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杂技本体之“核” 挖掘当代意蕴之“魂”
——评济宁市杂技团杂技剧《梁祝》
2023-09-05符蓉
文|符蓉
国家艺术基金2020 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杂技剧《梁祝》是山东省济宁市杂技团倾力打造的一部舞台艺术精品。作品根据在济宁市出土的“梁祝”墓碑等文物结合当地的乡村风俗,将汉文化符号与梁祝的美丽传说有机融合,升华了本土非遗故事蕴含的中国精神,体现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秉承的态度与担当。
一、以当代视角阐释经典,挖掘新的意义空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广泛,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济宁杂技团的杂技剧《梁祝》在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既保留了民间传说的原貌,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编,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剧中人物故事不受以往固定化、模式化影响,创新性地予以当代意义的表达。在“变装·别母”“元宵·偶遇”“同窗·共读”“孽媒·逆争”等几幕中,我们可以看出由李苑饰演的祝英台活泼机灵、善良勇敢,不仅聪慧有主见,还敢于与封建父权、封建礼教抗争,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具有女性意识初步觉醒的意味。剧中祝英台的形象不仅承续了《牡丹亭》《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等中西方古典文艺作品中女子怀春的母题,与杜丽娘、崔莺莺、朱丽叶、玛格丽特等经典女性文艺形象交相辉映,同时又超越了这些女性形象。在祝英台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主动”意识贯穿始终,主动求学、主动求爱、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女性的自我激励和女性思想的启蒙。剧中由邵明房饰演的梁山伯,一改以往传统形象中的文质彬彬、儒雅懦弱,在“元宵·偶遇”“同窗·共读”“游春·定情”“孽媒·逆争”等几幕中,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淳朴、憨厚可爱和富有正义感,闪现着现代人性温暖的光芒。剧中梁祝之爱,具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现代爱”的丰富内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现代爱”是以男女双方平等、相互尊重、互爱为前提的,这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法比拟的;爱达到猛烈持久的程度,不能自由结合,便以死相殉,其爱恋之持久性,艺术美的永恒性,无出其右者,高于所有任何一种才子佳人故事。
二、以杂技语汇叙事抒情,创新拓展杂技本体表意空间
全剧由第一幕“除夕·祭祖”“梦游·书海”“变装·别母”、第二幕“元宵·偶遇”、第三幕“同窗·共读”“相知·情缘”、第四幕“游春·定情”、第五幕“孽媒·逆争”“蝶缘·梦断”“尾声·化蝶”五幕十场构成,采用传统全知视角舞台叙事方式,把一个唯美动人的经典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每节故事环环相扣,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引人入胜。
该剧立足杂技本体技巧,以杂技语汇叙事抒情,创新拓展杂技本体表意空间,以多样化的杂技技巧动态化呈现故事情节,承载人物的丰富情感和命运起伏。编导大胆创新,将杂技与戏剧进行了深度融合,把故事、人物、场景等相互串联,实现了杂技技巧与戏剧剧情的合理对话、相互平衡、互相促进,使“技”有了鲜活的灵魂,“戏”因此更为精彩动人。剧中的杂技表演与故事情节紧密贴合,每一项杂技技巧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与之相适宜的剧情场景里,以与故事情节相契合的杂技技巧表情达意、推进叙事,合情合理、流畅自然、浑然一体,彰显了戏剧美学的内核和灵魂。
比如第一幕“除夕·祭祖”中以流星、口纤子等杂技技巧表现了除夕拜祖的场景。而当祝英台为自己不能出去读书而苦恼时,丫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取出一扇画屏,白色画屏上一无所有,瞬间变出了一位少年郎的画像,又从画中取出扇子,模仿起男生的样子,祝英台领悟到了丫鬟的妙计,瞬间变成男装。以魔术三变,一变画中少年、二变画中取扇、三女变男装来表现祝英台聪明机敏、主动想办法求学的过程。
