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注册制三周年成绩斐然 民企数量超八成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2023-09-04刘杰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定位

刘杰

近日,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迎来三周年,注册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監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改革以来,创业板功能更加完备,各项成绩斐然,持续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

三年中,深交所多次出台政策,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从“三创四新”板块定位的提出到具体评价指标的落地,创业板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审核工作也更加透明。另外,对“抢跑占位”“一查即撤”现象重拳出击,进一步压实了中介机构的职责。

目前,创业板有上千家民营企业,占比在八成以上,创业板上市融资平台,为民营企业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提供助力。响应了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号召。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首批18家企业敲响了上市的钟声,2023 年8 月24 日,创业板注册制落地迎来三周年。改革以来,深交所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同步推进增量与存量改革,改革前后市场生态变化显著,为平稳推进全面注册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着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据统计,截至2023 年8 月22 日收盘,创业板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其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三大重点领域公司近900家,已经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的聚集地。聚焦于行业方面,创业板公司涵盖56个行业,前五大行业分布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13.40%,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9.6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8.0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7.4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7.00%。

作为高水平 创新动能策源地,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近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数占比近七成,2022年,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3891 亿元、净利润1816亿元,这反映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业务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市值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2 万亿元,其中,市值在100 亿元~500亿元的公司有192家,占比15%;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有22家,占比约2%。市值居前的公司包括中山华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研发投入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持续上升,研发队伍日益强大,2022 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达到1.33亿元,同比上升20%。2020年、2021年、2022年,创业板研发强度超过5% 的公司分别为616 家、621 家和702家,占比分别为47.0%、47.4%和53.6%,占比持续上升。

在准入制度方面,创业板做出重大变革,不再将“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作为申请上市的硬指标,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吸引了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奔赴创业板市场。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企业中有69家企业以“第二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申报,21家企业已注册生效,其中20家企业已经上市。

三年以来,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流程运转变得更加简化、高效、畅通,市场获得感明显提升。深交所问询避开模版化,针对性更强,问询轮次由此前的最多约四轮,缩减至约两轮,极大提高了上市效率,譬如,华大九天自受理至上市委审核通过用时仅72天。

创业板第三周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期间深交所连续出台多项重要举措,针对前期各项制度关键地方“打补丁”,完善创业板注册制相关的执行细节及监察追责机制,创业板注册制迎来蝶变,板块成熟度愈发彰显。

“创新”一直是创业板的鲜明属性,注册制改革让“创新”特色更加凸显。改革后的创业板坚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其实,“三创四新”概念在2020年6月就曾提出,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因此,创业板的行业定位也被概括为“三创四新”。

三周年之际,“三创四新”衡量规则迎来重要修订,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出台《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 年修订)》,将与创业板定位有关的要求明确为具体、直观的判断标准,从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等方面,设置符合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要的具体衡量指标,以进一步提升审核工作透明度,增强市场对创业板定位把握的可预期性。

板块定位新规出台后,不符合硬性标准的企业纷纷选择主动撤回申请,企业属性与板块不相符者被迅速出清。深交所还将板块定位作为问询的重点,彰显出对板块定位严格把关的态度。

此外,创业板还完善了对中介机构的追责制度,杜绝了“抢跑站位”“带病申报”等现象。深交所于今年2 月17 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督促会员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通知》,对“一查就撤”现象重拳出击。将以往现场督导全部为随机抽取,转为对注册制下IPO保荐业务“执业质量较低、内控风险较大”的保荐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

在政策出台前,深交所就曾对创业板发行上市中履职尽责不到位、被开展现场督导或现场检查后“打退堂鼓”的多家保荐机构实施过谈话提醒,对于核查把关不到位的情况,加大了现场督导和监管问责力度。

从今年被抽中现场检查企业的情况来看,“一查即撤”的情况明显有所减少。7月7日,2023年第三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正式出炉,前三批抽签中共有17家拟IPO企业中签,其中共7家创业板公司,目前没有一家选择撤回,这相较于此前超半数被抽中IPO企业“打退堂鼓”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这反映出监管层严打“一查即撤”,强调“申报即担责”意识的相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适应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需要,督促保荐机构强化质量意识,7月21日晚间,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下称“《评价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值得关注的是,《评价办法》对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制,目的为强化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力度,评价年度保荐机构因发行人欺诈发行、上市三年内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行为被立案的,按照“终身追责”原则,相关保荐机构评价结果直接评定为C 类(最低类别)。

这意味着,深交所在持续大力压实中介机构相关责任,严把IPO 质量关,在监管层不懈努力下,历经三年注册制试点的磨练,创业板运行愈发趋于稳健。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等政策举措,明确要求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创业板正是民营企业上市聚集地,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民营企业突破1000家,占比超80%。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合计461家,占比92%。

民营企业募资上市是支持其有效推进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的方式之一,不负众望的是,2022年,创业板民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20%,研发强度大幅提升。其中,10 余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宁德时代一马当先,研发费用高达155亿元。

再融资方面,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将此前“小额快速”程序簡化,将简易程序单次融资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提高至不超过3亿元,融资金额占最近一年末净资产的比重从不超过10%放宽至20%,并取消了最近12个月内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总额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10% 的公司不可适用简易程序的限制。

与此同时,规则确立了简易程序从受理、审核到注册仅“2+3+3”个工作日即可启动发行的快速流程,从制度层面压缩审批时限,简化申请流程。

以具体案例来看,景嘉微是信息探测、处理和传递领域的技术和综合应用服务商,是国内成功自主研发国产化图形处理芯片(GPU)并产业化的企业。为打破国外垄断,更好满足国产化替代需求,其于今年7月13日向深交所申请再融资,拟募集资金39.74亿元,用于高性能通用GPU 芯片研发和产业化。8 月2日即获得了深交所审核通过,耗时仅约两周,充分反映出了再融资项目审核的高效性。(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创业板上市定位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