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及优化方法
2023-09-04桂林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严 密 桂林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组织机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社会公益职能的关键,在于提升其内部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有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需涉及到财务支出;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就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各路学者达成共识[1-2],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需要正确涵盖资金的安排、使用、控制、监督、考核等各个阶段,任何环节出现纰漏,最终影响的是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整体。而造成上述各项管理环节“失控”的根本原因,必然是多种要素共同影响导致的。识别这些引起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下降的原因,并积极提出对策,是本文的研究初衷与写作方向。下面笔者展开详细讨论,以飨同道。
一、财政资金管理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主要涉及工作为:(1)专项资金:顾名思义,专项资金是指那些需要专门拨款的项目所需的资金,该笔资金本身具备明显特征,即必须“专款专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专项资金占比较大;由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特性,因此,在该类资金的管理中,更加需要强调其是否被有效利用的监督工作,避免专项资金不被“专项利用”,资金被他人非法侵占、挪用。对于专项资金,要持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2)预算资金: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业务。所谓预算,就是指在现有的职能、工作领域等基础上,构建对未来某个阶段可能需要支出与收入的资金进行的合理预期规划,并以此进行相应的财政拨付工作。预算资金模式下,能够有效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不注意成本控制的问题,并保障提前平衡收支,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转折点。(3)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相较于专项资金管理与预算资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但其管理重要性仍旧十分突出。国有资产目前的管理主要是定期盘点,识别一切违规操作,指导后续国有资产的追回与清查工作。开展好国有资产管理,就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业务的稳定性,保障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二、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财政资金管理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行政活动是否可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尤其在当下时期,国家逐渐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的支持力度,而一旦财政资金被违法主体非法侵占,就会严重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就是保障内部经费能够得到合法利用,规避财政资金被非法侵占的问题,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财政资金非法侵占事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3]。
(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合理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拨付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使用当慎之又慎,必须花在人民群众身上,花在社会建设领域。而财政资金管理不善,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欠合理,出现如专款不专用、资金截留、挤占等问题,甚至引发资金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法管理,能够从根源上保障每笔资金按需而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与之相对的,是其还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缩小管理成本,锤炼其内控管理水平[4]。
(三)证明行政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
国家财政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来自国家税收,这笔资金也将用之于民,投入行政事业单位建设中,以便其更好地开展社会性、公益性服务。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内部财政资金管理,就是珍惜这宝贵的财政来源。开展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扩大自身服务范围并提升品质,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一种体现[5]。
三、财政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健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这导致具体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开展混乱,相关岗位职能界定并不清晰,因此出现“工作互相依赖、出事互相推脱”的管理局面;致使具体工作流于形式,导致管理效能低下,且对各项财政资金管理风险的规避能力不足[6]。
(二)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之所以流于形式,纰漏百出,主要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领域缺失有效的监管机制,并由此引发如借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名义,实为弥补单位业务经费不足等违纪违规问题,导致财政资金非法侵占行为长期存在,问题难以彻底根除。不论是缺失监管机制,抑或监管机制不健全,均是当下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拦路虎”[7]。
(三)缺乏正确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级阶层缺乏对财政资金管理的正确认识,这导致从上至下,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不重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领导层不重视该项工作,则相关领导力缺失,具体工作的开展无人引导,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结果难有保障。基层人员不重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则导致领导层下达的管理指令无人执行,或具体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同样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8]。
(四)缺乏人才支撑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人才储备充盈的基础之上。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求进步,人才是核心保障。但从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才均集中在行政职务上,缺乏财务管理领域人才,这使得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后、实效性不佳等问题成为常态。人才储备既要重聘用,也要重培养,双管齐下,才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财务会计仍是主流
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会计主要负责对单位财务状况予以核算,工作对象是单位内已经发生的财务业务,评估单位在本核算周期内的运营与发展现状,工作成果为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用于评估单位近期运营情况及评价各项管理决策的提出是否有价值的工具。上述工作职能限制财务会计无法过多地参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9]。
(六)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明确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若预算编制不够清晰明确,编制粗放,就会导致执行环节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致使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相脱节。常见现象有:(1)行政事业单位过分强调预算执行力,忽视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的动态调控能力,这使得预算的执行可能脱离实际,不符合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基本原则。(2)预算编制随意调整,这使得预算管控工作形同虚设,无法发挥预算管理价值,挑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安全性。(3)大量计划外支出未能进行有效应对,预算编制后,责任主体随意增补财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挑战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预算监督方面,审计与财经部门依据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应的项目运行核算情况差异较大,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质量与实际需求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及有效监督。
