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对青少年糖尿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2023-09-05王淼
王 淼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192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18岁左右青少年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长[1]。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如未对糖尿病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病症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发展为严重脏器衰竭,危及生命安全。青少年糖尿病已成为现阶段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类型,目前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起到有效的降糖功效,但在联合格列齐特用药后易于引发青少年患者低血糖现象,且血糖和炎症因子改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格列美脲作为新型降糖类药物,在取得满意降糖效果的同时,还可实现患者机体炎症的改善,避免血糖持续升高而危及患者健康。本文研究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6 月至2023 年2 月在本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青少年2 型糖尿病患者152 例,以随机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76)和参照组(n=76)。研究组:男性41 例,女性35 例;年龄18~24 岁,平均年龄(23.13±2.58)岁。参照组:男性43 例,女性33 例;年龄18~25 岁,平均年龄(22.25±2.6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8~24 岁;②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者;②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③视网膜病变者;④恶性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二甲双胍(山西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号112303041,0.25g×48 片)联合格列齐特(北京北大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号2020803,80mg×60 片)治疗。二甲双胍餐中或餐后即刻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0.25g,每日2~3次,以后根据疗效可逐渐加量每日1~1.5g,单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g;格列齐特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40~80mg,每日1~2 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水平可调整至每次40~120mg,每日2 次,确认血糖、尿糖得以有效控制后,恢复维持剂量每次40~80mg,每日2 次,共计用药3 个月。
研究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药品批号987220924,2mg×15 片)治疗,二甲双胍服用方法与参照组相同,格列美脲初始剂量为每次1mg,每日1 次,依据血糖实际情况酌情调整用药剂量,单日最大剂量不得高于6mg,共计用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炎症因子:抽取患者静脉血5ml 送检实验室分离血清,对分离后的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包含胰岛素抵抗、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和白细胞介素-6 四项指标[2]。
②血糖指标:分别在患者空腹和餐后2 小时状态下进行血糖指标监测,涵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三项指标[3]。
③记录患者发生低血糖例数并计算相应发生率。
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血糖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均回归至正常范围,无低血糖发生;有效,患者血糖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仍未恢复正常值范围,存在轻微低血糖发生;无效,患者血糖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无改善或仍呈恶向变化趋势,存在大量低血糖发生。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 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资料类型和检验目的选择表示方式为(±s)或[n(%)],检验方式为t或χ2,P>0.05 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在胰岛素抵抗、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 等炎症因子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s)
参照组 76 9.68±4.15 7.05±1.8 t 值 11.082 12.110组别 例数 胰岛素抵抗(mU/L)C 反应蛋白(mg/L)肿瘤坏死因子-α(ng/L) 白细胞介素-6(ng/L)研究组 76 3.33±2.78 3.96±1.25 11.02±1.35 7.82±1.36 4 15.16±1.87 11.18±1.75 15.648 13.216 P 值 0.018 0.009 0.001 0.001
2.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相比参照组患者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s)
餐后2h 血糖(mmol/L)研究组 76 6.71±0.26 6.11±0.23 7.61±0.52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mmol/L)参照组 76 8.63±0.53 8.34±0.57 10.35±1.01 t 值 18.353 11.628 11.027 P 值 0.001 0.015 0.019
2.3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低血糖1 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32%,参照组发生低血糖9 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1.84%,研究组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9.527,P=0.033 <0.05)。
2.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9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为典型代谢性疾病并以血糖持续性升高为主要特征,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直接相关,患者临床表现集中在多饮、多尿、多食但消瘦、疲乏无力等[4],如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时间维持高血糖状态极易导致眼、肾、心脏、血管及神经的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5],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青少年2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日渐攀升,受到临床关注。糖尿病需通过血糖、尿糖、尿酮体等方式进行确诊,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以控制血糖,保障患者健康。
目前,针对青少年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可直接提升胰岛素敏感程度[6],并提高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度,同时针对肝糖原异生起到直接抑制效果[7],以此实现肝糖输出的持续降低。另外,二甲双胍并无脂肪合成促进功效,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十分显著。为进一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临床多合并磺酰脲类药物治疗,以往临床多使用格列齐特作为二甲双胍的合并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该药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β 细胞中[8],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及释放,但长时间使用该药物会存在过度降糖的情况,易于引发患者低血糖反应,总体来说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
格列美脲作为糖尿病的新型治疗药物,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9],在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作用下,对细胞膜去极化起到直接效果,并以增加Ca2+内流的方式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量[10],进一步抑制肝葡萄糖合成。另外,该药物通过增加对心脏葡萄糖摄取量的方式减轻胰岛素依赖,且用药后基本不影响心血管的正常功能,加之药物对炎症因子的降低效果明显,具极高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中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对而言,在青少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情况较少。
本研究主要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青少年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青少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能够切实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可大幅度提高青少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95%)。
综上所述,青少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实现有效的血糖控制并提高治疗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