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叙事类课程思政路径探赜
——基于“影视叙事研究” 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6林进桃

电影新作 2023年2期
关键词:影视剧影视思政

林进桃

影视艺术类课程历来是高等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凭借形象、生动的视听语言,影视艺术类课程与读图时代及视觉文化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新一代有着高度的审美契合。在各类影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 “叙事艺术具有真理的感性显现能力”1,影视叙事类课程有着明显的 “课程思政”和 “隐性教育” 优势,在助力 “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难以媲美的魅力。

正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指出的那样:“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扎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完善,是当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使命。对于影视叙事类课程的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本文将基于笔者主讲的 “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探赜 “影视叙事” 这一独特艺术形式践行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一、影视叙事类课程及其 “隐性教育” 优势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两种不同的形态。影视艺术类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体验为指向,坚持 “以美育人”。只有通过更接地气、更符合年轻学子接受心理的教学手段与实践方式,改变原有 “思政”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陈旧性,才能打造出充满活力、饶富趣味的思政教育课堂,更好地践行学校“三进” 工作,使思政内容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满足新时代教与学的需求。

尽管不同时代,故事所存在的叙述形态并不相同,但故事却始终伴随着人类而存在。尤其是当影视叙事学研究从早期结构主义叙事学、经典叙事学走向新叙事学的当下,影视叙事学所强调的影视叙事与价值、影视叙事与伦理的深层关系,影视叙事的情感诉求等,无不与 “思政教育” 息息相关。影视叙事,不但关乎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更与怎么样讲述该故事相关联,无论是叙事的内容还是叙事的形式,本身都蕴含着巨大的意识形态。“故事犹如通往孩子内心的幽径,故事中的隐喻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行为发生正向的转变。如果一个故事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如实呈现孩子的心灵状态,并带着爱和鼓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或提供一个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孩子就会接收到故事中的讯息,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3致力于研究故事在教育中作用的专家苏珊·佩罗如是说。影视叙事类课程必须牢牢结合自身的理论特性和专业优势,发挥 “故事” 的 “隐性教育” 功能。所谓的“隐性教育”,“是通过隐蔽式、渗透式的方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其他课程内容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相比显性教育的正面教育和直接灌输,隐性教育更注重熏陶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老师的思想启迪”。4影视叙事正具备这种寓 “教化” 于 “无形”的魔力。

如果说影视叙事内容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较量场,那么包括叙事结构、叙述视角、镜头运动、构图设计、光影色彩、音乐音效等在内的叙事形式与叙事技巧无不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内涵。而这,也使得影视叙事类课程在思政方面有着其他学科及课程门类难以媲美的优势。“电影不是直接用于教育人的艺术,电影的教育的理念必须经过稀释,融化到影片的叙事系统之中,变为一种内在于电影肌体之中的感性元素,才能够真正起到教育观众的作用。”5课程思政也是如此,不适宜将思政内容强硬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经过合理的稀释和恰当的融糅,巧妙地内化于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当中,成为年轻学子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 “感性元素”。

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叙事类课程的思政优势更为凸显,影像所呈现出的 “拟态环境” 及影视叙事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感知力、强大感染力和深度信服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优势所在。而如何利用影视叙事类课程,搭建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互动平台,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忱与民族自豪感,探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多重路径,却是每一位影视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无疑,以问题为导向,深挖影视叙事中题材内容与形式技巧的思政元素,探索影视叙事类课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路径和有效模式,是影视叙事类课程参与思政首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二、影视叙事内容及其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影视叙事类课程 “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6要始终围绕其叙事优势进行课程设计,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到教学建设的全过程,深入挖掘影视叙事中的思政元素。

第一,影视叙事及其正面思政成分的提炼。

所谓的正面思政成分, 指的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同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中,主旋律影视剧蕴含着大量的正面思政教育元素,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主旋律影视剧叙事研究专题,涉及什么是主旋律影视剧,主旋律影视剧有着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主旋律影视剧有着什么样的叙事特征,如何借助主旋律影视剧的叙事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在进行专业内容讲授时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追问与深入思考的。“主旋律概念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信仰共产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这些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来又加入了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一切优秀文化等内容,形成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7可见,主旋律影视剧的思想内容与国家、民族、党一直以来所主张和倡导的思想精髓高度一致。挖掘主旋律影视剧的思政内容,正是弘扬国家、民族、党的灵魂精髓的重要举措。

“ 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思政中,在主旋律影视剧叙事的历史脉络梳理的基础上,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近年来热门的主旋律题材影视剧创作现象。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2022年又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百年党史题材影视剧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以来影视教学与研究的的重点与热点所在。“影视中的党史百年” 一度成为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以此为契机进行课程思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忱。党史题材影视剧不仅可以高度还原党的革命历史,还可以有效实现对党的精神谱系的弘扬与传承,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绝佳载体。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曾提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课程思政强调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而党史题材影视剧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方面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讲授中,可以重点推介包括《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攀登者》《1921》《觉醒年代》等在内的近年来广获好评的主旋律影视剧。也就是说,针对部分艺术水准较高的主旋律影视剧进行叙事剖析,把其中所蕴含的正面思政成分挖掘出来,深化年轻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课程思政效果。

