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2023-09-06朱佳钰

小学生 2023年11期
关键词:葡萄情境语文

☉朱佳钰

情境教学法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和使用,其理论内涵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但是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仍存在一些误解,这也使得其教学情境不够真实,浮于表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自然就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一、问题对话引领,做好情境引导

为了将学生带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了问题式导学提纲,通过串联文章线索为学生梳理了学习思路,并使用提问教学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成功引导到课堂教学内容中。[1]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先是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爱吃葡萄吗?”紧随其后,教师追问:“你知道葡萄都有什么品种吗,你爱吃哪种葡萄?”在提问的同时,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葡萄的摄影图片,有的青翠欲滴,有的晶莹剔透,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学生A 发言说:“我特别爱吃葡萄,每年葡萄上市的时候我都会和家人去农贸市场上买许多葡萄,久而久之,我也练就了一身识别葡萄的本领。我最喜欢的葡萄是飓风葡萄和玫瑰香葡萄。”教师接着引导道:“既然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吃葡萄,那么你们有没有关注过一些葡萄的原产地呢,谁能来说一说?”“我知道!”学生B 抢着发言道,“我国主要的葡萄产地在陕西、新疆、华北地区,我最喜欢的马奶子葡萄就产自新疆的吐鲁番。”“这位学生说得非常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品种繁多,现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 多个优良品种,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那么大家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与‘吐鲁番’的葡萄有关的文章吧。”在引入本课的教学主题之后,教师为学生下发了问题式学习导案,并在导学案上依次列出了几个问题:葡萄沟都有什么特色产品,它们的成熟日期分别是什么日子?本地葡萄的种植环境是怎样的?都种植了哪些葡萄?葡萄干的制作原理是什么,你能试着总结一下吗?在这些问题的下方,教师为学生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组织自己的答案。首先,在下发导学案后,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文章朗读了几遍,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依照导学案提供的线索对文章进行精读,并对各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或者回答导学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教师让学生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在导学案中写下的答案。例如,在“本地葡萄的种植环境是怎样的?”一题的作答中,学生C 说道:“葡萄沟的种植环境是梯田式的,梯田上都是葡萄架子,而葡萄在成熟之后是垂下来的,这样采摘也比较方便。”而在讨论“葡萄干的制作原理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D 这样总结道:“制作葡萄干的葡萄会运送到山坡的晾房上,这些晾房的四壁都有小孔,方便利用高温空气将架子上的葡萄的水分蒸发掉。”学生D 的回答精简概括,赢得了学生和教师的肯定。通过在课前使用问题营造教学场景,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教学进度大大加快,学生也乐于学习课本内容,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二、道具辅助教学,渲染情境氛围

在进行教学展示时,教师依托现有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教学气氛,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教学情境的内容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更加真实可信。此外,教学道具的使用,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的实践性大大增强。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从多个层面进行了教学创新。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事先并没有点明本课的学习主题,而是为学生播放了其他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资料,并为学生补充了一些背景知识。在视频放映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对黄山的特点进行总结,许多学生踊跃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学生A 说:“传说黄山有迎客松、云海、奇石等各种美景,我今天也终于先睹为快。”A 生的话点明了本课的教学主题,而教师也在这时为学生下发了自己提前收集好的形状各异的小石头,许多学生在拿到石头之后也颇感新奇,似乎是没有想到教师会以这种形式展开今天的教学内容,还有的学生立刻开始把玩起手中的石头来。本篇课文内容第一个涉及的黄山奇石是“仙桃石”,用原文的话说就是“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讲到此处时,教师也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仙桃石”的真实样貌,并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石子进行还原。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教师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学生作品,有的学生用石子搭成了一个柱子,还有的学生搭成了一个圆盘。在教师询问时,这位学生答道:“扁桃也算是桃子吧?”他的回答让其他的学生开怀大笑,课堂内外也充满了欢乐的声音。在随后的教学中,学生还用石头搭建了“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等著名“奇石”景观。在教学道具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素养,最重要的是教学道具的使用改变了语文课程在学生心中严肃、呆板的形象,反而更具亲切感,而学生在语文课中也逐渐找到了快乐。在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情境课堂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意义,学生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美术知识,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

