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04丁晓白洁李想冯飞罗文赵洋
丁 晓 白 洁 李 想 冯 飞 罗 文 赵 洋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 “三全育人”理论落到实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专业认同度的高低不仅仅会影响学生大学学习的成果,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成就也会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分析三全育人理论相关内涵,结合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现状调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并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快步入社会,也能够推动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 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1.1 发展路径——基于学术途径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三全育人”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2022年12月2日,共计有5 418条结果。学术方面对“三全育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1 初见雏形阶段(1994—2009年)
在CNKI以“三全教育”为主题,检索到最早的文献是陈经绍1994年在《泰安师专学报》上发表的《关于德育工作思路的思考》。该文综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提出一个总的构思,包括六个要点。其中第四点是“确立三全育人培养格局”,然后阐述了“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并进一步说明了每一项的含义。[1]从此文一直到2009年,每年基本保持在0~3篇文献。此外,这些文献大多在总结学者所在学派的经典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三全教育”的相关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就数量和质量而言,它们还处于最初阶段。
1.1.2 全面发展阶段(2010—2017年)
2010—2017年这8年间,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有所增加,基本在5~30波动,由此可见这8年已经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已经从本科院校发展到高职高专,而且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谢友庆《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李云海《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三全”育人管理模式》,王洁《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三全育人”体系的应用探索》。
1.1.3 质量发展阶段(2018—2022年)
自2018年以来,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翻了一番,2018年达到146篇,2022年超过1 422篇。这些文献主要把“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甚至结合具体的专业来讨论。“同时,这一阶段,在数量上增长迅猛,文献的质量也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明显增加,其中2019年5篇,2020年57篇,2022年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7篇。”[2]
1.2 理论内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构成了全面系统的育人模式。[3]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切入点。
全员育人,落实到人,强调每个人都有育人意识,树立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教育功能,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构成完整、全面、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格局。[4]
全过程育人,强调教育要贯穿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研究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规律,以及每个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一般来说,就是学校精心安排了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每学期开学到期末,从周末到寒暑假的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5]
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要体现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育人要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综合评价与奖学金评价、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勤工俭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作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其中。[6]
2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
本研究抽取了L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大一到大四的12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有效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数据
2.1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体情况
通过采集统计专业认同程度问题中在社会因素、校内教育资源、行业发展前景、对学生自身影响等四大层面问题上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就可以确定L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程度的总体状况。见表2。
表2 专业认同总体情况
通过表2可以得知,目前L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认同度的平均值为16.042,而理论中间值为17,总体认同度稍低。综上,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状况必须加以重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改善现状。
2.2 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在各维度的状况分析
在总体了解该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情况的差异后,本文将逐一对影响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的内部差异进行分析。
2.2.1 该专业学生认同度在行业发展前景维度上的状况分析
从表3可见,学生对于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情况的了解程度与专业认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好的专业发展前景对学生而言更利于其就业,也更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因此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也就越高。当学生对专业就业方面越来越熟悉,对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了解,并发现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自己也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学生便会有更高的专业认同度。同时,学生对毕业后的规划、该专业培养目标的了解与否对学生的认同度并无明显影响。因此,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学校应该更加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学生也要更加主动地去了解专业发展情况、就业情况。
表3 行业发展前景维度
2.2.2 该专业学生认同度在家庭社会评价维度上的状况分析
从表4可见,家人对专业的支持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呈正相关,专业的社会评价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男女比例对专业认同度几乎没有影响,社会评价对专业认同度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小。对社会评价越了解的学生对专业就业前景、发展前景就更加了解。即便社会出现负面评价,但只要学生了解到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多方面的,学生对就业就有自信,对专业就会更有自信。性别比例对专业认同度基本上是没有影响的,与之前在人口变量性别角度的调查分析是相符合的。社会评价对学生的影响虽然有,但是影响较小。侧面反映现在的学生都是比较有主见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表4 家庭社会评价维度
2.2.3 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在学校教学资源维度上的状况分析
如表5所示,学生所在的年级与专业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不同年级开设的课程不同,大一时以公共课程与理论课为主,大二开始实训课增多,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设备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专业也有了更加个性化的考虑,因此专业认同度会受到较大影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师资力量、资料以及专业设备等都对学生专业认同有较大影响。而专业课难度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度并无相关关系。可见,比起学习任务难度的高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课程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分配对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影响更大。
表5 学校教学资源维度
2.2.4 该专业学生认同度在学生自身维度上的状况分析
从表6可知,在学生自身方面,学生自己的性格与专业认同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学生自己的学习方面,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视程度、积极程度、对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以及主动参加专业相关活动的积极程度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学生是否愿意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想法也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较大影响。而学生的性别、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以及考研都与学生的专业认同无相关关系。可见,“学校合理的课程安排以及专业实践活动的组织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7]。
表6 学生自身维度
综上所述,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与认知不够,有近40%的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专业与自己想象中差距较大;第二,有些学生自己没有摆正学习态度,逃避自己的问题,将自己的就业难、能力差归结为学校和专业的问题;第三,社会对于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身的了解不足,社会舆论和社会认知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 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实践路径
3.1 构建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全员参与机制
全员育人,强调每个人都要有育人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育人功能。因此,需要构建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工作全员参与机制。
3.1.1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结构的优化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少同学认为学校实训课与理论课的穿插不合理,大一时的理论课太多而实训课太少,无法从大一开始就充分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还有同学认为实训课的学习过于走马观花,每种菜品学习一次就不再学习,根本无法掌握;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在烹饪、营养与教育中,营养与教育的相关课程开设太少。因此建议,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妥善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开设的时间、年级比例,想办法增加技能实训次数与时间。机制建设方面,制定出台《烹饪学院“课程思政”试点实施办法》,定期举办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竞赛。将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案修订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任、评价奖励、选拔培训的参考依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近年来L学院烹饪学院不断完善教师队伍,进一步培育、吸引双师双能型教师,不论是行业、学校,还是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都有高度评价。据此,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定期查教案、听课形式,从内容和教学质量上做到专业教师“人人过关”“课课过关”。另外,明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普通话使用规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挑选学生上台协助、练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3.1.2 支持子女在专业上的选择
