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唑虫酰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进展

2023-09-04谭海军

世界农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蓟马菊酯酰胺

谭海军

(苏州艾科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300)

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疫情冲击和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产生了不利影响。农药对实现农业丰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和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大量农药的频繁施用,有害生物对现有农药耐药性不断增强;加上多种高风险农药的禁用和限用,新型绿色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显得更为迫切。

1 理化性质

IUPAC 化学名称:4-[(5RS)-5-(3,5-二氯-4-氟苯基)-4,5-二氢-5-(三氟甲基)异唑-3-基]-N-[(4RS)-2-乙基-3-氧异唑烷-4-基]-邻甲苯甲酰胺,分子式C23H19Cl2F4N3O4,分子量548.314。异唑啉酮环和异唑啉酮环各含有1 个手型碳原子,(5S,4R)-对映体含量≥80%[4-5]。

表1 异唑虫酰胺的理化性质[2,5]

表1 异唑虫酰胺的理化性质[2,5]

原药(96.9%)外观 略带甜味的类白色固体粉末熔点/℃ 138.9 135.3分解初始温度/℃ 212 178比重(20 ℃) 1.45 1.53在水中的溶解性(20 ℃)/(mg/L) 1.20 1.20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25 ℃)/(g/L) — 二氯乙烷400、丙酮270、乙酸乙酯190、甲醇75、甲苯33、辛醇17、环己烷3.90×10-2离解常数(20 ℃) 在pH 2、12 时无离解现象 —pH(1%水溶液,20 ℃) — 6.81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 5.00(20 ℃) 4.90(25 ℃)蒸气压(20 ℃和25 ℃)/Pa <6.20×10-6 —亨氏常数(25°C 计算值)/(Pa·m3/mol) 2.83×10-3 —光解半衰期T50/h — 19~20稳定性(54 ℃2 周或20 ℃1 年) 在导热聚乙烯袋或纸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袋、铝箔袋、聚乙烯袋中储存稳定安全性 不易燃、无爆炸性和氧化特性 不易燃、无爆炸性和氧化特性;对锡盘有轻微腐蚀性,但对镀锌板和钢板无腐蚀性理化指标纯物质(98.4%)

2 毒 性

2.1 哺乳动物毒性

先正达公司提交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的登记资料表明[5]:异唑虫酰胺对哺乳动物的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毒性均较低,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但对眼睛有轻微刺激性;不太可能具有延迟神经毒性、致癌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基因毒性和免疫毒性,异唑虫酰胺及其已知杂质和代谢物也不太可能具有遗传毒性;基于每日摄取允许量(ADI)0.02 mg/kg bw,育龄妇女每日急性参考剂量(ARfD) 0.08 mg/kg bw,正常使用条件下对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

2.2 生态毒性

表2 异唑虫酰胺的生态毒性[5]

表2 异唑虫酰胺的生态毒性[5]

毒性(活性成分剂量) a陆生节肢动物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急性饲喂 LD50>5 000 mg/kg bw类别非靶标生物(或过程)处理长期饲喂 NOEL=12 mg/kg bw/d鸟类(多种) 急性饲喂 LD50>2 000 mg/kg bw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短期饲喂 LD50=528 mg/kg bw/d长期饲喂 NOEC=15 mg/kg bw/d山齿鹑(Colinus virginianus) 长期饲喂 NOEC=26 mg/kg bw/d

续表2

表2 异唑虫酰胺的生态毒性[5]

注:a LD50-半致死量;NOEL-无效应水平;NOEC-无效应浓度;LC50-半致死浓度;EC50-半抑制浓度;ErC50-生长率半抑制浓度;LR50-半致死用量;NOEDD-无效应膳食量;NOER-无效应剂量。

