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3-09-04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牟 皓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引言
在政府会计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政府会计体系不断完善。新一轮的改革后,会计制度强调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使得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具有独立性。而且明确了“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利用双分录会计手段,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能够更好地帮助科研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等财务工作,推动了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有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但同时也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科研事业单位正处于新旧会计制度过渡时期,新旧会计制度更替带来的“摩擦”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新会计制度概念及特征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相对规范、科学的构建,相对于实行多年的预算会计体系,新的《基本准则》强化了政府财务会计核算,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采用双基础进行核算,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针对会计主体的不同财务情况和预算的落实状况等进行,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并且明确了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同时,基于双核算编制下,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这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核算管理以及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来看,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了统一,应用范围更加清晰,不同经济成分、单位间产生的数据具有统一性,彼此可以直接对比,而且也更贴合事业单位实际管理所需,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实际资产情况、管理状况等,进一步提高科研单位管理者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另外,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也能规范单位财务活动,规范财务工作,规避资产虚增、会计造假等现象,有助于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下科研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首先,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标准会朝着更加严格的方向发展,财务事项的处置流程更加规范。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更加严格,对整个行业及事业单位内部而言都体现出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财务报告中的虚假问题,还能提升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促进廉政建设。
其次,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财务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有效增强。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单位在财务事项的处置过程中容易出现会计核算差错,会计差错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在过去,当会计差错出现后一般按照会计准则进行问题处理,缺乏科学的判断标准,对会计差错的严重性判断不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出财务工作调整方案,因此降低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对会计差错的判断标准提出了修正,比如设定了重要和非重要性会计差错,方便单位管理层对财务人员进行科学性评判,此后再进行财务工作的调整,选择更贴合实际工作情况的优化方案[1]。
最后,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科研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地位提高,更加重视财务预算质量。在现代化经济市场的竞争中,预算管理能够为单位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打好基础,通过财务预算来保护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在单位面临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时,通过提前的预算规划来缓冲或解决各类经营危机。由于曾经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对预算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很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短板,单位在开展各项内外部工作时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但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预算管理内容,对其重视财务预算工作做出了及时的提醒,为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会计制度未有效落实
相比旧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从原本单一的预算会计体制转变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体系模式,而我国大部分财务人员更为熟悉预算会计,对财务会计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实操相对较为陌生,新会计制度带来了较大的变动,使得在当前新旧会计制度过渡阶段多数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尤其是新会计制度下双基础核算的开展,也将原本的5 会计要素扩增到“5+3”会计要素,现阶段的财务工作除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净资产原有的5个会计要素和相关的77个一级财务会计科目外,还包括26个一级预算会计科目,相比以往,会计核算工作量剧增,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受制于管理模式、人员能力多方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新会计制度的各项规范多还停留于理论指导和制度层面,并未有效落实到实操中,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际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可能还会加大财务风险[2]。
(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科研项目的开展基本由财政拨款支持,进入新发展时期后,国家提高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项目资金的收支以及使用应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记录在账,作为资金管理的依据。但另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通常会开展多个科研项目,各项目资金在核算时,由于单位财务要求和项目资金下达机构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存在多个财务规范和管理要求,增加财务核算难度,为了方便起见,还是会参考原有资金管理模式和办法。