四、财政资金管理的优化方法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对待内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内容的落实有制可依,后续出现问题有责可究。新的制度要依托旧的制度产生,且新制度的审核工作同样需要引起关注,以保障制度的现实适用性,避免制度内容与具体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相冲突、制度内容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必要的专家函询程序不可忽视。另外,制度内容不可以偏概全,而是要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财政资金管理领域,如专项资金、预算资金、国有资产的管理,均需详尽地指明工作方向。同时,优化后的管理制度要先经过试用期,确保其能够落实下去,成效能够显而易见。在正式部署后,也要保障制度处于长期优化的管理现状中,即任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均能够在任意时期,就现有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并提出优化对策,助力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现状中暴露出的监督管理体系欠缺问题,使得具体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缺乏约束力。为纠正上述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建设,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责交由审计部门负责,做到专职专责,权责统一,利用审计部门的业务优势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督质量。(2)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立法进程,出台更加细化、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让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同时针对故意违法主体,加强法律惩戒力度,提升法制威慑力,可有效减少违法财务侵占事件发生。(3)尝试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管理内容,非保密原则的,予以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价值,避免内部人员违规侵占财政资金的行为发生[10]。
(三)提升人员认识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认识上改善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提倡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引领,不断纠正、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对提升内部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视程度。从而上行下效,提升基层人员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关基层人员意识形态提升的办法,还可从加强培训方面入手,通过理论培训不断提升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财政资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至当下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内部改变自身财政资金管理领域人才缺失的不足。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政资金管理相关培训,培训主体可以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年资财务管理业务骨干,或是其他兄弟单位莅临指导的专家学者,也可是社会上在该领域有所建树的专业培训团队;要求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该项培训发展为自身一项常态化、周期性的培训机制。(2)要求所有相关岗位积极参加培训,并达成培训目标,顺利通过考核。(3)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晋升挂钩,提升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从外部补充人才,壮大自身人才储备。为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要求:(1)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财务办公环境,打造和谐、公平、民主、学术的工作环境。(2)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财政资金管理领域人才的薪资结构,强调绩效激励,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但也要保障报酬合理,同时完善配套的福利待遇。(3)尽可能为人才争取正式编制。(4)构建系统的职业晋升机制。
(五)发展管理会计队伍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出生同源。二者互相支撑、目标一致,这是财务会计能够向管理会计过渡的重要基础。管理层需要认识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新时期的必然趋势,是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会计职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壮大管理会计队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管理有益无害。为此,单位内部需要不断完善财务转型条件,如加强转型基础环境的建设与组织架构,加强相关培训,在改革前期要保障财务会计工作重心的合理分配,既要兼顾好手上工作,也要不断学习管理会计相关专业内容,逐渐过渡至管理会计职业角色。其次,可以积极向外界先进单位学习优秀改革办法,并在单位内分批试点,待明确改革效果后再逐步推广。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政策引领。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需积极引进信息化财务核算管理平台,逐步削弱单位对财务会计的依赖,让现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更加没有顾虑[11]。
(六)加强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关注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内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做好财政专项资金事前、事中与事后绩效指标评价,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编制工作科学开展。其中事前监督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前期科学调整;事中评价能够约束具体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调整或补充,还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过程发挥一定的监督与约束;事后评价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项目的支出情况进行更加全方位的评价,从而了解管理情况是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评价,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科学利用,能够有效避免财政资金浪费问题。加强审计,能够有效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质量。但需注意,审计对象要涉及财政资金全部流向。通过科学审计,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能够有效识别该项工作存在的风险,同时予以调整和纠正,推动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当然,上述工作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做好电算化管理;借助大数据优势,更好地生成财务报表,便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更好地识别内部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发现不足,并在后期加强管理,规避管理风险。
五、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认为只有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让制度真正涵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各方各面,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让有效监管约束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依规依法进行,并注重人员认识的提升、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