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检察何以“涡轮增压”
2023-09-05乔等一
乔等一
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探索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
“如果说公益检察官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组成了捍卫公共利益的高效发动机,那么我们特邀检察官助理能为这台发动机‘涡轮增压。”来自静安区城管局的特邀检察官助理袁俊彦这样说。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办法(试行)》文件精神,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开始探索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研究制定《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关于聘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的实施办法(試行)》,选聘来自静安区城管局、生态环境局等行政机关已取得法律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
截至目前,通过专项联络办公室,特邀检察官助理已协助检察官参与调查核实疑难复杂问题80余个,参与制定实施公益诉讼专项方案5套,参与案件听证会1次,协助接待案件相关人员12次,参与办理案件77件,大大提升了公益保护这台“发动机”的功率。
碰撞让线索更多元
特邀检察官助理凭借自身专业和多年行政机关工作经验,在发现、筛选有用的公益诉讼线索上有着天然优势。在大气污染防治、餐厨垃圾管理、新型消防隐患排查等多类新型办案领域中,他们能及时“补位”、适时“拓展”,协助检察官开展更多领域、更广层面的有效监督。
“台风‘梅花即将到来,辖区内有多家工地,如果没有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扬尘。”夏季是台风高发期,检察官担忧扬尘污染影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设想的情况是否存在?如何快速精准找到此类公益诉讼线索?检察官想到了来自城管局的特邀检察官助理袁俊彦。在多年的行政监管工作中,袁俊彦也曾上街摸排过辖区工地施工情况,“临危受命”后,他快速行动,结合自身执法经验,很快协助检察官发现了线索。
在工地现场,有几处建筑原料、建筑垃圾直接堆放,周围还有部分安全围栏缺失,使得工地直接联通外部街道,路过的一位居民抱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多日。台风即将来临,放任不管的结果可不是让居民“灰头土脸”这么简单。检察官立即制发检察建议,要求清理建筑垃圾、铺上防护网减少扬尘,并补上安全围栏。数日后进行“回头看”时,工地都已按照检察建议进行了整改。
考虑到辖区内建设工地较多,周边多为居民住宅区,上述扬尘并非个案,检察机关还开展了工地扬尘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有了特邀检察官助理协助“开路”,检察官寻找线索事半功倍。依托行政部门数据平台,袁俊彦协助检察官“按图索骥”一一调查,共发现11条线索,最终均在检察官的建议下进行了整改。从个案拓展到类案,特邀检察官助理协助检察官推动同类问题在全区实现批量化、系统化解决,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
此外,特邀检察官助理还作为“桥梁”和“纽带”,进一步优化了检察办案和行政机关执法的信息共享和联通机制,实现了双方工作数据的交互。
专业让问题更明晰
“厨余垃圾整治,厨房下水道是关键,这些点位容易出现问题。”特邀检察官助理袁俊彦一边向检察官介绍城管局对于厨余垃圾的整治重点,一边核查餐厨垃圾倾倒情况,与此同时,检察官助理刘健楠正对餐厨垃圾种类和产生量的申报手续开展核查,并与实际处理情况进行一一对照检查。
这是检察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共同排摸公益诉讼线索的日常。2022年8月,公益检察室对辖区内的餐饮单位进行调查,重点检查厨余垃圾的干湿分类和处理情况,特邀检察官助理也参与其中。“夏季温度高,如果任由厨余垃圾肆意排放进入下水道,不仅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滋生蚊虫,导致疾病的传播,所以每到夏季,这些地方都需要公益检察部门重点关注。”结合查实的问题,检察官向相应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落实整改,一段时间后“回头看”,店铺下水道干净了,其他违规现象也都整改完成了。
为了增强检察官精准挖掘问题的能力,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主动“走出去”,上门交流,安排办案骨干参与行政机关执法专项,深入现场学习,如市场监督管理局3·15专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查专项、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治理专项等,通过一次次“跟练”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更专业的检察队伍。
携手让取证更成熟
公益诉讼成案的关键,在于检察官能不能固定具有“一锤定音”效果的核心证据。“在危废处理等生态环境领域,调查取证时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我都要主动向特邀检察官助理请教。”检察官刘国敏说。
2022年末,公益检察室通过汽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行动,发现了辖区内有12家小型汽修企业存在危险废物处置不当的问题,推动53吨废机油、废机滤等危险废物得以规范处置。
在开展专项行动之前,公益检察室提前谋划,挂图作战,特意请来特邀检察官助理为大家当堂“授课”:生态环境局在执法工作中,是如何调查汽修危险废物的?哪些细节是取证重点?特邀检察官助理一一细数行政机关的调查流程和关注重点,给公益检察不少启发。
此时,一个关键问题也迎刃而解。原先,检察官难以明确行政机关的立案标准,需要在海量的文件中搜寻符合当下案件的相关标准。袁俊彦作为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找到了适用的规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在此基础上,检察官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对辖区内的汽修店铺开展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在调查现场,来自生态环境局的特邀检察官助理陈宪协助检察官取证时,也融入了更贴合行政机关执法办案的习惯:她将生态环境局的调查重点融入勘验笔录中,用文字“白描”违法违规的客观场景,把现场的细节还原得更为详尽。“公益诉讼办案领域非常广泛,特邀检察官助理的加入使得检察机关如虎添翼,帮我们快速打破办案中遇到的专业知识壁垒,实现精准监督,也提升了检察办案质效。”公益检察室分管副检察长管巍称赞道。
数据让治理更精准
随着汽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行动的深入,更多关键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高效统筹监督产废单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略有挑战的答案在检察官徐衍心头浮现:也许从大数据入手,建立汽修危险废物数据监督模型,可以“一揽子”解决汽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问题。
在徐衍的提议下,公益检察室很快组建了一支专项队伍,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陈宪加入,拥有生态环境局背景的她有着天然优势:一方面,生态环境局的“全域纳管”与公益检察的数据监督模型有着相通的理念;另一方面,更便于与生态环境局就数据联通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陈宪与公益检察官们很快建立了静安区汽修企业数据库,结合区生态环境局危险废物备案企业名单和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危险废物转运联单,经过分层级数据筛选、碰撞、比对,锁定了重点企业。经过现场调查走访,截至目前,已立案4件,制发检察建议书2份。
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约谈汽配城物业管理方,要求其对内部商户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集中管理、规范处置,并对其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业务指导。检察机关主动跨前一步,以“我管”促“都管”,危险废物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到食品药品安全,从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到个人信息保护……公益检察室始终紧盯城市建设痛点难点,在特邀检察官助理的专业加持下,进一步综合运用制发检察建议、开展法治宣传等手段,共同守护平安静安、法治静安。
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是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探索,也是开门干检察,努力推动司法决策科学化、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集中体现。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设计之初就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形成“司法+行政”更强合力,服务保障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