毒性(活性成分剂量) a水生生物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短期暴露 LC50≥0.13 mg/L糠虾(Americamysis bahia) 短期暴露 LC50≥1.80×10-5 mg/L长期暴露 EC10≥2.40×10-6 mg/L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 短期暴露 LC50≥1.50×10-5 mg/L大型溞(Daphnia magna) 短期暴露 EC50 ≥1.70×10-2 mg/L,且≤0.52 mg/L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短期暴露 ErC50≥0.27 mg/L膨胀浮萍(Lemna gibba) 短期暴露 ErC50>1.20 mg/L北美鳉(Cyprinodon variegatus) 长期暴露 NOEC=8.10×10-3 mg/L端足虫(Hyalella azteca) 长期暴露 NOEC=7.70×10-4 mg/kg 干沉积物有益昆虫 蜜蜂(Apis mellifera)成虫 急性接触 LD50=0.26 μg/只急性经口 LD50=0.28 μg/只长期暴露 NOEDD=3.40×10-3 μg/只/d蜜蜂幼虫 急性处理 LD50=0.08 μg/只梨盲走螨(Typhlodromus pyri) 急性处理 LR50=5.90×10-3 g/hm2蚜茧蜂(Aphidius rhopalosiphi) 急性处理 LR50=0.43 g/hm2尖狭下盾螨(Hypoaspis aculeifer) 长期暴露 EC10≥0.11 mg/kg 干土蚯蚓(Eisenia fetida) 急性处理 LC50(校正)>500 mg/kg 干土其他 土壤中的氮转化 — NOEC=5 mg/kg 干土甜菜(Beta vulgaris) — NOER=90 g/hm2类别非靶标生物(或过程)处理

3 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靶标害虫RDL 受体的A301S[7]、D472N[8]和V263I[9]突变不影响RDL 受体对异唑虫酰胺的敏感性(但却使RDL 受体对狄氏剂、氟虫腈和/或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降低),而第3 跨膜区域G335M 突变则使RDL 受体敏感性降低,这一点与间苯二酰胺类杀虫剂的情况相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试验也证实[10],异唑虫酰胺与间苯二酰胺杀虫剂存在拮抗作用,与氟虫腈则无拮抗作用;与阿维菌素类杀虫剂虽然存在拮抗作用,但其亲和力却比后者高约10 000 倍。异唑虫酰胺的作用方式和作用位点类同于间苯二酰胺类杀虫剂,不同于有机氯类、芳基吡唑类和阿维菌素类等同作用靶标杀虫剂。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将其与氟唑酰胺和溴虫氟苯双酰胺(boflanilide)等杀虫剂共同列为第30 组。

4 生物活性

表3 异唑虫酰胺的室内生测普筛结果[3]

表3 异唑虫酰胺的室内生测普筛结果[3]

注:a 处理浓度200 mg/L;b 卵杀死率与孵化及生长抑制率的总和。

控制率/%靶标害虫时间18 mg/La 12.5 mg/L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1 龄幼虫 3 d ≥80 —烟青虫(Heliothis virescen)0~24 h 虫卵 4 d ≥80 b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2 龄幼虫 6 d ≥80 —玉米根虫(Diabrotica balteata)2 龄幼虫 5 d ≥80 —桃蚜(Myzus persicae) 6 d — ≥80葱蓟马(Thrips tabaci) 7 d ≥80 —二点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8 d ≥80 —

表4 异唑虫酰胺的室内生物活性初筛结果[11]

表4 异唑虫酰胺的室内生物活性初筛结果[11]

杀死率/%靶标害虫杀虫剂时间1.25 mg/L小菜蛾3 龄幼虫10.0 mg/L 5.0 mg/L 2.5 mg/Limages/BZ_25_413_1645_443_1674.png唑虫酰胺 3 d — 100 100 100阿维菌素 3 d — 75 50 41.7黏虫3 龄幼虫异images/BZ_25_413_1768_443_1797.png唑虫酰胺 3 d — 100 100 100阿维菌素 3 d — 100 75 65.5朱砂叶螨雌成虫异唑虫酰胺 3 d — 100 100 100阿维菌素 3 d — 100 100 100二化螟幼虫异images/BZ_25_413_1891_443_1920.png唑虫酰胺 3 d 100 100 57.1 —四氯虫酰胺 3 d 28.5 0 0 —桃蚜 异异images/BZ_25_413_2014_443_2043.pngimages/BZ_25_413_2137_443_2166.png唑虫酰胺 2 d — 75 36 6.4吡虫啉 2 d — 100 100 100

