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23-09-04张全勇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20期
关键词:科技体制科技改革

张全勇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上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 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推动建设科技强国进入关键节点。2022 年初,我国召开全国科技工作视频会议,会上强调要强化科技体制改革,规划三年攻坚方案,深度聚焦科技体制改革,吸引借鉴先进经验,分析典型案例,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传统体制中解脱,探索人才教育、引进及管理机制,推动我国前沿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科技研究,促进先进科技流入企业,为企业生产运营做贡献,进而逐步强化国家的科技实力,完善国家科技生态圈建设。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为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全国各地区开始陆续贯彻执行。这一方案从市场导向、科研体系、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等角度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全面工作部署方针,2020 年,我国科技体制领域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中国已经基本步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沿袭

我国科技体制建设与改革由来已久,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分析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沿袭问题可以为现代科技体制改革找到源头,探索不同阶段背景下科技体制的差异,进而为现阶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的助推力,为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科技体制改革历史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段。

(一)初步试行阶段(1978 年改革开放—1985 年)

1978 年初,邓小平同志在重要会议上讲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强调工人阶级中很大部分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中国的长足发展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这一庄严宣告向全国发出之后,收到了十分震撼的效果,广大知识分子仿佛获得了新生,也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勇气。1977 年秋季,国家科委重新组建成立,制定了1978—1985 年这一阶段的科学发展规划。

(二)全面启动阶段(1985—1995 年)

1985—1995 年这一阶段是科技体制建设和改革的全面开启阶段,1985 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建设及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结合当时科技发展现实情况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体制改革新政策和措施等,对科技体制是改革的具体步骤进行了梳理,强调科技事业发展对于国家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的关系十分密切,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提升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统筹管理双管齐下,达到经济与科技的双赢局面。

(三)稳住放开阶段(1995—1999 年)

1995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科技兴国战略,强调要稳住经济发展势头,放开对于科技的扶持权限,积极调整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实现社会各类人才的合理分流,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市场经济背景下科研力量的科学配置和布局,为各类先进技术发展和创新国家发展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阶段(1989—2006 年)

1999 年 8 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会议,会议上颁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了企业的科技开发主体地位,使全国范围内各类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于企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科技对于企业运行和发展的作用,对广大科研机构进行大力度改革,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开始逐步重视科技知识创新,推动国家科研机构的稳定发展,创新科研项目,扩大项目规模,给予资金和支持,为我国高科技发展奠定科研基础。

(五)创新型国家建设阶段(2006—2016 年)

2006 年初我国组织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在会上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站在全局的高度上,确定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逐步实现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实现重点科技项目的跨越,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长远进步,分别从16 个方面确立了科技专业项目。强调到2020 年,要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保障国家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进而为建成科技型强国和安全国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业逐步取得成功,逐步获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争取到2050 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六)习近平创新强国阶段(2016 年至2050 年)

2016 年5 月我国组织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各地区政府及各类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纲要》,要遵循国家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争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强国。从十八大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国家创新发展的推动,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时创新发展成为展理念之首,创新的驱动力就是科技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二、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十分重视科教发展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作用,提出了科技兴国、教育兴国的发展战略。目前,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但是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或改善的问题,政府部门、各类企业作为科技改革的主体,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会影响科技体制改革的最终效果,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投入和产出成果质量不对称

科技事业发展及科技体制改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我国科技发展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付和补贴,且近些年财政拨付的比例较大,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换取的科技产出成果却不明显,二者不成正比,呈现出投入产出不对称的现象。科技部门很多项目的科研数据有待考证,部分项目实验数据存在伪造和篡改现象,抄袭和剽窃的科研项目依然存在,学历和科研成果造假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限制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科研项目申报上存在立项重复或项目接近,创新成果存在多头统计,科研数据统计不够严格和科学,虚报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和个人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绩效,导致很多项目缺乏研究系统性,都是为了应付资质审查。因此,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要明晰各方的职责,积极组织协调,严格管理和监督,保证投入的资金资源和科技产出成果成正比。

(二)科技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还包括科技经费的科学使用,因为财政拨付的科研基金或科技创新基金不能简单以分蛋糕的形式进行划分和配置。目前,部分科技项目还是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资金资源配置不科学,导致个别项目立项成功后出现“拉郎配”的现象,很多不关联的项目被整合为一个大项目,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科研基金,项目单位生拉硬拽,导致很多项目难以实施研究,落地困难,使科研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科研和成果转化两张皮,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申报项目时科研单位夸大其词,科技财政经费拨付后,但实际上没有起到对于科技发展的刺激和撬动作用。科研经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科研项目的进展和落地,但往往成为了很多企业和个人追求的红利,不得不说这是新时期下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点,要建立全面的管理机制,强化科技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科技管理部门“放管服”存在形式化的问题

