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T+EPC”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分析

2023-09-04重庆建工集团四川遂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8期
关键词:管控高速公路融资

胡 媛 重庆建工集团四川遂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引言

2004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下,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了解“BOT+EPC”模式下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情况,以解决高速公路规模大、工期长等建设难题为关键,加强对项目融资风险的合理控制,通过利用该模式积极应对并缓解融资风险问题。

一、“BOT+EPC”模式内涵及特点

“BOT+EPC”模式主要指“建设—运营—移交”与“设计—采购—建设—融资”相融合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政府向企业颁布许可,在规定期限内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企业在项目建设期间,采取EPC 总承包模式施工,期限结束后,要求企业无偿将项目移交给政府。由此可见,“BOT+EPC”属于一种系统化项目建设模式,这是对建筑行业价值链的一种纵向延伸,可形成一体化产业经营模式。“BOT+EPC”模式的应用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基于EPC 模式下对工程各环节质量加以管控,落实各方权责,协调项目建设和运营关系,从而实现建设权责和运营权责之间的清晰与合理划分[1]。

BOT 模式主要为政府与企业签订项目特许权协议,授权企业承担项目投融资与建设,期限内企业可向用户收取费用回收投资成本。BOT 模式的应用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让来自社会的资本参与公路项目建设,促进多方主体间的互利共赢。EPC 模式指的是企业受业主委托,承包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一系列工作,EPC 模式强调设计的主导作用,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提高项目投资效益。“BOT+EPC”模式的实施能够实现项目从设计到运营的全过程管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高速公路项目融资困难与融资风险高等问题,发挥政府与投资方的优势,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二、“BOT+EPC”模式下项目融资风险防控意义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BOT+EPC”模式时,工程建设环节复杂,所涉及到的专业众多。工程建设前期,要求各单位做好相关规划与勘察,完成项目建设的合规性审批。项目设计环节,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制定工程设计方案,综合考虑经济、技术、质量、进度等影响因素。项目建设施工阶段,总承包和分承包单位需要相互协调并签订合同,对施工环节加以监督管理,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为前提加强成本管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高速工程建设项目,不管是前期勘察与设计,还是项目施工环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项目带来影响,甚至会引发工期延误或资金浪费。“BOT+EPC”模式下公路项目施工工期长,资金投入规模大,且项目组织结构复杂,无形中加大了项目融资难度,对资金的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BOT+EPC”模式下公路项目建设主要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参与方,项目涉及到的主体众多,各方之间需签订合同,明晰职责。因此,该模式下的融资风险管控水平将直接对工程能否顺利建设完成产生影响,有必要加强对融资风险的科学管控,降低风险发生几率[2]。

三、“BOT+EPC”模式下项目融资风险影响因素

(一)政治与政策环境因素

该风险因素具体指政治形势的改变给项目融资造成的影响,比如政府干预、国际关系等,通常政府对项目许可审批效率会给项目融资带来风险。“BOT+EPC”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所在地区的政策或法律变动,会对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等造成风险,比如政策变动或投融资体制改变等,会影响后续项目融资效果。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为满足环保法规要求,项目需增加相应投入。客观来看,“BOT+EPC”项目是近年来逐渐推广与使用的,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3]。

(二)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多指市场价格、劳动成本变化对工程建设成本产生的影响,从而形成风险问题。“BOT+EPC”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主体不仅是投资方,有可能也是总承包方,当原材料价格与人工成本上涨时,项目投资吸引力就会降低,项目将会出现潜在的违约风险。与此同时,利率变化会间接地对“BOT+EPC”项目投资与收益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融资风险问题。

(三)组织管理因素

由于“BOT+EPC”项目涉及到的领域众多,施工范围广,需管理的事项繁杂,这给项目运营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高速公路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样重要,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项目位于经济落后的农村或山区,运营期内难以收回成本,且项目自身投资吸引力不高,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组织管理的难度。高速公路工程投资项目不仅投资金额巨大,且回报周期较长,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常会面临以下问题:

1.项目投资回报期长,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项目资金筹集期间,融资贷款通常为主要渠道,所以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模式多为贷款修路和收费还贷,企业一般会利用公路收费权向银行融资贷款,短期内无法实现收支上的平衡,投资人依然要向银行偿还贷款本息。一旦投资人资金出现问题,将有可能发生贷款无法及时偿还的问题,最终给公路运营管理带来经营风险,造成恶性循环。

2.投资金额巨大,资产负债率较高,这是高速公路行业投资前期的普遍现象,建设初期需借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通车前期车流量小且通行费收入较低,投资方依然需要偿还贷款,因此高速公路企业运营前期始终处于亏损的状态。持续的亏损会减少项目净资产,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

3.多主体管控造成运营成本上升。项目完工后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养护,同时道路面临交通量大与超荷载的问题,道路使用寿命受影响。随着ETC 配套系统的运行,项目建设需投入更多资金,无形中增加了项目融资难度[4]。

(四)工程建设风险

高速公路建设风险具体指“BOT+EPC”项目在建设期间是否受技术、质量安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工,项目建设成本增加。“BOT+EPC”模式下,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引发工期拖延,不仅能会上升建设成本,同时夜壶造成质量问题,如果“BOT+EPC”项目无法达到预期设计标准,最终将会引发工程建设风险,不利于项目融资。