表5 异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害虫2 龄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12]

表5 异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害虫2 龄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12]

LC50/(mg/L)杀虫剂二化螟(4 d)小菜蛾(3 d)甜菜夜蛾(4 d)棉铃虫(4 d)异images/BZ_25_1352_1065_1383_1094.png唑虫酰胺 0.004 0 0.007 8 0.052 1 0.146 0溴虫氟苯双酰胺 0.019 8 0.033 9 0.058 4 0.274 7氯虫苯甲酰胺 0.071 8 0.622 3 0.257 7 0.069 4溴氰虫酰胺 0.137 8 0.288 6 0.464 3 0.271 8四氯虫酰胺 0.067 7 1.227 7 0.595 0 0.185 4硫虫酰胺 0.073 4 0.664 2 0.808 0 0.021 8四唑虫酰胺 0.021 2 0.866 0 0.403 7 0.110 0

5 代谢残留

图2 异唑虫酰胺的主要代谢产物

6 合成分析

以4-乙酰基-2-甲基-苯甲酸(I)、4-氟-3,5-二氯-2,2,2-三氟苯乙酮(I1,即代谢产物SYN548569)和(R)-4-氨基-2-乙基-异唑啉-3-酮三氟甲酸盐(I2)为原料,可采用先环合和后环合2 种不同的路线[3,11,14]合成异唑虫酰胺(图3),推测其生产成本可能低于阿福拉纳和艾司索拉纳等同类杀虫剂。

图3 异唑虫酰胺的2 条合成路线

先环合法:以(I)为起始原料,经酯化、与(I1)缩合、脱水、环合、水解和酰氯化后,再与(I2)酰胺化。其中,(I)可由4-溴-2-甲基-苯甲酸(I0)乙酰化得到,(I1)为异唑啉类杀虫剂沙罗拉纳(sarolaner)关键中间体,(I2)可以(D)-环丝氨酸(I20)为原料,用二碳酸二叔丁酯保护得到(3-氧代-异唑烷-4-基)氨基甲酸叔丁酯(I21)后,再N-乙基化和脱叔丁氧羰基保护得到(图4)。先环合路线步骤长,但每步收率较高。郭春晓等[11]采用先环合法合成异唑虫酰胺总收率达36.7%,但原药中(5S,4R)-对映体的含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图4 中间体(I2)的合成路线

后环合法:同样以(I)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缩合和脱水后,再在碱性环境和手性相转移催化剂(PTC)的作用下与羟胺环合。其中,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可选自2,3,5,6-五氟苯基-1,4-二(甲基奎宁鎓溴化物)(PTC-1)或2,3,5,6-五氟苯基-1,4-二(甲基奎宁鎓离子四氟化硼盐) (PTC-2)[3,14],而(PTC-2)可由奎宁(VIII)与1,4-二溴甲基-2,3,5,6-四氟苯二鎓化得到(PTC-1)后置换得到(图5)。选用R/S>99∶1 且E/Z>99∶1 的(VII)为底物,反应可得(5R,4S)-对映体占优势(含量≥85%)的原药且反应收率≥60%[14]。后环合法需要用到价格相对较高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但合成步骤较短,原药中活性对映体含量较高。

图5 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路线

7 制剂应用

7.1 应用研究

2021—2022年,在美国蔬菜、水果、马铃薯、棉花、苜蓿、高羊茅和豆类等作物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6),异唑虫酰胺制剂可进行茎叶喷雾和种子处理,田间使用浓度下对试验作物安全[15,17,20-21,23,25-26],并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蜈蚣目和蜱螨目等害虫种群密度,对作物具有减损和增产作用,田间效果优于阿维菌素类、多杀菌素类、双酰胺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生物多肽类和微生物类等杀虫剂或与之大致相当,与噻虫嗪等其他类别的杀虫剂混用具有减量增效作用。异唑虫酰胺对不同害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期存在差异,如对钝鼻叶蝉若虫药后1~3 d 的防效低于甲氰菊酯,但在7 d 时与之相当[21];对西花蓟马和柑橘全爪螨药后14~28 d 的防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7-18],对牧草盲蝽、三角苜蓿蝉和其他椿象药后7 d 的防效与对照无差异[27]。由于缺乏内吸和渗透活性,异唑虫酰胺制剂一般与主要成分为甲基化种子油与有机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助剂Dyne-Amic(体积分数0.125%~0.500%)混用。即使是同样的处理,不同田块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31-32],而同剂量的DC 制剂产品效果要略优于SC。