(三)预算管理不严谨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随管理会计的应用深入,全面预算管理得到重点关注,而且新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的模式,比如,增加了累计摊销、累计折旧等基本会计核算项目,设立“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等,预算工作较为复杂,预算编制要求更加细致,但实践中,部分科研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手段等都较为传统,容易脱离实际需求,缺乏有效的预算目标指引,预算执行效率也不高,为不当会计操作提供了空间,财务管理价值难高效发挥。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财务工作的开展、新会计制度的落实等工作都需要财务人员的支撑,然而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人力集中在研发人员、运营人员等,财务人员相对缺乏,且呈现青黄不接的局势,现有财务人员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而且虽然单位多数都有丰富的预算会计工作经验,但在财务会计方面的能力稍显逊色,缺乏管理型和业务型财务人才,财务工作重心还未从核算、记账等基础会计工作转换过来,难以有效梳理出新会计制度落实下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并从财务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加之,目前财务部门角色定位还未明朗,财务人员很难参与到单位战略决策中去,进一步阻碍了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3]。
四、新会计制度下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的对策
(一)加深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做好衔接工作
全面、透彻地了解新会计制度是保证其有效落实的前提。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应端正管理理念,加强对新会计制度落实、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视,从领导到基层干部,上上下下都参与新时期财务管理优化工作中去;其次,积极组织管理层、财务人员定期学习新会计制度内容,探讨在单位实际管理的状况下,如何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了解会计要素变动、会计核算基础变动等带给单位的风险,明确新旧会计制度过渡阶段中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重点,邀请专业人士协助做好新会计制度的落实计划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规范单位财务工作[4]。
(二)基于新会计制度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财务内控力
针对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问题,科研事业单位首先应基于新会计制度来分析和识别当前项目资金核算、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来进行项目资金财务处理,全面了解新会计制度下常规财政经费、投入收入、经营收入、日常经费、科研投入等各项收入、支出的科目处理规范,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核算,保证资金收支的合理性;其次,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财务预算制度、会计审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监管制度等管理机制,规范科研资金的使用;最后,科研单位还需健全内控监管机制,针对新会计制度下核算更加复杂、管理难度更大带来的财务风险增加的问题,科研事业单位应进一步优化审核和审批流程,比如,采用分级审批和多级审批制度,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为原则在各岗位间构建相互制衡、相互制约的格局,借此来加深对科研项目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经费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效率。
(三)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新会计制度下,科研事业单位应在加强预算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完全解读预算会计运行要求,了解平行记账规范。预算管理人员需明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带来的变化,明确预算会计科目处理要求;第二,科学编制预算。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及时下拨给使用单位,减少由于拨款时间较晚,使得部分单位将专项资金先列入往来款项,年终再进行以拨代支,在专户中沉淀未支出等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严格落实“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流程,必要时可以“三上三下”,更深入地了解业务实际需求。同时,采用以零基预算为基础,固定预算、滚动预算为辅助的编制方法,在尽可能少增加预算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提高预算指标的科学性;第三,提高预算执行力。加强对预算的约束,避免预算执行和项目进度相脱节。考虑到科研项目多数难以量化,科研单位还需借鉴或参考其他单位成功的经验,量化科研项目进程,从而更好地监督实际预算执行情况;第四,高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现阶段科研单位预算管理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单位应进一步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全方位地对单位预算管理活动进行监管、评价,及时发现预算偏差并督促改进,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5]。
(四)优化系统功能建设,提高核算和信息交流水平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科研单位需要在一个财务系统中按照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双基础核算,多数单位已经落实了平行记账模式,但财务信息化建设不足,会计核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还需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引入功能更全面、程序更契合单位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并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结合单位实际财务管理状况等对功能模块、程序流程进行优化,统一单位各个系统数据编码原则、标准,实现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共享,从而依托于大数据,更好地整合、处理各项数据、信息,全面、清晰地反馈单位资金动向、负债情况等,便于财务人员更好地为单位管理者投资、资源配置等提供财务服务,提高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
(五)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专业能力更强的管理会计型人才,科研单位还需进一步完善人员招聘和管理机制。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招募门槛,多招募一些管理会计型人才,增强对高校跨专业毕业生的录用,在社会招聘中,优先选择具有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或技术型人才,优化财务团队配置;另一方面,科研单位还需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在培训课程的设置方面,从财务专业知识、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组织培训,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在培训讲师的设置方面,除了由本单位高层管理者进行会议授课,还应积极外聘高校管理学讲师或企业管理咨询机构的专业讲师,增强培训的专业性与多元性,为单位培养一批管理型、业务型会计人才,提高其分析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等,便于更好地参与单位战略决策,发挥财务管理价值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出于落实新会计制度,还是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创新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针对当前单位财务工作现状,单位应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从新会计制度下单位财务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入手,立足于实际,从思想、人员能力、制度等多方面来优化财务管理,采取加深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系统功能建设等具体措施,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转型,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