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提升成本控制效率的措施研究

2023-09-04中国民族报社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乔 立 中国民族报社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双重职能。从这一角度来说,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但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稳定,所以事业单位要提高自身成本控制效率,科学对资源进行调配,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许多单位存在成本意识薄弱、核算工作不规范、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基于此,针对事业单位提高成本控制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提升成本控制效率的意义

(一)优化单位资源配置

从本质上来说,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其实就是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事业单位可以对各种类型经济事项的费用支出进行全面了解和有效管控,将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不必要费用的支出,从而达到节约财政资金的效果[1]。所以通过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成本控制效率,事业单位可以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而为社会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二)提高单位运行效率

与一般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更加简单。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事业单位对成本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助力,为自身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三)促进单位收支平衡

许多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核算流程不够规范,制度建设尚未完善,容易出现资金超支或者大量闲置的问题,使得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偏差,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阻碍了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起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流程,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精准度,从而为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提供保障。

二、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一些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于成本控制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私人企业不同,无需参与市场竞争,开展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觉得这一工作是多此一举。同时,许多事业单位职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认为成本控制工作属于领导层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自己岗位职责没有关联,未能结合自身岗位要求进行落实成本控制措施,也没有深入学习成本管理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影响了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成本核算不到位

在具体实践中,许多事业单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内容的确定,也没有建立清晰的类型划分标准,比如,一些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折旧核算,财务数据信息缺乏准确性,容易发生资产流失问题,影响了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此外,事业单位通常利用权责发生制对经营性成本进行核算,选择收付实现制对非经营业务进行核算,但是收付实现制未能对成本进行准确计算,无法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考核,不利于单位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成本支出把控效率不高

由于许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使得成本开支无法获得有效限制,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不够准确,影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效性,容易造成成本无故增长的问题。单位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支出控制机制,预算管理工具应用不够全面,管理人员无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无法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虽然在差旅费、招待费等方面建立了明确的额度标准体系,但是由于预算设计不够合理,影响了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

(四)成本管控方法落后

随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事业单位已经逐渐将成本管理工作作为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未能结合单位发展需求进行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依然采用人工模式进行成本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未能在数据处理方面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得成本管理措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

(五)成本控制执行力不足

许多单位未能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岗位,也未能将监督制度细化到各种类型成本的控制工作当中。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监督制度和机构,但是缺乏独立性,未能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全面考核,无法对财政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落实。

三、事业单位提升成本控制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了解成本控制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将成本管控工作与自身岗位职责进行有效对接,学习先进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方法,认真参加单位组织的专项培训、案例宣传等活动,提高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执行能力。单位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奖惩制度,激发职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了解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从而为各项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其次,事业单位要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对各个部门和岗位职工的职责和权力进行明确,合理调整管理程序,通过规范化的审批流程和报表编制,准确核算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从而提高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预算管理的有效性[2]。最后,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成本控制体系进行优化,积极学习和创新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帮助单位节约运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事业单位要将成本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有效对接,不但可以加强职工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而且能够提高绩效考核的全面性,有利于成本控制工作效用的发挥。

(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

事业单位要结合国家出台的成本核算方法、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成本核算责任制度的完善,持续对成本管理组织结构、操作规范、工作制度、职工调配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内部职工的成本管理理念,保证成本核算流程与单位经费的使用情况相匹配,从而科学地对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准确的规划和合理的分配,推动自身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复杂市场竞争环境提出的要求[3]。同时,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提高这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明确管理人员在成本核算中的职责和权力,结合内部组织结构对成本控制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使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的职工都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对成本控制方案落实情况的汇总、控制、分析、考核,实现单位成本支出的降低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严格把控成本支出,减少成本浪费

事业单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成本支出的控制,首先,管理人员要在项目开展以前,对费用支出进行提前预测,保证其在合理范围内。财务部门要对各个部门提交的资金支出申请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合理性进行判断,在获得有关领导审批以后才能进行经费的拨付,从而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避免出现浪费或者违规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要对资金支出进行动态监督和科学分析,在确保必要性项目开展的资金需求基础上,结合资金使用效益优先分配到效益创造能力较高的项目当中,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于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规章制度的成本支出,不可批准和拨付,从而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再次,企业要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对成本支出进行科学控制,将其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结合偏差成因对成本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最后,事业单位要对可控和不可控成本进行科学划分,加强对可控成本支出的管理。其中,招待、办公、差旅、材料等费用都属于可控成本,而保险、工资、福利等都属于不可控成本,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可控成本管理措施进行优化,从而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优化成本管控方法,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首先,事业单位要结合成本控制的有关理论和操作经验对内部管理方法进行优化,提升成本核算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根据单位发展需求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和细化,为成本核算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指导各个部门结合自身工作任务进行预算的科学编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金支出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以后下发执行。单位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定期对预算指标和实际发生的偏差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结合问题成因对资金支出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保证预算执行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保证单位各类资源能够得到安全高效的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单位所有财政资金支出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便于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单位经济事项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4]。最后,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细化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定期盘点和清查制度,动态监督固定资产使用、损耗、处置等情况,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出现闲置或者浪费问题。

(五)加大成本控制执行力度,落实成本监督

1.促进内部控制与成本管控协同

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结合各项工作的特点和单位发展的需求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选择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工作人员,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内控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5]。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和成本控制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高效协同和互相监督的工作机制,共同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取消无效或者低效的管理环节,实现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的有效融合。此外,事业单位领导层要积极学习内控管理有关的知识,加强对监督审计工作的重视,提高单位内控监督水平,将监督管理工作覆盖到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助力。

2.加强预算管理,从源头控制成本

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对内部成本支出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其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单位要结合预算管理要求进行实际费用支出的填报,假如出现超支问题,要结合成因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单位要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对实际费用支出进行动态监督,定期分析预算差异,找到成本控制的最佳方案,从而提高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准确记录,提高数据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的速度,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提高成本费用的管控力度,推动大数据技术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

3.加大成本管控监督力度

首先,事业单位在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监督审计工作的重视,为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事业单位管理层要认识到审计监督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管理办法和流程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其次,事业单位要对运营管理中的各类成本进行全面梳理,对各类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通过成本考核机制的应用,提高职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在对资金规模较大项目进行管理时,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监督小组对费用支出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为决策层提供精准的成本支出数据,为各项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最后,事业单位要对监督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对各个部门和岗位职工的职责进行明确,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为费用支出的控制奠定基础。

四、结语

成本控制工作在事业单位内控水平提高、财务活动规范、经济行为合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面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积极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强化成本监督力度,从而提高成本控制工作效率,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