表6 异唑虫酰胺制剂在美国的田间试验结果

表6 异唑虫酰胺制剂在美国的田间试验结果

文献200 g/L SC (153~300)×2 b(间隔14 d)制剂用量×次数a/(mL/hm2)水量/(L/hm2)作物防治对象田间试验结果— 甘蓝 小菜蛾 种群密度控制效果与11.7%乙基多杀菌素SC(365 mL/hm2)和5%甲维盐SG(350 g/hm2)大致相当[15]400 g/L SC 73×2(间隔28 d 但分别控制不同阶段的害虫)281 甘蓝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十字花科蔬菜跳甲(P.cruciferae)和卷心菜斑色蝽(Murgantia histrionica)种群密度控制效果(3~12 d)优于50 g/L 环溴虫酰胺SL(402 mL/hm2)、11.7%乙基多杀菌素SC(365 mL/hm2)、200 g/L 氟吡呋喃酮SL(1 535 mL/hm2,灌根)和20 g/L GS-ω/κ-HXTX-Hv1a SL(2 630 mL/hm2)[16]200 g/L SC (153~300)×2 c(间隔16 d)— 油麦菜 西花蓟马幼虫和成虫 种群密度控制效果(3~7 d)优于11.7%乙基多杀菌素SC(512 mL/hm2),与90%灭多威SP(897 g/hm2)大致相当[17]100 g/L SC 300×2 b — 甜橙 柑橘全爪螨 种群密度控制效果(7 d)优于伯克霍尔德氏杆菌A396 菌株(Burkholderia spp. strain A396)、铁杉下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subtsugae)和15%灭螨醌SC 分别与矿物油(体积分数0.5%)混用[18]100 g/L DC 300×2 b — 甜橙 柑橘全爪螨 同上,且优于100 g/L SC [18]100 g/L SC 450×2 b(间隔14~16 d)1 871 甜橙 橘实硬蓟马(Scirtothrips citri)有效控制蓟马取食对果实及其果皮的损害,并减少未成熟蓟马对果实的侵染,防效均在90%以上,优于伯克霍尔德氏杆菌菌株A396、铁杉下色杆菌、GS-ω/κ-HXTX-Hv1a、溴氰虫酰胺和氟啶虫胺腈等分别与矿物油(体积分数0.5%)混用[19]100 g/L DC 450×2 b(间隔14~16 d)1 871 甜橙 橘实硬蓟马 同上,且优于100 g/L SC [19]100 g/L SC 300×1 c 374 蓝莓 日本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成虫种群密度(1~6 d)降低量都低于70%吡虫啉WP(1 490 g/hm2),从果实里羽化的成虫种群密度(6 d)与吡虫啉大致相当[20]100 g/L DC 300×1c 374 蓝莓 日本斑翅果蝇 同上,但优于100 g/LSC [20]200 g/L SC 300×1c 374 蓝莓 日本斑翅果蝇 同上 [20]400 g/L SC 146×1 468 蔓越莓 钝鼻叶蝉(Limotettix vaccinii)若虫种群密度(7d)显著降低,与2.4%甲氰菊酯EC(1169mL/hm2)大致相当[21]200 g/L SC 200×1b — 马铃薯 科罗拉多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幼虫和成虫对甲虫种群密度和植株脱叶率的控制效果与8%阿维菌素SC(41 mL/hm2)无显著差异[22]100 g/L DC 200×1b — 马铃薯 科罗拉多甲虫幼虫和成虫 同上 [22]400 g/L SC 110×1d — 棉花 牧草盲蝽(Lygus lineolaris)和其他盲蝽显著降低害虫种群密度(5~16 d),与50%氟啶虫胺腈WG(110 g/hm2)大致相当而优于12.6%噻虫嗪+9.48%高效氯氟氰菊酯ZC(365 mL/hm2)[23]400 g/L SC 110×1 — 棉花 牧草盲蝽和云纹盲蝽(Neurocolpus nubilus)显著降低害虫种群密度(3~15 d)并显著增加棉花种子产量,优于50%氟啶虫胺腈WG(110 g/hm2)等多种杀虫剂[24]

