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护理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3-09-04王沁萍李军纪

护理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解剖学护理学

王沁萍,李军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山西 030001

护理学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教育管理部门和医学院校一直重视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1-2]。护理学专业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既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还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新型护理人才[3-4]。这一培养目标为护理学教育指明了培养方向。长期以来,受“重临床,轻基础”观念的影响,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略有压缩,早在2004 年,原国家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关于我国护理人才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指出,应加快推进护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5]。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6],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标准,同时,对医学院校的护理学教育也提出了更多期待。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学教育已取得很大进步,临床护理及对策研究方面有显著进展,但是护理学科研水平与国内优秀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相比尚有差距,基础科研能力仍有待提高[7]。基础医学相关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桥梁。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习这些课程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同时对临床护理实践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学习人体解剖学可为学生准确完成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奠定形态学基础[4];组织学与胚胎学是解剖学知识的继续深入,同时也为其他后续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基础[7]。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就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现状

1.1 护理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本科的课程体系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

1.2 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繁多、复杂,各学科之间联系紧密,如人体解剖学是各学科的基础,生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等[8]。虽然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课程的教学模式相互独立,学科划分明确,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造成基础医学各学科间知识过多的交叉和重复,浪费课时,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利于综合素质培养[4,8-9]。另外,护理学专业虽然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但并不是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都能根据护理学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课时、执行教学计划,大多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似,导致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10]。

1.3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学的纽带和方式[11]。护理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繁杂、枯燥,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再辅以多媒体PPT 课件,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差。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4 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学好知识的主导因素[12-13]。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参与课堂互动,缺乏学习主动性,有的护理学专业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对基础医学课程不重视,也不感兴趣。比如解剖学实验课中,由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中女生偏多,尸体标本和实验室独特的气味让学生感到不舒服,而不愿意接触标本,导致许多学生不主动动手观察标本,从而影响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4]。

2 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2.1 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吉首大学医学院梁成青等[14]将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 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参与意识,提高自学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14 年,山西中医学院杨琬芳等[15]在中医护理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重庆医科大学龙志敏等[16]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以护理应用解剖学为导向,结合护理学专业性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某一部位急性感染时,通过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注等不同的给药途径,这样与临床护理应用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精选案例、组建学习兴趣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7]。

2.2 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安排与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有所不同。目前,护理学本科学制大多为4 年,相比于5 年制其他专业而言,课时有限,因此需要科学安排课程及各学科教学内容。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护理学专业的需求和特色,紧密结合临床,适当取舍和裁减教学内容,做到“全而泛”,但受课时限制,还要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6,12]。在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为适应专业需要,改革课程教材,在保留本课程主干的前提下,适当删减教材内容,同时增加临床护理解剖学内容,如浅表标志、体表投影、穿刺技术、插管技术等[18]。

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但又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点存在过多交叉和重复的现象,浪费学时,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正常人体和疾病的理解,以“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运而生。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从形态学与机能学结合的角度出发,从基础医学相关课程改革入手,按照“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药物治疗”的原则,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课程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相关章节和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整合后课程总学时数比未整合之前缩减了8个学时,学生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也优于未整合内容,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非常认可[8]。课程整合过程中,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与护理学临床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删减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和重复的知识点,调整教学课时,探索适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综合能力[19]。

2.3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20]。在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案例教学设计中,案例包括2 种类型:一类为引导型案例,以简单的案例切入教学,主要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类为探讨型案例,即综合型案例,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知识,对生理学知识的难点、重点内容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横向理解所学内容。这两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1]。

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多且抽象难懂,专业性强,教学课时相对有限,单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实施的教学模式。哈尔滨医科大学王秀丽等[22]在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三明治”教学方法。“三明治”教学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三明治”教学包括课前准备、导入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和交叉式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融入传统教学方法7 个步骤。将三明治教学法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习主动性。王越等[7]在护理学专业本科组织学教学中采用学科联合PBL 教学的模式,改变传统PBL 教学中单一学科课程、同一专业教师引导的教学形式。在护理学专业组织学教学中,学科联合PBL 教学模式由组织学教师和基础护理学的教师协助共同指导,开展组织学课程中临床护理案例的PBL 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获得了更加专业的临床知识,培养了科研思维,同时也启发了教师的科研思路。何平等[23]在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类比法教学、分段总结法教学、横向对比法教学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小结

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既要符合基础医学各学科的自身规律,又要体现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解剖学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