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2023-09-05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根治性幽门基线

陈 贝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常用手术方式,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受手术创伤及疾病影响,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胃瘫综合征(PGS)较为常见[1]。PGS是以术后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会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可加重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影响疾病预后[2-3]。因此,临床明确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PGS的高危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相关研究指出,胃癌患者术后PGS的发生可能与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有关[4]。但上述相关因素并不能有效指导相关措施的拟定,还需寻找其他高危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PGS高危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7例胃癌患者。纳入标准: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排除标准:行姑息性手术;全胃切除或近端胃癌切除术;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有既往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术中行D1、D2+、D3淋巴结清扫。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常规禁食禁饮,采用开腹或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术中均采用D2胃癌根治术,严格进行淋巴结清扫,并进行消化道重建。

1.2.2 PGS评估方法 术后参照秦新裕[5]研究中标准评估所有患者PGS发生情况,术后胃引流量超过800 mL/d,且持续超过10 d;无明显酸碱平衡或水电解质紊乱;无糖尿病、甲减等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征象;未使用吗啡、阿托品等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将符合上述PGS诊断的纳入PGS组,反之则纳入非PGS组。

1.2.3 基线资料统计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腹部手术史(有、无)、幽门梗阻(有、无)、合并高血压(是、否)、消化道重建方式(毕Ⅰ式、毕Ⅱ式、毕Ⅱ式+braun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肿瘤直径、腹腔并发症(如腹腔出血、感染等)、镇痛泵使用(有、无)、焦虑[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6]评估,其中<14分为无焦虑,≥14分为有焦虑]。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237例胃癌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为(2.23±0.56)d,术后住院时间为(15.32±3.81)d,淋巴结清扫数量(27.33±3.63)个;术后出现PGS 20例,占比8.44%(20/237);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结果术后复发5例,占比2.11%(5/237),病死2例,占比0.84%(2/237)。

2.2 PGS组与非PGS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PGS组与非PGS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TNM分期、肿瘤直径、镇痛泵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S组与非PGS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史、幽门梗阻、腹腔并发症及焦虑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PGS组与非PGS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3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PGS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PGS情况作为因变量(1=PGS,0=非PGS),将2.2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作为自变量并说明(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史、幽门梗阻、腹腔并发症及焦虑均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PGS的高危因素(OR>1,P<0.05),见表2~3。

表2 变量赋值情况

表3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PGS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切除病灶,控制病情发展,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7]。本研究结果显示,237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术后下床时间为(2.23±0.56)d,术后住院时间为(15.32±3.81)d,淋巴结清扫数量(27.33±3.63)个,随访1年复发率为2.11%(5/237),病死率为0.84%(2/237)。证实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效果确切,可获得较为满意近期生存率。

PSG是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会引起消瘦、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治疗费用,且PGS经保守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8]。因此,寻找胃癌患者术后PGS发生的危险因素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237例胃癌患者经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PGS 20例,占比8.44%(20/237),提示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具有较高的PGS发生风险。江频等[9]对316例胃癌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有26例患者发生GPS,占比8.23%,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史、幽门梗阻、腹腔并发症及焦虑均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PGS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①合并幽门梗阻:幽门梗阻会引起胃液潴留和食糜残留,致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久之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的发生,影响胃动力及胃肠消化功能,增加术后PGS发生风险[10]。②焦虑:焦虑情绪会影响机体激素水平,致使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继而对胃肠蠕动造成影响,并会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延迟胃肠排空。同时焦虑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元神经,促使胃动力减弱,增加术后PGS发生风险[11]。③腹部手术史: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腔内可能会存在粘连,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腹部手术会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促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激活胃平滑肌上的α与β受体,促使胃平滑肌收缩减弱,再次手术时术后PGS发生风险更高[12-13]。④术后腹腔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等腹腔并发症发生后可加重迷走神经损伤,促使胃肠蠕动减弱,吃持续发展还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腹膜炎,导致胃肠道浆膜充血水肿,产生内霉素,增加术后PGS发生风险[14-15]。对此,临床建议在胃癌患者术前可进行胃肠减压,使用高渗盐水洗胃,并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健康教育,以减轻焦虑情绪产生。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规范术中操作,降低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尽可能减少PGS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史、幽门梗阻、腹腔并发症及焦虑均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PGS的高危因素,临床应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PGS风险。

猜你喜欢

根治性幽门基线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