续表6

表6 异唑虫酰胺制剂在美国的田间试验结果

注:a 除非另有说明,处理均为茎叶喷雾;b 与助剂Dyne-Amic (体积分数0.25%)混用;c 与助剂Dyne-Amic(体积分数0.125%)混用;d 与助剂Dyne-Amic(体积分数0.50%)混用;e 种子处理,均为活性成分用量。

制剂用量×次数a/(mL/hm2)水量/(L/hm2)作物防治对象田间试验结果文献400 g/L SC (75~150)×1b — 棉花 牧草盲蝽和云纹盲蝽 显著降低未成熟的和总的害蝽种群数量(3~21 d),药效和棉籽产量优于12.6%噻虫嗪+9.48%高效氯氟氰菊酯ZC(329 mL/hm2)、9.15%ζ-氯氰菊酯EC(292 mL/hm2)和97%乙酰甲胺磷WG+25.1%联苯菊酯EC(906 g/hm2+467 mL/hm2)。[25]400 g/L SC (75~150)×1b — 棉花 绿椿象(Chinavia hilaris)、褐蝽象(Euschistus servuus)和褐斑椿象(Halyomorpha halys)显著降低未成熟绿椿象和害蝽种群密度,以及受损棉铃数(3~21 d),并增加籽棉产量,优于12.6%噻虫嗪+9.48%高效氯氟氰菊酯ZC(329 mL/hm2)、9.15%ζ-氯氰菊酯EC(292 mL/hm2)和97%乙酰甲胺磷WG+25.1%联苯菊酯EC(906 g/hm2+467 mL/hm2)。[26](75~150)×1 — 苜蓿 苜蓿绿夜蛾(Hypena scabra)、牧草盲蝽、三角苜蓿蝉(Spissistilus festinus)和其他椿象显著降低苜蓿绿夜蛾(3~7 d),牧草盲蝽和其他椿象(3 d)种群密度,与9.15%ζ-氯氰菊酯EC(164 mL/hm2)和50 g/L环溴虫酰胺SL(1198 mL/hm2)大致相当[27](75~150)×1 — 苜蓿 苜蓿象甲(Hypera postica)幼虫控制害虫幼虫数量并减少叶片损伤(2~21 d),与9.15%ζ-氯氰菊酯EC (164 mL/hm2)和50 g/L 环溴虫酰胺SL(1 198 mL/hm2)大致相当,但对作物产量无明显提升作用[28]750×1 187 高羊茅 铺地蜈蚣(Scutigerella immaculata)种群密度控制效果(10~14 d)略低于17.15%联苯菊酯SC(475 mL/hm2),但与唑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氟苯双酰胺等大致相当[29]600×2(间隔7 d)365 洋葱 烟蓟马(Thrips tabaci)幼虫 种群密度控制效果(3 d 和7 d)与11.7%乙基多杀菌素SC(731 mL/hm2)和100 g/L 溴氰虫酰胺SE(1 498 mL/hm2)大致相当[30]9.09 g/100kg 种子e — 洋葱 葱蝇(Delia antiqua) 减少被害虫损害的植株,优于75%灭蝇胺WP(22.5g/100kg种子e)和22.5%多杀菌素SC(20 g/100kg 种子e)种子处理,以及11.7%乙基多杀菌素SC(585 mL/hm2)、100 g/L溴氰虫酰胺SE (987 mL/hm2)和9.15% ζ-氯氰菊酯EC(292 mL/hm2)的茎叶喷雾处理[31-32]FS 6.06 g/100kg 种子e 9.09 g/100kg 种子e— 洋葱 葱蝇 单用的防效略低于同剂量溴虫氟苯双酰胺;与70%噻虫嗪WS(10 g/100kg 种子e)混用的防效优于更高剂量单用,与75%灭蝇胺WP(22.5 g/100kg 种子e)和22.5%多杀菌素SC(20 g/100kg种子e)分别与噻虫嗪混用大致相当[33]5 g/100kg 种子e 10 g/100kg 种子e— 菜豆 灰地种蝇(D.platura) 有效阻止害虫对种苗和地下种子的破坏,与22.5%多杀菌素SC(5 g/100kg 种子e)、47.6%噻虫嗪FS (50 g/100 kg种子)、48.6%溴氰虫酰胺FS(0.2 g/100kg 种子e)和50%氯虫苯甲酰胺FS(0.2 g/100kg 种子e)大致相当[34]5 g/100kg 种子e 10 g/100kg 种子e— 干豆 灰地种蝇 同上 [35]

