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家庭牧场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2023-09-06葛凤先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牧场农户家庭

葛凤先

(毕节市七星关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毕节 551700)

我国的畜牧业已从传统的家庭散养发展到了规模养殖。家庭牧场规模位于分散的农户和规模场之间,从事小规模畜牧生产。在政府的支持下,曾经有过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基础较差、经营管理粗放、科学管理不到位、非洲猪瘟疫情等原因,许多家庭养殖户中途放弃养殖。但长远来看,家庭牧场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家庭牧场是以家庭主要成员为劳动力,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且以养殖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是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化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同时对绿色、健康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家庭牧场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 家庭牧场的发展前景

家庭牧场是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畜禽养殖行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土地经营权合法稳定的、畜禽养殖规模达一定标准的养殖经营主体。随着现代农牧业的发展,传统的分散式养殖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规模经营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发展家庭牧场,必须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技术部门的引导,才能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在发展家庭牧场过程中,应解决好土地、资金、技术、政策等问题,才能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实现乡村振兴。在农村,畜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和服务业相联系,是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是 “产业兴”,即必须以经济为支柱,而畜牧业在广大农村地区不断发展,是最直接,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毕节市七星关区有24 万余户的养殖户,全年养殖规模出栏生猪60 万头以上[1]。2021 年,七星关区畜牧业总产值达32.46 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0%。

畜牧业在农村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家庭牧场的建设,它进入门槛低、覆盖面广、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农户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 “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对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出部署安排,提出 “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021 年贵州省委1 号文件提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加大省市县三级示范创建力度,2025 年发展省级农场家庭示范场3000 家以上”,为贵州省的家庭农场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2 年12 月23 日,习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 “三农” 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2]。

1.1 发展家庭牧场是促进畜牧业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农户饲养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品种单一、饲料加工和饲养技术粗糙,不够科学规范,导致畜禽产品的生产周期变长、饲养成本变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进程中,家庭牧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发展家庭牧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的饲养。

1.2 家庭牧场能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需求

家庭牧场的劳动力以家庭为主体,其劳动力具有较大的供给弹性。目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城里去工作,留在农村的人群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因此,家庭牧场为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提供了较充裕的劳动岗位。

1.3 家庭牧场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畜牧业发展迅速。国家对发展家庭牧场给予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重点放在发展两大农业经营主体上,即家庭牧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 年9 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农办等11 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发布了 《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

发展家庭牧场就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而养殖需要以饲料为基础。土地流转不仅利用了农村多年无人耕种闲置的土地,还解决了农民工因务工而撂荒的耕地问题,因此可以增加饲料的生产。饲料产量增加会降低畜牧业成本,有利于提升收益,促进乡村振兴。

2 发展家庭牧场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的家庭牧场快速发展,生产经营呈现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效益稳步上升。截至目前,七星关区共注册家庭农场568 个,其中家庭牧场221 个。在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家庭牧场日益增多。

家庭牧场是我国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 “乡村振兴” 战略,强化和健全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必须发挥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3]。发展家庭牧场,是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必由之路。今后,由谁来种养殖、如何种养殖,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一般的农民。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家庭牧场,在保持其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活力。同时,家庭牧场的专业化程度和商业化程度较高。它们将成为我国今后的主要畜产品供应主体,对我国重要畜产品的供应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家庭牧场,是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非常丰富,国家的食品安全得到了保证。同时,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由 “吃饱” 转变为“吃好、吃安全”,这就要求我国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家庭牧场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户来说,具有专业化、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的特征。且家庭牧场可以提高养殖产量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分配,有利于实行统一的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市场营销,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提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家庭牧场。面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实际问题,亟需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生产链的发展。家庭牧场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具有较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可实行绿色生产、集约化管理,敢于从事新的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

3 建设家庭牧场的要求和原则

家庭牧场与其他牧场有着显著的区别。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产品销售、成本核算、收入分配等各个环节中,主要依赖于家庭成员而非雇佣工人,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家庭牧场的培育与发展应遵循下列几个基本原则。

3.1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

家庭牧场要以养殖户为主导,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殖方式。巩固和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必须坚持以家庭为基础。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应鼓励具有较强的长期、稳定的农业生产规模,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牧场、多元化家庭牧场经营管理模式。

3.2 坚持适度规模发展原则

按照农业行业的发展特征,结合现实国内经营水平,使其达到最优的规模效益。尤其要避免过分集中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避免出现 “堵大户” 现象。需要引导农户以利润最大化为准则,确定最优的经营规模。如七星关区野角乡快乐养牛场,多年从事架子牛育肥和犊牛育肥,常年存栏牛60 头左右,每年收益30 多万元。

3.3 坚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要按照家庭牧场的发展规律,使市场在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需要政府的指导与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增强家庭牧场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的职能是保护、指导、扶持、防止行政干涉和强令。