母亲当然不肯饶恕全娃。她让茂友叔赔我们家一块地的葱,要不,就到生产队去请远坤队长评理。茂友叔吓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祈求母亲宽恕,说他和全娃已经吃了几天麦麸了,一口油水都没沾。母亲就骂他,骂他好吃懒做,骂着骂着自己也抹起了眼泪,说什么油水不油水的,我们一大家子都拿南瓜叶子擦锅呢。茂友叔答应母亲,等全娃回来全凭她发落。可是,那天,全娃没有回来,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早在1994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思想会议上就曾指出,“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除了关注当下颇具热度的党史题材和脱贫题材影视剧叙事,主旋律影视剧中的普通民众叙事同样可以作为正面思政教育提炼的要点。如可以从主旋律影视剧的道德叙事及其文化表征,主旋律影视剧的诗性讲述,主旋律影视剧从 “大我” 叙事到 “小我” 叙事的转变,主旋律影视剧的 “意识形态腹语术” 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主旋律影视剧平民叙事的特征,体悟主旋律基调下的道德叙事始终注重对普通民众所拥有的诸如 “仁义”“孝道”“诚信 ” “ 互 助 ” “ 友 爱 ” “ 善良”“奉献”“吃苦耐劳” 等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中的美好品质的书写与言说。这些主旋律影视剧中的主人公或坚守道义、乐于助人;或具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格;或诚信守诺、仗义轻利。通过塑造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平民形象,主旋律影视剧中的普通民众叙事回应与建构了一套符合与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体系。8

正是借助对主旋律影视剧叙事策略的细致剖析与深入讲授,“影视叙事研究” 挖掘与提炼正面思政成分,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启发性与引领性,探索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路径。

第二,影视叙事及其负面意识形态的警惕。

如果说主旋律影视剧叙事中有着大量的正面思政元素可供提炼与利用的话,那么作为产业化背景下、消费语境中最受年轻学子青睐的喜剧题材影视剧,其常见叙事策略及其可能携带的负面价值导向更应该引发我们的重视与警惕。

国产喜剧题材影视剧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导向是 “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切入口。喜剧题材影视剧叙事,涉及喜剧美学、喜剧心理、喜剧文化和喜剧创作等多个层面。无论是在叙事上,还是在其文化引导、价值传递上,当下国产喜剧影视剧均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包括 “主控思想模糊”“价值观摇摆” 等在内的意识形态隐忧问题无不与课程思政息息相关。“影视故事作为日常生活的象征文本,无法拒绝对观众意识的潜在影响和对其行为的引导作用。因此,这类故事对观众内心生活极具腐蚀力。第一种情况——因其模式化结构而不触及现实生活——可称为‘空壳故事’;第二种情况——对负面心理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力的类型,则应称之谓‘蚀心故事’。”9影视叙事艺术参与课程思政,在深挖影视作品中的正面思政元素的同时,还要警惕影视作品中的负面意识形态,避免 “空壳故事” 尤其是“蚀心故事” 给大学生身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以国产喜剧电影的叙事策略及其价值导向为例。当下国产喜剧电影叙事手法表面上看似多样,实际上却创新疲乏,其常见叙事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丑化小人物,以俗为美。部分喜剧电影的小人物叙事,既不呈现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与心路历程,也不承担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效用,更不提供审视社会的功能,在躲避崇高的同时,彰显小人物凡俗、可笑的一面,甚至不惜以贬损小人物来生产笑料、制造噱头。在把小人物奇观化、粗鄙化的同时,影片难免沾染上恶俗、低俗之气。其次,凸显欲望叙事。部分喜剧电影强化欲望叙事,听从力比多召唤,在食、色、性上大做文章,偏执于对 “物欲”“情欲” 等的大肆渲染与宣扬,漠视社会道德与伦理,在彰显人物 “欲望” 狂欢的同时,却丧失了人性深度探寻的可能。此外,部分喜剧电影挑战权威,极尽颠覆之能事。这在部分根据经典名著改编而成的喜剧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泛喜剧语境下,颠覆权威、推崇另类几乎成为部分喜剧电影屡试不爽的套路,理想与信念在叙事中被消解,信仰与准则被撕扯成碎片,电影充斥着戏仿、混搭、恶搞、狂欢式的后现代游戏化风格。

总之, 影视叙事类课程, 要结合影视史上经典的影视剧及当下热门的影视剧,从中挖掘与提炼中华文化精髓、哲学智慧、历史文明等,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并时刻警惕和及时消解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蚀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借助鲜活生动的叙事剖析,诠释影像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三、影视叙事形式及其内蕴的思政问题剖析