三、小组活动展示,提升综合能力

在进行情境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力,增强自信心,逐渐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展示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能够促进整个班集体学生的均衡发展,自身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也能不断提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在开展分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小组展示活动,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许多学生在启蒙阶段就已经阅读过它,所以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几个关键的故事转折点,例如“小女孩赤着脚”“闻到了烤鹅的香气”等。许多学生在文章的情节转换上都能说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也为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策略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方便之处。由于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快速带领学生熟悉了文章内容,然后在将文章进行反复朗读后,为学生讲解了重点生字词。随后,在学生已经分好组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了小组学习任务: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故事脉络并对人物的心境进行剖析。为了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这个贫苦女孩的角色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了故事的动画片段,在影像的表现下,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的故事主线并领会主旨情感后,鼓励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演绎,这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就能完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教师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学生的响应和支持。在表演时,小组A 选择的是从小女孩被抢走鞋子到闻到烤鹅香气的情节。在对这段情节进行演绎时,一位女生松开了自己扎好的头发披在肩上,然后模仿小女孩哆哆嗦嗦的状态,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着。这段表演,情节虽短,但是技艺精湛,许多学生都被女生的演技所折服。除了A 小组,其他小组也采用了多样的表演形式,有配乐朗诵、群像表演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能量。这些活动体现了小组的综合实力,而小组成员也得到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好评,并对今后的小组活动也有了更高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空间拓展,联系现实生活

传统的情境教学法,大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虽然对课堂教学情况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且它的作用也不能和真实的教学环境相比。[2]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和学生走入校园中,和学生一起观察周围世界的发展变化。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其中有自然的声音,也有在人的作用下而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都需要学生亲自去自然中聆听和体会。教师和学生先来到了校园中绿植前面,寻找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在静谧的校园中,大家侧耳倾听着树叶发出的声响。学生A 说她发现了植物声音的不同。“那你能说一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教师问道。A 生说:“首先,从植物的长势和外形上来说,高大的乔木的树叶声音往往比较有力,如果叶片较大的话还会出现‘哗啦哗啦’的声音,而身形矮小的灌木声音就较为轻柔,因为它们会随风摇摆。”这位学生的分析体现了她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还让学生一起聆听了虫鸣等各种声音。聆听虫鸣的活动尤为有趣,许多学生在观察时都为各种昆虫绘制了图谱,并标注上了昆虫的特点。在此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都对自己的校园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校园之美、自然之美。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真实环境的基础上随机设定教学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推动“情节”发展,而教师则可以观察学生的临场反应,这就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具有动态性,学生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自我诞生”的过程。

五、课后作业优化,家校一体教学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衔接部分进行再设计,尤其是对传统的语文课后作业实施优化措施,摒弃课后作业总量大、内容枯燥的弊病,并在课后作业系统中加入家长的“角色”,使家长承担起对学生的监督和辅导作用。教师要通过实施家庭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课后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琥珀》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参考了学生所给出的教学意见,在课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在本课的作业方案中,学生的作业主题是对“琥珀”这一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在进行调查时,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制作电子报告,或是对家中的物品进行调查,看看其中是否有用琥珀制成的饰品。在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调查过程记录下来,并在视频中口述调查结果。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特别的创意,那么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调查。

学生有着充分的自由支配权。在告知了学生作业内容后,教师将作业内容分享到了家校交流群中,并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家庭作业进程,配合学生模拟家庭调查情境。在语文作业的进行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分享了学生进行调查的片段。为了弄清树脂的成因,A 生的家长和他一起去小区种植的桃树树干上采集了树脂样本;而B 生家长技能出众,帮助学生完成了一份文图匹配、内容精美的电子报告。在家校交流中,许多家长分享了学生可喜的变化,同时也为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建立线上家校交流系统,教师可以推进家校一体化教学的进程,使家长和学校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并非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并运用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葡萄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