3.4 坚持因材施教

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思路,注重实效,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时培育发展家庭牧场,多模式培育,多元化发展,百花齐放。七星关区肉牛养殖多为百姓自繁自养,养殖大户有的从事能繁母牛养殖,有的从事犊牛育肥,有的从事架子牛育肥。

3.5 坚持做好示范引领工作

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发展的作用,总结和推广各类家庭牧场的示范模式,不断提升其发展水平。同时,要在各区域建立一批先进典型,积累好的经验,推广好的做法,促进全国家庭牧场的迅速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家庭牧场的发展水平[5]。2022 年,七星关区新创建家庭牧场肉牛示范场17 家。

4 影响家庭牧场发展的因素

4.1 配套政策的延续性

政府应制定一项明晰的可持续支持政策,并以政策指导农户。由于国家环保新政和18 亿亩耕地红线等政策的出台,一些旧有养殖场建设用地不合理,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承包期限短等,影响了农户对畜牧业发展的信心。发展畜牧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养殖区域土地的开发利用、流转的长效机制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对其进行扶持。

4.2 家庭成员的饲养技术

家庭成员是牧场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其文化高低和养殖饲养技术对家庭牧场的发展和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牧场负责人要具有专业农民的素质,要有专门的饲养技术,要有对市场敏锐的感召力,要对养殖的生产和经营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务农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对科学的接受程度较低,将会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还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养殖场只能雇用无法进城而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而这些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尚不能掌握新技术,对家庭牧场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家庭牧场发展应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

5.1 资金

建设家庭牧场、购进良种、储存饲料、购置加工机械、流转土地等都需要资金支持。在实施养殖的同时,通过政府扶持、项目补贴、农机补贴、特惠贷等政策,降低农户的负担,增强养殖积极性,并建立高质量的家庭牧场,实现由家庭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转变。

5.2 饲料问题

土地是一个家庭牧场的基础。有了土地,才能保证饲料的供给,才能达到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被大量闲置,从而有利于家庭牧场发展。政府支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农户自愿划拨土地,在流转过程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牧场主流转土地经营权。土地所有者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改善土地流转政策,以稳定土地流转期限。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荒地问题,还可以解决饲养场饲料的问题,从而形成双赢。

6 家庭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6.1 为抗击疫情暴发而加大对家庭牧场的支助

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家庭牧场都积极响应,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水平。但是,很多家庭牧场仍然受到较严重的疫情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并制定农产品紧急采购和储存补贴等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牧场在近期实施的一系列信贷、税务优惠政策中得到扶持。实施 “互联网+” 农产品进农村的项目,支持扩大网上销售渠道。支持当地建立劳动关系协会,加强网上培训、网上辅导,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6.2 加强对家庭牧场工作的重视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把推进家庭牧场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和落实在该地区部署家庭牧场种植计划。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家庭牧场发展协调机制,强化各方面的合作,共同努力。各级各乡镇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6.3 强化家庭牧场的经营辅导

将 “家庭牧场” 的认定管理改为 “清单” 管理,以县(市、区)为核心,建立 “家庭牧场”名单管理体系,健全 “名单” 管理组织架构,严格落实 “名单” 管理举措,把符合条件的畜牧养殖规模经营主体、专业规模经营户等纳入家庭牧场目录中,使符合条件的畜牧养殖规模经营主体享受家庭牧场扶持政策。

建立健全 “家庭牧场” 名录制度,对 “家庭牧场” 进行抽样调查。要科学地制定评估指标、评估流程,加强创建示范家庭牧场。支持有条件的家庭牧场试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优化运行流程,从而促进家庭牧场的发展。组织开展家庭牧场典型案例的征集,对一批典型的家庭牧场进行宣传和推广,为家庭牧场的发展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典范。

6.4 加大对家庭牧场的扶持力度

大力探索一系列与家庭牧场节本增效、生态绿色、设施完善、能力提升等相适应的配套政策,重点推进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政策的落实和家庭牧场的保险。实施国家财政对家庭牧场的财政扶持政策,促进其技术推广和生产运营。积极推进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牧场,进一步解决融资难、资金周转差的问题。

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估,对信用良好、资金周转较快的农户进行信贷。积极推动农业巨灾保险、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收入保险试点,探索以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替代奖惩制度试点,切实解决农户的风险保障问题。鼓励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集中发展。

6.5 强化对发展家庭牧场的宣传和指导

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介,对农村家庭牧场建设进行重新认识,加强对农村家庭牧场建设的力度。要密切关注家庭牧场的发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宣传好的模式和案例,为家庭牧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农庄要积极引导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建立家庭牧场协会或合作社,并逐步建立起家庭牧场的联盟。

7 小结

家庭牧场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通过发展家庭牧场,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实现了农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牧场农户家庭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海上牧场
家庭“煮”夫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恋练有词
叮当牧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