对于影视叙事类课程来说,影视叙事内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对容易为人所感知与把握,而对影视叙事形式及其所内蕴的思政问题进行剖析无疑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影视叙事内容所蕴含的价值观通常处于 “显性” 状态,影视叙事形式所蕴含的思政问题则更多时候带有 “隐匿” 色彩。“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思政,不仅要关注影视叙事内容及其价值导向,更要对影视叙事形式及其所内蕴的思政问题加以细致剖析,通过 “隐性教育”,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正向引领。

正如前文所指出, 包括叙事结构、叙述视角、镜头运动、构图设计、光影色彩、音乐音效等在内的叙事形式与叙事技巧无不携带着价值取向和伦理内涵。以叙述视角为例,“编导摄像对叙述视角的掌握,即控制着观众对人物的‘同情’,特别是对‘同视角’的使用,最易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因为同视角与观众的观看方式形成同构,观众就会对人物的内心生活、行动动机、情感状态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这种了解就能够给予人物更多的‘同情’甚至行为上的‘认同’。”12可见,即便是相似的故事情节,采取不同的叙述视角,作品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及其对观众的审美接受的影响亦可能大相径庭。

以宁浩执导的系列电影为例。为了使影片所彰显的欲望叙事更好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宁浩在他的电影中灵活使用各式叙事形式与叙事技巧,尤其是巧妙运用叙事结构和人物视点。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均采用多线性多人视点叙事结构,这一方面与无序的社会现实和后现代喜剧的拼贴方式相契合,另一方面亦使观众难以在某一人物身上做过多停留和思考,从而易于被动接受创作者的叙事伦理取向。影片把做恶之徒作为视点人物,观众跟随他们的眼睛察看周遭的人和事,随着观众对他们内心生活、行为动机、情感状态了解的深入,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予这些为非作歹者更多的情感上的 “同情” 乃至行为上的“认同”。13深入探析叙事形式背后的价值与伦理问题,既是利用叙事学进行影视文本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候,要着重向学生强调与指出的。再如张猛执导的《钢的琴》中,影片借助音乐叙事,牵引观众的情感走向,介入观众对影像的审美判断。“打群架” 一场,原本并不光彩的打群架段落,由于柳拜乐队充满豪情的摇滚音乐Orlyata,竟然演绎成了一段歌颂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歌颂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大乐章。随着兼具豪迈情怀与怀旧气质的音乐响起,群架行为摇身成为工人阶级的英勇出征。14“影视叙事研究” 课程中,挖掘影视叙事形式的微妙之处,洞悉影视作品背后的创作主旨,甚至洞悉不为创作者所自知的深层心理和价值伦理,是影视叙事类课程全方位思政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

对于沉浸在“ 拟态环境” 中的青少年来说,影像无疑具有更为明显的感染力和浸透性。正因为影视叙事形式所可能内蕴和指向的价值问题带有某种 “隐蔽性” 甚或是“欺骗性”,影视叙事类课程要结合专业的叙事理论,通过专业的叙事分析,以抽丝剥茧之势对影视叙事相关专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剖析,并以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为导向,紧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教学实践,包括直面大学生 “面对人生、事业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与个人成长中的各种困惑与烦恼,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作指导,进行合理、有意义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积极去应对和处理”15等系列热点问题。在进行影视叙事专业探讨的同时,有的放矢地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展开教学,并适时加以解决。

当然,对于 “影视叙事研究”课程来说,其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不仅涉及影视叙事内容和影视叙事形式等理论层面的剖析,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叙事知识融进日常创作当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尽可能地 “通过实践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用鲜活的例证、可信的论据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16,以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提升为核心指向,通过营造课堂艺术氛围、搭建课外实践平台、组建艺术创作小组等,包括开展主旋律影视剧英雄人物趣配音、主旋律影视剧混剪、正能量影视剧片段演绎、主题微电影拍摄等活动,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探索与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影视赏析、影视研究乃至影视创作等环节中,不仅要关注叙事主题和叙事内容所可能携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重视叙事手法和叙事形式所可能与传递的思想意识形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艺术观和社会主义创作观。

结语

毫无疑问,“ 课程思政的逐步落实,使得中国式电影教育进入一个独特阶段,即一方面应坚守课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掌握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课程思政的国家要求有机地融合在课程的知识教化、教师讲授和培养目标上。”17要想全方位有效参与课程思政,真正做到 “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8,包括 “影视叙事研究” 在内的影视叙事类课程,必须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性和陈旧性,扎根学科专业特性,坚持以美育人,坚守培根铸魂,努力融专业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打造具有时尚趣味与融洽氛围的新时代课程思政平台,才能更好地完成影视叙事践行课程思政的使命,使之真正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助力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

猜你喜欢

影视剧影视思政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影视风起
影视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