方法。在学习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教学中,123×8,如何估算?有学生想到了“凑整法”,将“123”看作“100”,所得结果显然与实际结果差距很大。对于乘法运算题的估算,估算位数越多,结果越接近正确值。我们来进行实例对比。123 +8,运用估算法,将“8”看作“10”,估算结果为133,与实际值相差“2”;123×8,如果将“8”看作“10”,结果相差2个123,即246;再来看123×8,将之进行“整十数”估算,将“123”看作“120”,结果相差3个8,即24;将之进行“整百数”估算,将“123”看作“100”,结果相差23 个8,即184。可见,对乘法进行估算,估算位数越多,与精确值相差越小。
(四)立足估算情境,增强估算能力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估算情境进行探讨,引领学生正确选择估算方法,提高其估算能力。[3]举例来说,我们通过对照不同的题组,让学生进行交流与思考,看哪些情境不适合用估算解决。如小明一家人去饭店吃饭,点了四道菜,每道菜价格也给出来,问所带的钱够不够?第一种估算法,可以利用减法估算;第二种可以利用加法估算;第三种还可以利用加减混合估算法。但总体而言,对于估算法的运用,要视情况而定。在学习“三位数减法”估算时,爸爸去商场购物,皮鞋386 元,西服655 元。问带1000 元,能买下两种商品吗?对于该题,显然需要运用估算法,可以将386 看作“380”,655 看作“650”,两者求和得到1030,显然,1000 元是不够的。如果购物800 元以上可抽奖一次,问能否抽奖?通过估算两件商品的总价格,显然是超过800 元的,可以抽奖一次。在估算教学中,对于学生存在的常见错误,教师要多归纳,引领学生摈弃思维定势。如某题中,妈妈去购物,带了100 元,买了两袋面,每袋30.4 元,又买一块肉,用掉19.4 元,请估算一下,钱够用吗?结合题意,在估算时,可以引入“凑整法”。将“30.4”看作“31”,两袋面用去62 元;将“19.4”看作“20”,合起来共计82 元,显然,100 元钱够用。
(五)重视学生交流,强化估算训练
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其数学理解能力也不同,在估算时也会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思想、个性特征,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同时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了解并学习不同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强化估算训练,为学生准备一些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挑战性与应用性的估算问题;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激烈、活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与解决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4]
如,学校开展了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让每个班级收集废旧的电池,已知四年级3 个班级的回收情况为,一班113 节、二班88 节、三班128 节,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电池?这道题目可以采用四舍五入的整十估计法或整百估计法,得出结果。又如,一个年级有6 个班级,一共有492 个学生,平均一个班级有多少学生?这道题目需要与乘法口诀相联系,将492 个学生看作是480 个学生,用480÷6 得出估计一个班有80 个学生。通过不同类型、不同算法的估算问题,强化对学生的估算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从容、灵活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估算策略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总结学生常见错误,帮助学生经验积累,找准原因,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题型,合理选择估算策略;强化估算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所学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