四、基于“BOT+EPC”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管控策略

(一)加强资金供应风险与管控

高速公路项目中,资金供应风险主要产生于项目建设期间,由于资金落实不到位或资金供应缺口导致的建设进度缓慢、造价增加等问题,对项目投资效益产生影响,不利于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BOT+EPC”模式内涵盖融资,企业和政府签订协议时会对项目投资的资金结构做出约定。项目在达到运营条件前,资金来源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为投资方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为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高速公路项目前期不具备融资条件,融资所需的资金只能依赖于投资主体,项目建设中出现资金投入延迟或投入不足时,或者贷款发放延迟,将会给项目造成融资风险。贷款提款与还款期限会按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来决定,但实际资金需求却落后于项目进度,特别是到了建设后期工程结算环节,常会遇到提款期内无法资金支付的问题,企业必须承担高额成本。投资人在签订协议后,需按照项目预计的投资额、工程周期等情况确定投资比例与相关责任义务,建议选择政策性金融机构,签订合同时设定提款期延长条款,保障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贷款利率。

基于“BOT+EPC”的高速公路项目资金供应风险管控工作中,应按照相关人员的出资能力,避免资金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合理把握宏观经济政策,避免银根收缩而导致投资行为出现差错。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各环节的管控,谨防设计变更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保障工程进度和资金供应相互匹配,防止资金闲置,预防资本成本上升,降低资金供应风险的发生几率[5]。

科学规划,提高项目再融资能力。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特点,对项目建设进行调研,减少设计变更或技术变更,防止变更索赔而造成资金短缺问题,按照工程建设方案保障融资预算可以符合项目建设需求。面对融资能力不足的风险,前期应加强科学规划,在融资方案内做好筹资安排,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可行性预判,提高项目融资能力。加强对融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保障项目筹资环节和现金流管控的规范化,做好方案审核,及时发现方案中的融资风险问题。以项目规划设计为基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各方单位的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注入,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融资收益。

(二)加强组织管理风险与管控

掌握“BOT+EPC”模式特征,高速公路项目参与方众多,其中包含政府、设计方、承包法、监理方等,各主体间相互交流沟通,以合理的组织管理推动工程建设。各方间的利益关系与组织结构十分复杂,且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周期较长,针对项目的组织管理会涉及到项目策划、执行、建设、运营等环节,有必要构建完善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金管控,同时兼顾各方利益,促进各方之间交流沟通,从而缓解矛盾问题。总包方和政府之间签订BOT 经营权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提出保障项目实施的重要条件,确定工程进度要求。

转变发展理念,实现经营管理优化。相关建议如下:1.确立“大财务管理”理念,转变财务管理方式,促进业财融合,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为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企业在落实“BOT+EPC”模式的同时,还需基于战略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从安全管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优化等方面多角度考虑项目收益。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除了对日常业务进行短期预算,还需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全局性经营预算,合理编制预算,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控,实现全过程预算控制,及时评估风险问题,降低成本支出,通过市场分析与战略分析,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实施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充分利用产业资源,降低资金使用成本。3.健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资金管理体系,采用购买财产险、雇主责任险等风险转移策略,从而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完善资产管理、招投标管理与道路养护管理等制度。4.多举措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迎合“BOT+EPC”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情况,跟随资本市场状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加强对道路的养护管理。

(三)加强技术质量风险与管控

基于“BOT+EPC”的高速公路工程技术质量风险,主要与施工设计方案不完善或技术质量不过关有关,导致项目建设出现返工或变更等问题。项目前期审批环节与后期建设施工环节紧密相关,为杜绝风险问题发生,需根据勘察文件、设计图纸等资料,将所有资料移交给设计方,综合公路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完善施工方案,并在各方协调下复核方案可行性,从而优化方案。创建四级质量监管体系,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确定质量巡查重点,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从原材料与施工方案出发,提前做好工程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加强过程控制,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项目重点部位与关键环节,找出风险点,加强工程技术质量管理。

(四)加强安全管理风险与管控

基于“BOT+EPC”的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内容复杂,很多施工内容具有危险性特征,这会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产生威胁。一旦出现安全风险问题,将会引发工程返工甚至是停工,同时威胁人员人身安全,后期也会涉及工期延误或赔偿等问题,引发资金供应不足,造成融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的管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工程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创建事故报告与事故查处制度,健全事故预警与应急体制。针对“BOT+EPC”模式的运行特点,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与安全检查,对设备、材料与现场安全进行严格管控,从而保障项目建设的安全可控。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项目由于工期长、投资金额巨大,导致项目建设面临着融资难、风险大等问题。“BOT+EPC”模式下政府财政压力有所缓解,可实现各方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加强融资风险分析,做好项目规划设计,提高项目融资能力,通过组织管理风险与资金管控风险的合理控制,降低风险发生几率,满足“BOT+EPC”模式下项目建设与运营需求,保障项目顺利完工。■

猜你喜欢

管控高速公路融资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融资
融资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高速公路与PPP
失控还是管控?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