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主题性美术创作及其大众化传播策略

2023-09-04高美伊

参花(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主题性美术作品内涵

一、引言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美术创作不只是单纯地追求艺术性,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追求主题性,带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逐渐形成了“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一类别。但是这些主题性作品因区别于传统美术作品,往往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效果,传统美术强调艺术性和审美感受,而主题性作品则更注重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将主题性美术作品传播给广大群众,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其艺术表现,成了当前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文艺传播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主题性美术创作与文艺的大众化传播展开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主题性作品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价值。

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现代美术创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意义在于强调作品的主题性和思想性,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主题性美术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思潮的反映和由此形成的文化符号。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强调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主题性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强调作品与社会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主题性美术作品,艺术家可以表达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引起受众的共鸣。在主题性美术作品中,艺术家通常选择一些特定事件或情境作为表现对象,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来展现这些现象或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意义,因此其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也强调一种叙事性。艺术家还可以通过主题性美术作品来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创新,从而在现代社会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内涵

艺术家在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时,通常会将作品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在作品中表达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变迁的理解和思考,使作品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美术作品,主题性美术作品更加强调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主题性美术创作还大大丰富了美术作品的审美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技法,而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来选择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从而展现出多元化的审美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出现,不仅使美术创作拓宽了领域,也让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三)推动了美术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出现使美术创作不再仅仅以形式美和技巧为主要目标,而是更加注重思想性和叙事性。其作品的诞生反映了艺术家对审美趣味和艺术创新的追求,他们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对社会现象、历史、文化等发掘灵感和素材的过程中,积极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艺术创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多元化和创新也推动了整体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和创新。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将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不断丰富和深化。以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主题性美术作品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方式,也可以采用新媒体、数字艺术等现代化的表现方式,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展现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这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出现,不仅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为美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主题性美术创作也推动了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由于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更加多元和深入,艺术家不仅可以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也可以融合不同领域的思想和文化,进行跨界创作和交流。例如,艺术家可以借鉴文学、音乐等不同领域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将其融合到主题性美术作品中,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方式表现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这些跨界的艺术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促进美术创作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推动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三、主题性美术作品存在的局限性

尽管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美术的特性,这些主题性作品往往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一)受眾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美术创作更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感受,而主题性美术创作则更注重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主题性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也促使受众产生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艺术性的探索。因此,主题性美术作品往往需要受众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意义,这就限制了主题性作品的受众范围。除了需要受众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外,主题性美术作品还需要受众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真正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表现形式和风格的局限性

主题性美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和创造性,艺术家会根据作品主题和表现要求,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这些表现方式可能是抽象的、具象的,甚至是一些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对于观众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积淀,才能理解和欣赏这些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但是,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主题性作品过于独特,难以接受,从而影响作品的传播和受众范围。因此,艺术家在探索个性化和独特化的同时,也要注重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创作出更具有普适性和吸引力的主题性美术作品。

(三)传播形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美术传播方式存在很多限制,例如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展览费用高昂、观众数量受限,等等。此外,由于主题性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门槛和审美标准,普通观众往往难以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也限制了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受众范围。而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美术展览和馆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资讯,这就需要主题性美术作品对数字化传播方式进行探索,扩大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受众基础。

(四)美术作品商业化的局限性

美术创作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因此,一些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仅会考虑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也会一定程度地考虑作品的商业性,而这种趋势导致一些主题性美术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过度关注作品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类美术作品难以正确地传递艺术信息,也难以被受众接受,影响了作品的传播。过度商业化也会对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家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创作作品,而非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使主题性美术作品在创作时难以寄托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商业化还影响了作品的展示方式和传播途径,例如,将主题性美术作品放在商业场所进行收费展览,这不仅影响了主题性美术作品社会效益的实现,也提高了其受众门槛,妨碍了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广泛传播。

四、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大众化传播策略

(一)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

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是推动主题性美术创作与文艺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主题性美术作品常常涉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表现,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的意义。因此,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是非常必要的。美术教育活动是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美术,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受众的艺术素养。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美术课程,让学生学习绘画和艺术史等知识,还可以在社区开展美术培训班,让居民们了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和知识,举办美术讲座和展览也是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讲座可以让专业人士和观众深入探讨主题性美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美术展览则可以让观众亲身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提高观众对主题性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此外,可以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艺术展览和雕塑,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美术,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创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了现代艺术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创造更多更为生动的图像和场景,同时也可以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符号和意象,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新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艺术家创造更多更为多样化的美术作品形式,例如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依托数字化技术,艺术家可以将主题性美术作品转化为数字化美术作品,创造出更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创造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让观众能够在其中进行互动和探索。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动态元素,让作品更为生动和有趣。除此之外,新媒体技术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例如,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来表现主题性美术作品,或者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受众体验主题性美术作品中的场景和情境。这些新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也可以让受众更为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主题性美术作品。

(三)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美术展览和艺术品展示面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平台则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将主题性美术作品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网络传播具有全球化、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让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创新化,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也让美术作品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将主题性美术作品传播给更多的用户,增强了美术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因此,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对推广主题性美术作品和实现文艺的大众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主题性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主题性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主题性美术作品的传播效果,必须强化其文化内涵。要结合时代发展,深入群众生活中寻找素材,以创作出具有深度思想性的主题性美术作品,从而更好地传达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文化信息,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共鸣。例如,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的主题性美术作品《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通过新时期农村的农贸景象,反映了互联网的普及对农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这說明,要强化主题性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必须反映时代风貌,传递民生民情,表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使作品与时代共振,与群众共情。

五、结语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强化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内涵,同时也推动了美术创作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主题性美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广主题性美术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些作品,从而促进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推广主题性美术作品时,要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普及,提高观众的文化素质。此外,创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强化主题性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等也是推广主题性美术作品的重要策略。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主题性美术作品更好地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从而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及云辉,王红.主题性美术创作与文艺的大众化传播[J].当代美术家,2023(01):16-21.

[2]吴围围.新时代英雄形象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2.

[3]郭奕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与审美转向[J].人文天下,2022(02):82-87.

[4]张利国.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发展路径探析[J].美术,2023(05):48-51.

[5]于洋.造型艺术表达中的真实与现实——从文艺理论概念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考[J].美术观察,2020(02):22-23.

[6]严雅榆,吴丹.浅析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当代价值[J].参花(下),2023,1026(05):56-58.

(作者简介:高美伊,女,博士研究生,韩国大真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创作)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主题性美术作品内涵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刍议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