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主要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他们对于相关政策的解读关系到政策的落实效果,项目单位对于相关政策的解读不够科学,很多实施的对策与实际管理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科研单位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没有突出相关制度的约束作用,在实际管理执行过程中,科研人员根本没有体会到所谓的“减负”,反而压力更大。例如,很多项目在申请成功以后,处理分摊成本时承担单位扣除了较高的管理费,实际搞科研的人员却没有这笔经费的支配权限,使经费横向流动受阻,导致项目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由于学科之间的区别,不同类项目之间经费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别,项目单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放管服形式化必然导致项目的推进存在难度。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科学对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要找到科技改革的落脚点,认识到科技体制转变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体制改革要从体制转型入手;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刺激其生产力;发挥科技部门“放管服”的作用,保证科技项目实现逐级管理;最后用科学用人的角度,重视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打破科技体制障碍

首先,响应国家提出的科技兴国的号召,全面推进创新发展计划,实行科技科学化、信息化管理,重视打破传统的科技体制壁垒,建立健全的科技发展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推动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改革,优化科技项目顶层设计,做好财务预算和核算,完善项目立项审批和过程管理,做好项目验收和之后的绩效评价,进而做到项目成果的大面积推广。重视科技基础工作,采取信息化或智能化的手段,创新科技信息库的建设,逐步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统计管理,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作用,打破传统体制障碍,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快速前进。

(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因为经费是项目推进的基础保障,关系到科研人员在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时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用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有底气去从事科学研究,进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想要研究出重大科技成果,就要从科研经费管理上下功夫,对于相关经费的开支要做到合理安排,尤其对于科研中长期聘用、且无其他收入的科研人才,可以将其工资和社保纳入劳务费中。另外,要重视设计其创新、软件开发、战略管理的人员的经费列支。项目资金管理中要重视实验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减少材料消耗,对于高精尖设备要提高科研经费比例。逐步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选择信用良好、制度完善的单位,经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技术验收的项目由承担单位负责监督和管理,这样有助于促进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量逐渐增加。

(三)激发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首先,积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和项目,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刺激企业的内生动力,出台一些对于企业优惠和扶持的科技政策,在技术股权、专利产权等方面与企业密切联系,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营造公平、透明的科技竞争环境和氛围,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引导其加大科技项目研发的相关投入。其次,通过设立一些省市重点科技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进而促进企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生产模式过度,支持民营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和科技引进,提升其生产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再次,重视为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有关部门出台一些优惠及扶持政策,提高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研发新科技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速解决政策落地,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创新产业业态及管理模式。

(四)积极发挥“放管服”的作用

科技部门要重视对科技项目的“放管服”管理,每年度财务验收和审计工作都要注意工作质量,要注意关注项目单位的经费管理和科技管理问题,保证科技管理部门做好各项服务,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强化基础性工作和科研工作,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放权但是不能放得太过彻底,要科学管理各类权限,保证服务到位,为各个项目实施和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对科技创新计划的统筹安排,做好科技创新的规范和宣传工作。科技部门放权之后,不能不管不问,要做好相关工作的具体衔接,做好责任分担,确认工作分工,实现省市联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保证科技项目能够实现逐级管理,真正实行“线型管理”,保证“放管服”三方面相结合,保证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

(五)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科学用人

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管理,要坚持哪个单位用人就由哪个单位评价和负责管理,破除传统的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对科研技术人员进行长期考核,坚持诚信为底线,重视对于其德行的考核,减少对项目形式化的考察,保证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科学研究。首先,建立诚信名单,对于不诚信的行为绝对零容忍,鼓励建立正向、健康、积极向上的科研作风,笃学精进,认真负责。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科研人员评价制度,尤其对于青年人给予机会设计一些高科技项目,使一些具有颠覆性的项目选题能够被看到,进而探索更为高深的科研课题。改革科技奖励制度,推荐先进项目,引导部分机构参与科研技术评奖,采取揭榜挂帅等形式,支持高校院所面向全球,合理地引进科技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未来的科技创新领袖人才。

四、结语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对于国家进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科技体制改革是国家全面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门及各类企业均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要强化各个主体对于科技引导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体制创新、环境创设、平台搭建、人员素质提升等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工作的关键节点,促进科技事业的稳步发展,完善体制创新,强化资金和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率,保证为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保证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

猜你喜欢

科技体制科技改革
改革之路
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实施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改革备忘
科技在线
改革创新(二)
科技在线
瞧,那些改革推手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为兵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