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
——以潜山市为例

2023-09-04程向东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潜山机具机械化

程向东

(潜山市源潭农机站,安徽潜山 246300)

1 基本情况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万hm2,总产21万t左右,粮食总产值达5.6亿元以上。农业在潜山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其兴衰与否直接影响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粮食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种田人支配收入的增减。

目前,农机化发展形势喜人。一是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达45万kW,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拥有量分别达578台、491台和273台,植保、播种、施肥无人机162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115套,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快速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二是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9万hm2,水稻机插(播)面积3.01万hm2,水稻机收面积3.38万hm2,粮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三是农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89家,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8家,已建成农事综合服务中心9家,合作社成员825人,注册资金达8356万元,全市农机从业人员3450人,农机大户、服务专业户592个,农机服务范围基本涵盖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 主要做法

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快速有效落实。潜山市补贴方案明确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优先,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机插(播)机械、秸秆还田机械、植保机械、秸秆打捆机械等为敞开补贴机具。办理补贴往往是农耕季节,为使机手不跑冤枉路,让机手在手机“皖事通”上申请,抽调相关人员进行“一站式”服务,审核、喷字、照相、录入一气呵成。对不能自行移动的农业机械,组织车辆上门服务,确保新购买的农业机械及时投入粮食生产中去。

2)发挥农机科技人员主力军作用,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扎实开展各项农机生产活动。一是认真开展“包村联户”工作。组织45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联系行政村45个,服务农户270家,合作组织89家,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与机具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农机化推进工程,以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实行“农机技术人员直接入户,调试和检修机具直接到田,技术培训和服务直接到人”的农机服务新机制。二是引导跨区作业有序开展。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农机保有量、作业面积、作业时间,为机手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全市小麦收割任务。单季水稻是潜山市粮食作物的重头戏,种植面积超过2.67万hm2,收割任务重,通过引进外来收割机缓解机具不足,设立跨区作业站,全天候为机手解决问题,指导机具有序流动,协调机具作业用油。三是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农机生产信息平台。安排专人负责作业信息收集、发布,利用“农机通”、北斗导航,准确掌握机具准确位置,及时调度。四是强化农机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体,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高技能;带领社员赴外地参观交流,提高业务能力,推进农机合作社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另外,农机技术人员进社,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规章制度,构筑信息服务平台,并选择一批起点高、基础好、规模大、服务范围广、劳动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建立综合服务中心。

3)主攻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一是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利用安徽省倡导的机械强农政策,建立以乡镇为基础的大型育秧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已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万亩示范片6个,千亩示范片40个,已建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机播小麦农机农艺示范区12个。示范片区内农机农艺专家共同探讨,对作物品种、肥水管理、除草技术、防治病虫害、机械收割等进行研究,本着增收为目的,实现全程机械化。二是尽力多召开农机作业现场会。潜山市已成功举办5届机插秧大赛,选手均来自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省市领导、农业农村局各站负责人均莅临现场,全市一些农机合作社社员、农机大户机手、种粮大户代表到现场观摩,技术人员现场发放技术资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同时多次召开机收减损技术演示会,油菜、小麦旋耕、施肥、播种、覆土复合作业机械化演示会,无人机植保、施肥、播种演示会,让老百姓身临其境,内心触动,接受最新农业机械化技术。三是认真实施省部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已连续实施省级示范项目5年,部级示范项目1年,项目区均选在成片畈区,万亩以上,全面推广机耕、机械化育插秧、机植保、机收、机械烘干“六统一”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农机合作社承担着主力军作用,为项目区种粮大户服务,开展水稻插秧不同密度对比实验,麦稻、稻油轮作试验,秸秆全量还田实验,项目区实施成果突出,充分发挥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了农机农艺相融合。四是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建立健全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度,一律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推进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把秸秆粉碎还田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秸秆“生态出口”。对于水田利用大马力拖拉机翻耕、深埋秸秆沤肥,减少第二年化肥使用量,提高效益;对旱田利用水稻秸秆打捆机打捆离田,以便播种小麦、油菜,增加一季收入。

3 存在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够优化。主要表现为:①畈田机械多,丘陵山地机械少;②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③功能单一机具多,复合智能机具少;④耕作类机械多,种植、植保、施肥、烘干机械少;⑤低端机具多,高端智能机具少。

2)农机技术人才十分匮乏。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出现的“老年化”“空心化”现象,严重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在农忙季节,要求插秧机操作手年龄相对年轻、技术更好、专业更强。有时种植户300~500元/天雇请不到人,还有植保无人机操作手也十分紧缺,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处置病虫害发生。

3)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不够平衡,成员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潜山市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89家,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与现代农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资产规模小。固定资产低,全市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在100万~500万之间占80%,机具少,种类不全,基础设备不齐不配套;②发展规模小。有的轻制度建设,农机生产安全意识不强,与成员利益链接机制不紧密;③发展不平衡。有的区域发展快,机具多,造成机具利用率低、效益低,同行之间打价格战,有的地区发展慢,机具少,不能满足周边地区群众农业生产需要;④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及合作成员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占比85%,少数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综合素质很难跟上现代农业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

4)耕地配套设备不完善,严重阻碍粮食生产的发展。潜山市地形地貌“七山一水二分田”,位于2~6°坡度及以上(含6°)的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33.6%,机耕线路短、窄;水利设备严重滞后,渠道用地1001.04 hm2,主要集中于位于2°以下坡度(含2°)的耕地,农业抗旱能力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收”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受耕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影响,一家一户与相邻农户都有界限,以及地形地貌因素造成的“梯田”,田块小、土质不肥、有机物少、农机作业成本大。基本农田改造是增加粮食产能的基本措施和现实需要。

4 发展对策

1)大力发展“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提升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农业“双强”行动部署要求,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高农机装备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农业科技的导入效应,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实验、示范、培训、推广等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农业奖补、作业补贴政策等支农惠农的导向作用,引导资金、技术、装备等要素向主要作物的薄弱环节倾斜,全力攻关,加快推动种植农艺与农机装备相融合、相适应、相促进,数字化与机械化相融合、相适应、相促进,设施建设与装备配套相融合、相适应、相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生产相融合、相适应、相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融合、相适应、相促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2)加快培育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培育产业类型多样、合作内容丰富、服务能力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和维护农民权益的农民合作组织。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加弱项,依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民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水稻育插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培育一批机具配置合理,管理运行高效规范的农业市场主体,采取政策倾斜、项目优先、指导培训等措施,通过开展农机服务、土地折价入股、企业领办合作社等提高农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土地整理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适宜机械化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目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利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让农田基础设施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为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创造发展环境。支持农业新型主体加强机库(场)棚、机耕道路、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持续推动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现实问题。

4)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从业人员的扶持力度,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2021年)》文件精神,规范实施,全程监管,加快建设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潜山机具机械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