调查分析可知,家庭的支持度对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不小的影响。当父母对待孩子的专业时,他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吗?第二,在孩子学习与就业时能否给予帮助?第三,孩子工作是否会吃苦?所以父母对于男生选择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更加支持,而对女生选择该专业则会考虑是否会太劳累等等问题。在此,建议学生家长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比起去担心是否会吃苦,质疑孩子所选的专业,更需要的是在孩子遇到学习就业的困难时,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专业自信。同时,要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潜移默化提升专业认同度。
3.1.3 舆论应提供正确的导向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也会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社会舆论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积极的、正向的“强化”作用,而不是消极的、负向的“压力”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因此,公共大众媒体行业以及教育机构有必要开设类似于专业知识专栏等栏目,帮助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三考生正确清晰了解专业的特点。公共媒体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专业进行正确、客观、真实、有效的报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3.2 引导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实效性
全过程指导,强调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每个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全过程引导,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实效性。
3.2.1 全面了解专业提升专业兴趣
刚刚进入大学,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甚了解,面对全新未知的学习环境以及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迷茫;部分学生也会因为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专业感到挫败、沮丧;还有一些学生感觉专业与自己之前所了解、想象的相差甚远,有落差感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从而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想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学校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建立学院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设立学院党政领导师生接待、对谈日,开辟线上线下咨询服务平台。落实辅导员深入宿舍、课堂和活动场所制度,推进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子帮扶工作,做好学生基础课程辅导和就业指导服务,解决学生对专业认同方面存在的困惑和实际困难。其次,培养学生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学生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多看看相关纪录片。最后,学生要主动与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2.2 就业思想教育
调查分析显示,15%的学生对专业的态度犹豫,这是学生对本专业还没有完全了解的表现,意味着学生尚未形成稳定正确的专业认同意识。同时对专业越来越不喜欢的学生要多出对专业更加喜欢的学生近7%。针对学生专业思想存在的问题,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更多的专业思想教育。首先,要把握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期,即学生入学时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对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认识到专业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进一步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其次,学校的专业理念培养不是只在招生阶段,更要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全过程中。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发展中的盲目性和从同性,及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和疑问,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可自己的专业。同时,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辅导员也可定期举行班会为学生解答困惑,分享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就业经历等等,这不但有利于辅导员更加了解学生,也拉近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专业课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过程中,为同学介绍与专业有关的正面信息、分享专业领域中最新的对口职业资讯等,可以使他们对专业更有自信,对未来职业生涯不再模糊。
3.2.3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目前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教育较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某些年级甚至属于选修课。面对职业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框架体系,对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比如对大一的学生,就必须训练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求职能力的养成越早越好,同时也可以对职业方向有更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一定的概念。在学生大二时,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确定职业方向,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尝试开展与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在大三时要加强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和就业能力,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获得实习机会。大四年级,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教育,传授给学生求职技巧、心理调控的技能,还可以举行模拟招聘来帮助学生熟悉适应面试。其次,学校也要建设专业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团队,更加专业地帮助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3 构建提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新格局
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育人要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3.3.1 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就对实践有着大量的要求,不少学生在调查中反映,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实践场所和设备,以便解决课后想练习却苦于没有场所的问题。首先,建议学校完善课后实训楼开放机制。逐步实现学生进行以班或年级为单元的集中课后练习,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性竞争力。同时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美食节、专业技能比赛等等,营造积极健康的专业技能学习氛围,通过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其次,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在调查中发现,L学院先后购买了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考试资源、电子图书、论文检测等各类数据库资源26个;建成移动数字图书馆,全方位保障师生在校外有效获取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还自建“烹饪特色数据库”“川菜产业特色资源服务平台”“馆藏报纸书目数据库”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资源育人、空间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大学第二课堂中的作用。
3.3.2 重视实践教育
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教育载体,注重实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四大教育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时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育人工作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实践教育资源,注重学与思相结合,知行合一,积极拓展实践教育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平台,使实践育人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社会实践相关主题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行业参观、行业调查、岗位见习、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将熟悉和掌握社会实践的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积累社会经验,磨砺道德品质,激发专业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实力。
3.3.3 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对实践课程相当重视,掌握好的操作技能离不开多次的练习,而多次的练习需要有对专业坚持不懈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对工匠精神的执着。有学生因为一两次的实操不成功就放弃,课后也不练习就觉得自己不适合,专业课都以玩乐的态度对待,最后找工作时发现基本操作都不会,竞争力不够。这就需要,第一,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认识理解大学学习的意义,了解应用型本科的意义,摆正自己的态度。以后的社会需要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要学会自己寻找专业的优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技术过硬。只有积极扩充自身的知识才能够在未来步入社会时有足够竞争力。第二,大学的课程与高中的课程完全不同,高中的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学设置了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深刻体会老师传授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第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对实践能力与实际技能的应用要求高,学生在参加实践实训课程的实习时要摆正态度,积极上手操作,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行业专家讲座,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4 结语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如何将“三全育人”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提升工作中去,这方面的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入。三全育人视域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提升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长期工程。首先,需要全体动员。学校需完善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家庭应尊重子女在专业上的选择;社会舆论应提供正确的导向。其次,需要全过程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全面了解所选专业;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最后,需要全方位引导。提供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实践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同类型高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提升工作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