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杂技艺术书写文化自信
——评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
2023-09-05董迎春王晨雨
文|董迎春、王晨雨
在杂技领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内容的杂技主题晚会、杂技剧已是屡见不鲜,杂技创作者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旨归,不断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陈出新。德州市杂技团创作编排的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更是内生性地发掘“国潮”资源,将德州市杂技团拿手杂技飞叉、高椅、蹬伞、绸吊等与极具“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相融合,使得传统杂技艺术在融合中国文化传统基因的基础上,兼具时代感与当下性,汇入反映当下时代与民族的“国潮”审美风尚。
一、“杂技性”与“中国性”相遇
我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凭借“奇险”“高难”的动作技巧,一直在重大节日和重点演出中担当重要角色,还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州市杂技团创排的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包含九个杂技节目:《百鸟朝凤——柔术》《笑傲江湖——飞叉》《荷塘月色——蹬伞》《陌上欢歌——草帽》《高粱红了——绸吊》《戏梦古今——空竹》《登高问天——高椅》《黑陶青花——蹬鼓》《鲤跃龙门——地圈》。九个节目中“杂技性”与“中国性”相遇、碰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不同角度的演绎。其中,柔术和地圈演绎了传统文化元素百鸟朝凤的吉祥、鲤跃龙门的快意;高椅彰显了天人合一精神;绸吊彰显了山东本地《红高粱》中坚韧旺盛的生命力;蹬鼓表演更是展示了我国陶瓷工艺的精美;蹬伞中的荷塘月色的舞美设计引人遐想;舞动帽子营造了陌上欢歌的欢乐氛围;耍弄飞叉呈现了武侠江湖中的快意恩仇;观众在空竹的带领下穿越古今,遍览中华文化。全剧中,龙凤、锦鲤等传统文化元素,对稻谷的崇拜,农业文明下先民的生命力,匠人超绝的陶瓷工艺,南方水乡的静谧与北国草原的辽阔,用德州市杂技团的拿手绝活——空竹加以串联,“杂技性”与“中国性”浑然统一。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正是以杂技技巧和文化情境的艺术跨界进行表意,观众们才深深沉浸于杂技“国潮”缔造的审美情境中。
二、写实与写意的审美变奏
《易传》有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①象思维是我国古已有之并传承至今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包括对自然“观物取象”的写实,如“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还包括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写意。象思维作为一种审美思维,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各门艺术,杂技艺术更是以象思维为承载。“主题杂技晚会以主题为轴心,把技巧与角色、音乐、舞台美术、灯光、人物造型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为一个有机体。”主题的引入使得每个杂技节目都能通过刻画人物和情节叙事,逐步推进意境营造和故事的发生发展,使得高度依赖人体表达情感的杂技艺术具备了叙事功能。《山水国潮》是浓缩化、艺术化了的现实,是先民精神杂技技巧的身体性演绎。在写实描摹祖国各色山川风貌的同时,还创造了一个高度诗意化的世界。且不论舞美营造的高粱地里的乡村欢歌,也不用说江南烟雨朦胧中撑伞采莲的姑娘,仅看那被举起来的亭亭玉立的绿荷、拿着青草嬉戏的恋人,这些都是日常生活情境的诗意化写照。演员们每一举手投足,都凝结着古典与诗意,描绘着如诗如画的杂技世界。
《山水国潮》在写实的同时,又高度运用写意化的手法,写实与写意的并用开拓了杂技剧的“情境审美”。“情境审美”是现代剧场整体、立体的舞台效果,是杂技性、艺术性的舞台呈现。不仅是传统杂技节目的“杂技性”传达,同时也借用现代舞台综合技术手段使杂技舞台体现出“综合审美”特征。《山水国潮》中“陌上欢歌”的草帽舞展现了人们在田间的自由娱戏精神,体现了杂技作为民俗文化载体对于百姓日常娱乐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写实与写意的交融塑造了《山水国潮》的和谐共生、高度统一的“审美情境”。
三、“国潮”复兴
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的出现绝非偶然。《金色西南风》《华夏古韵》《那山·那水》《瓷之韵》《楼兰寻梦》《丝路彩虹》等杂技主题晚会、杂技剧均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好作品,一方面说明了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有着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杂技创作正从摸索升级发展到对市场需求和文化导向的主动定位。越来越多的杂技创作者、艺术家们对杂技艺术有了更加明确的创作道路,也更积极主动将传统文化转化“国潮”美学作品。《山水国潮》正是德州市杂技团十年磨一剑的匠心独运之作。德州市杂技团自1958 年成立至今已历经60 余载春秋,在山东这个杂技大省中有着齐鲁杂技扎实厚重的底色。德州市杂技团深谙杂技的中国文化基因,细致打磨杂技技巧与表现形式,将其王牌杂技节目《蹬伞》《飞叉》《绸吊》作为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的杂技载体,经过对中国哲学体悟深切的导演李西宁的创排,《山水国潮》最终呈现出“杂技性”与“中国性”的激情相遇,其中浓厚的中华文化元素,少了媚外之气,多了温润醇厚的文化底蕴,让观众的心灵徜徉于其中,召唤了对美的感知与冲动,建构了心灵深处的文化记忆。
杂技主题晚会、杂技剧自兴起以来,以鲜明的“主题性”开创了杂技艺术创作的新时代,杂技得以与其他姊妹艺术跨界融合形成新的演出形式。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的创编与舞台呈现,无疑是契合当下杂技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这既表明了杂技艺术对历史传承的自我指认与民族情感认同,又指向杂技艺术发展的未来——文化自信基础上民族文化和科技引领的杂技艺术创新的新境界。
注释:
①张燕婴等译注:《周易》,北京:中华书局,2012 年,第374-3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