第二幕“元宵·偶遇”中,熙熙攘攘的元宵灯会,扎成灯彩的车台上有几个艺人在表演蹬桌子、转毯、弹球、顶坛子,精彩纷呈的杂技表演展现了快乐热闹的节日氛围。在这一幕中,济宁市杂技团的拿手绝活“舞中幡”的表演把节日氛围推向了高潮,为梁祝二人共同维护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做好了铺垫。接着,编导将武术、跑酷巧妙融入到表演之中,梁山伯以少敌多,在追打中闪转腾挪,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在接下来的打斗较量中,剧中巧妙运用时空并置,以象征及隐喻手法把紧张的较量过程加以渲染强化。身穿白色衣服的队伍和身穿黑色衣服的队伍在比赛较量手技抛接“捷克棒”,白衣人和黑衣人在黑白杆上比赛较量表演各种技巧,这喻示着梁山伯与马文才、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进入白热化,在渲染紧张的打斗较量氛围的同时,观众的心也被舞台精彩表演紧紧抓住。
第三幕“同窗·共读”中,以杠杆技巧表现梁山伯与马文才的“楹联对决”,单手的黑色水袖表演结合杠杆技巧把二人的比赛推向高潮。“相知·情缘”充分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用“威亚”特技悬吊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二人在唯美空灵的舞台上将杂技和舞蹈动作交相融合,创新性拓展延伸了杂技表情达意的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杂技长于炫技不善抒情的偏见,表达了梁祝二人相知相识、相互爱慕的美好感情。
再比如第五幕“孽媒·逆争”以魔术技法把提亲马车上的彩礼一一变出,以杂技高空技巧网吊表现祝英台对封建父权、封建礼教的拼命抗争。“蝶缘·梦断”以最擅长表现男女缠绵之爱的杂技绸吊技巧表现梁祝二人唯美动人、纯洁挚真的爱情,两束红绸从天而降,二人紧紧相拥、缠绕,爱在升华,荡气回肠……突然,梁山伯从红绸中掉落,梦断、命丧!“尾声·化蝶”中,流沙一样的白绸从天空飘落,逐渐将梁山伯埋没,身着红色嫁衣的祝英台向梁山伯扑来,以魔术变衣技法把红装迅速变成白装,表达了二人“生不同床死同穴”。最后,一对彩蝶翩翩飞往天空,以杂技双人对手顶碗技巧表现了化蝶的缠绵凄美。
整部剧幕与幕之间、节与节之间设计动静结合、张弛有致,合情合理。
三、多种艺术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营造唯美空灵的舞台效果
音乐、灯光、舞美与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各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丰富和丰满了舞台艺术表达,营造了人、景、物的情景交融,呈现了唯美空灵的多维立体舞台美学效果。在表现手法上,既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当代舞台表演的创新。导演大胆借鉴蒙太奇、定格、散点透视等影视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灯光的明暗、色彩的渐变等营造出写意唯美、气韵生动的效果。剧中舞台突破了传统杂技表演的固有框架,表现空间大大拓展,既被赋予了象征意蕴,又具有了影视空间的丰富性和真实感,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导演充分利用舞台三维空间,点线面巧妙结合,注重舞台中前场及纵深空间的调度,在舞台有限的空间里合理搭配利用了多种艺术元素,使整个舞台精致而有层次,画面结构安排巧妙。如第二幕“元宵·偶遇”中,在熙熙攘攘的元宵灯会上,扎成灯彩的车台上杂耍艺人在表演、梁山伯与恶霸旺财在打斗,此时导演巧妙运用舞台的时空并置,人物多而不乱,使节目展现富有层次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该剧的音乐设计中西合璧,既丰富又统一。以交响乐做背景音乐,加入了京剧、徽剧、越剧的成分,运用古筝、二胡、高胡、扬琴等大量民乐元素,同时还融入山东梆子戏、琴书等带有浓郁本土特色的音乐,节奏和调性围绕在原音乐《梁祝》之间,与剧中情节、情绪、情感巧妙契合,相得益彰,很好地烘托了氛围。
济宁市杂技团原创杂技剧《梁祝》立意深刻而意蕴丰厚,杂技“惊、险、奇、难”的本体特点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精神气度,既凸显了杂技技术的本体美,也忠实了戏剧“剧”的质感和内涵。历经主创团队心血打磨,这个源自本土的非遗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更丰厚而深远的内涵,切实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