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用一生讲好民族文化故事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刘光菊
2023-09-04高然
文/高然
“一斧落地两喳开,你是对手上场来……”2023年5 月31 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民间文化艺术团撒叶儿嗬传承基地内,歌师正在击鼓叫歌,前来捧场的群众跟着轻快的鼓点起舞,好不热闹。这一切都离不开资丘镇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的辛勤付出。
坚守深山33 年,用心守护传承“非遗文化”。在刘光菊的带领下,资丘镇共发展4000 多名各类民间艺人、7000 多名民族文化“小传人”、67 支民间艺术团,让资丘民族文化走出武陵山区,走向全国。她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文化愚公”。
刘光菊当选2022“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5 月,湖北省委宣传部发布2022“荆楚楷模”年度人物,8 名个人、2 个团队从95 人(组)月度人物中脱颖而出,刘光菊光荣上榜。
“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接力棒,我们接住了”
“这个是民族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开发的3D 动漫教材。”资丘镇民族文化展厅里,刘光菊滔滔不绝地向参观人员介绍她的得意之作。
虽然有着三维动漫效果,却不似普通的动画片,这是刘光菊和同事们为了传承土家撒叶儿嗬,避免舞步走样而联合高校进行真人三维动作捕捉、录制而成的“土家撒叶儿嗬互动版动漫教材”。虽然这项成果已经形成了6 年,但每每提起刘光菊依然很兴奋。
“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民族文化,要是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那我们就真的成了罪人。”在刘光菊心中,传承和创新是民族文化延续的生命内核,她愿意默默地当好这一代的“接棒人”。
刘光菊所在的资丘镇,被誉为土家文化的“三江源”,是土家传统文化的集中传承区和生态保护区,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倾注了刘光菊和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她们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2012 年末,刘光菊所在的资丘镇民族文化馆老馆长退休,不久后就是民族文化艺术节,这对长期从事文艺辅导而没有办节经验的刘光菊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
关关难过关关过,经过刘光菊和同事的日夜艰苦付出,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春晚”取得圆满成功。
前不久,新一届资丘民族文化艺术节刚刚落下帷幕。资丘镇成为唯一一个将民族文化艺术节坚持举办47 届的土家乡镇,连续10 年精心策划组织,为民间艺人搭建展示平台。民间艺人对土家文化的热情被刘光菊慢慢点燃。
每到艺术节,民间艺人们都会放下锄头、抛开生意专程回来,开启属于他们的节日庆典。资丘镇民族文化艺术节也成了全省群众文化和非遗保护的一块金字招牌。“到今天,我才敢说,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接力棒,我们接住了。”回顾33 年的艰辛,刘光菊觉得值得且自豪。
长阳是土家族聚居区,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如何让民族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让土家撒叶儿嗬、南曲唱响武陵山区?刘光菊给出的答案是——大胆创新。
接任文化馆馆长后,刘光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运用现代科技“动态”展示土家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民族文化展”展馆。
文化馆全年360 天免费开放,撒叶儿嗬、南曲、花鼓子、山歌、渔鼓、九字鞭等“非遗”展演不断、精彩不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文化馆也成了镇上最热闹的地方。
截至目前,文化馆接待量超过5 万人次。文化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等。
“就算是我自己掏钱,我也要把三弦给你们搬回来”
刘光菊说,资丘是她梦起的沃土,也是圆梦的地方,她想将这个梦做得更大胆一些。
南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素有武陵山“纳西古乐”之称。因其需要口传心授,加之弹唱难度极大、学习人数少,南曲在资丘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抢救”南曲,刘光菊大胆提出举办南曲师徒大赛、南曲大师晋级赛,涌现出20 多位新晋南曲传承人。
“你们尽管练,就算是我自己掏钱,我也要把三弦给你们搬回来。”为了提高群众学习南曲的积极性,刘光菊自筹资金设立奖励制度。她定下一个规矩,只要能完整弹唱两首南曲,就奖励一把三弦。此举一出,许多“泥腿子”重新拾起了似乎已经被自己遗忘的技艺。
“时代在变,南曲也得顺应潮流。”为了突破南曲传承瓶颈,刘光菊带领众多传承人日夜琢磨,将南曲结构大胆调整,加入渭腔、数板等曲牌,又引入女声独唱和轮唱元素,古板的南曲一下子有了活泼劲儿。
在“湖北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中,刘光菊带领团队打造的《渔家乐》最终杀入决赛,夺得金奖。长阳南曲的悠悠乐声也多次登上市级、省级、国家级舞台。
激发民族文化潜在活力只是刘光菊梦想“蓝图”的其中一环。“让南曲亮相全国,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目光聚焦土家文化,更重要的是以此鼓励发掘培养更多的群众加入民族文化传承的大家庭中来。”刘光菊说。
“我们也不想出去打工,但是有老人要养,娃娃也要读书,家里等米下锅呀。”一次进村走访中,有人道出了大多数民间艺人的心声。
偏远山区条件差,怎样才能把人留住?刘光菊集思广益。
资丘镇破天荒提出民间艺人“专业等级”制度,成为第一个给农民评艺术职称的土家乡镇。
近年来,刘光菊积极为艺人评定职称和晋级提供平台,激励艺人不断提升技艺。撒叶儿嗬擂台赛、鼓师晋级赛、南曲大师晋级赛等活动接连。
截至目前,资丘镇共评定特级、高级、中级、初级鼓师47 名,南曲大师、高级南曲艺人、中级南曲艺人33 名。同时以这些艺人为班底扶持各村成立乡村“撒叶儿嗬”“吹打乐”艺术团。
在刘光菊一个又一个的奇思妙想下,资丘镇民族文化之火已呈燎原之势。全镇发展各类民间艺人4000 多人、67 支民间艺术团,业务遍及全国。
撒叶儿嗬、南曲,这些濒临失传的天籁之音,重新在这个焕发生机的小镇里唱响,古老的土家传统文化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复苏。
“扎根基层笃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是我无悔的选择”
延续民族文化,重点在于传承。2013 年,刘光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将民族文化和教学深度结合。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为抓手,推出“双进”《管理与奖惩制度》,对聘请的优秀民间艺人在中小学校传授撒叶儿嗬、南曲等民族文化,进行规范管理、跟踪考核,激发他们授课积极性。民族文化元素充满校园,歌舞大师站上讲台,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民族文化课”成了学校的“爆款”课程。
不仅如此,刘光菊还提出对技艺精湛的艺人进行筛选、考核,通过岗前培训、跟课实习等方法培养人才,建立“储备人才库”,彻底解决了进校园授课老师后继乏人的局面。
为使国家非遗项目“土家撒叶儿嗬”传唱全国,2017 年起,刘光菊和同事田汉山一起利用休息时间走街串巷,进社区,访农户,一点一点收集整理撒叶儿嗬舞蹈元素,历时两年时间最终完成土家撒叶儿嗬教材的编写。
在长阳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县民宗局的扶持下,刘光菊利用VR 技术,制作三维教学视频,建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3D 动漫展示平台,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双进”已持续开展17 年,经过筛选的15 位优秀民间艺人,接续培养出7000 多名民族文化“小传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光菊在自己的岗位上拼命干着,有时候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修改材料,忙着忙着就在案边沉沉睡去。
守得云开终见月明,刘光菊感慨万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刘光菊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让我深感责任与使命重大。”她说。
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也为了心中民族文化那片土地更加纯净,刘光菊表示,扎根民间笃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她无悔的选择,她愿用一生去讲好民族文化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刘光菊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最美统战人、湖北省最美妇联人、湖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先进个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