在俄罗斯西北部进行的2 年田间试验结果[38]表明:异唑虫酰胺制剂120 g/hm2在移栽前浇泼处理白球甘蓝秧苗,可有效减少作物移栽后跳甲、拟甘蓝地种蝇(D.brassicae)和小菜蛾等春季害虫侵染,3~21 d 防效≥91.00%,优于25%噻虫啉WG(制剂用量300 g/hm2)。在中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39]表明,100 g/L异唑虫酰胺DC以600、1200 mL/hm2茎叶喷雾处理对大豆田蓟马具有优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7 d 防效分别为74.93%~85.61%和94.76%~94.83%,优于60 g/L 乙基多杀菌素SC、50%氟啶虫胺腈WG、25%噻虫嗪WG 和5%甲维盐ME;按300 mL/hm2茎叶喷雾处理对甘蓝小菜蛾3~14 d 的防效≥94.00%,按225 mL/hm2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甜菜夜蛾3~14 d 防效均>83.00%,与同剂量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大致相当而优于氯虫苯甲酰胺、硫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唑虫酰胺和四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12]。甘蓝2 年田间防效研究表明:100 g/L 异唑虫酰胺以DC 150~300 mL/hm2茎叶喷雾处理后对小菜蛾7、14 d 防效均可达61.82%~99.02%,均优于1.8%阿维菌素EC[6]。

7.2 应用登记

表7 异唑虫酰胺制剂在相关国家获批登记的信息

表7 异唑虫酰胺制剂在相关国家获批登记的信息

注:a PHI-安全间隔期;b与矿物油(体积分数0.25%~2%)混用;c单位为mL/L;d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

国家商品名剂型作物防治对象制剂用量/(mL/hm2)PHI a/d阿根廷 VIRANTRATM con Tecnología PLINAZOLIN®40%SC 洋葱、花生、马铃薯、苹果、梨、胡椒、大豆、番茄烟蓟马、二点斑叶螨、六点蓟马、南美斑潜蝇、西花蓟马、苹果全爪螨、梨圆蚧、侧多食跗线螨、棕翅椿象、红带椿象、绿肚椿象、稻绿蝽、黑豆象甲、番茄刺皮瘿螨、潜麦蛾50~150b或0.15~0.30 b,c 1~135韩国 Incipio 18.3%SC 蔬菜和水果 蓟马、螨虫、跳甲、斑潜蝇、蛾和菜青虫等 0.2 b 3~14澳大利亚 SIMODIS®PLINAZOLIN®technology Insecticide 100 g/L DC 蔬菜 小菜蛾、菜青虫、实夜蛾、烟蓟马、澳洲疫蓟马、二点斑叶螨、侧多食跗线螨、卢氏叶螨、瓜绢螟、西花蓟马、棕榈蓟马、苏花蓟马、番茄刺皮瘿螨300 d ≤7越南 Incipio® 200 g/L SC 水稻 二化螟、三化螟 300 21稻纵卷叶螟 100 21

8 总结与展望

猜你喜欢

蓟马菊酯酰胺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降低菊酯类农残方面的应用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氯菊酯在有机溶剂中的光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