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融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2023-09-03王兰兰

客联 2023年5期
关键词:股权融资

王兰兰

摘 要:相较于短期债务,股权融资具有更长远的资金支持,能够支撑企业实施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但是其同样面临着一些法律风险,主要包括股权融资流程中的法律风险以及股权融资类型中的法律风险。本文简要阐述了股权融资的作用,同时从股权融资流程以及类型两个方面分析其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希望能为股权融资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股权融资;流程风险;类型风险

一、股权融资的作用

首先,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资金来源,对于支持企业扩张、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至关重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新设备、拓展生产能力、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以及提升研发投入,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股权融资有助于分散企业的风险。多个投资者持有股权意味着企业不再依赖单一的资金来源,而是与多方共同分享风险和回报。在经济波动或行业变革时,这种分散风险的结构使企业更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减轻经营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股权融资还为企业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投资者往往不仅仅是提供资金,还可能带来业界专业知识、经验以及有价值的人脉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加速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加高效地实现战略目标。

第三,股权融资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相较于短期债务,股权融资具有更长远的资金支持,能够支撑企业实施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这种持久性的资金支持使企业能够稳健成长,不受短期资金压力的限制,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持续创新和增长。

二、股权融资流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融资对象不合规

股权融资中,若融资对象不合规,将产生一系列潜在法律风险,如法律纠纷、合同无效、投资损失等。其主要成因在于融资对象可能存在未履行合法登记、违规操作、财务不透明等情况,导致融资交易的合法性、合规性受到威胁。

为防范这些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进行股权融资前,投资方应核实其合法身份、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确保其合规性和信誉度。同时,要仔细审查融资对象的公司文件、证照等,确保其登记和经营活动合规;其次,在融资协议中,应明确约定融资对象的合规承诺和义务,确保其在融资后持续遵守相关法规和合规要求。此外,合同条款还应包含违规行为的违约责任和补救措施;投资方可以与融资对象建立合规监督机制,确保其在融资后持续遵守相关法规和合规要求。监管合规可以通过约定信息披露义务、定期报告等方式实现,以便投资方随时了解融资对象的经营状况;第五,在融资协议中,可以约定风险事件触发退出机制,以便投资方在融资对象出现严重违规或法律风险时,能够及时退出,减少损失。

(二)融资目的不明确

融资目的不明确可能会导致股权融资中出现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如资金滥用等违规行为,甚至产生法律纠纷。其主要成因在于融资方未明确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导致融资款项被滥用或用于违规行为,进而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失。

为防范这些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进行股权融资时,融资方应明确规定融资款项的用途,并将其明示于融资文件中。这样可以确保融资方明确知晓融资资金的合法使用范围,避免用于违规行为;其次,在融资协议中,应明确约定资金使用的限制条件和义务,确保融資方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并承担相应责任。合同条款应包括对未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违约责任和补救措施,以约束融资方的行为;第三,投资方可以与融资方建立合规监督机制,确保融资方在融资后持续遵守约定的资金使用范围。监管合规可以通过约定信息披露义务、定期报告等方式实现,以便投资方随时了解融资方的资金使用情况;第四,在进行股权融资前,投资方应对融资方进行充分的调查,核实其经营计划和融资用途,确保其合理、合规。投资方还可以要求融资方提供详细的资金使用方案和预算,以进一步了解和核实资金的合法使用。

(三)股权变更的法律风险

股权融资中,股权的变更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股东权益受损、诉讼纠纷等。成因主要包括未经合规程序变更股权、未充分披露变更信息等情况。

为防范这些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进行股权变更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股东协议,确保变更程序合规。例如,按照公司法规定办理变更手续,获得必要的公司决议、协议和文件,并进行合规的登记和公告;其次,股权变更应充分披露,确保与相关股东或投资方之间的信息对称。通过及时披露股权变更信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减少纠纷的可能性;第三,投资方和股东应明确约定股权变更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投资方在进行股权融资时,应审慎审核股东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保护自身权益;第四,投资方在股权融资前,应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和核实,确保了解股东和公司的背景信息、信誉度和合规情况,以降低股权变更带来的法律风险;第五,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与争议解决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股权变更纠纷。合同中可以约定维权程序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如仲裁或诉讼等。

(四)虚假出资的法律风险

虚假出资是股权融资中的一种法律风险,指的是投资者虚构或故意夸大自身出资金额,欺骗其他股东或合作方,从而导致违反公司法和合同规定的严重后果。这种风险的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出资行为缺乏真实、诚信和合规性。

为防范虚假出资带来的法律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进行股权融资前,投资方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核实,确保了解投资者的真实身份、信誉度和财务能力。可以要求投资者提供相关的资金证明以及其他支持材料,核实其出资能力和意愿;其次,在签订投资合同时,明确约定出资的方式、金额以及支付时间等。合同应规定出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确保投资者出资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投资方应审慎审核合同条款,保护自身权益;第三,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股权融资活动的监管,确保投资者出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公司登记机构也应加强对公司股权的登记和管理,确保股权信息的准确和可靠;第四,对投资者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严格审计和监管,确保资金来源和金额的真实性。经营方应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防范虚假出资的风险。

三、股权融资类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股权交易融资方式的法律风险

股权交易是一种常见的股权融资方式,涉及特定的法律风险。其中的法律风险可能包括违反公司法规定、违反股东协议、不当行使权利等。

为了防范这些特定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于股权交易,签订详细的股权转让协议和其他相关合同至关重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双方在交易完成后的权益和责任。投资方应审慎审核和约束相关合同条款,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其次,对于股权交易,股东协议在约束交易各方的权益和义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投资方可核查和约定股东协议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并确保协议能够在交易后继续有效执行。此外,建立合规监督机制有助于确保交易方的合规行为;第三,交易完成后,应及时办理相关登记和报告手续,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投资方和交易方应遵守相关的公司登记和报告义务,减少法律风险。

(二)股权质押融资方式的法律风险

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常见的股权融资方式,其法律风险主要包括质押权利不明确、法律手续不完备、质押标的产生纠纷等。为了防范这些特定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进行股权质押融资时,质权人和质押人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质押标的的范围、期限和使用方式等。质权人应具备质押物的合法所有权,而质押人则应承担质押物的保管和维护责任;其次,质权人和质押人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办理质押登记和其他法律手续,确保质押权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双方应仔细审核和履行合同中约定的质押手续和要求;第三,在签订质押协议及相关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质押的权益和义务,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和补救措施。投资方应审慎审核质押协议和相关合同条款,保护自身权益;第四,双方应在质押协议中约定风险警示机制和预先解决方案,在质押标的出现严重纠纷或其他风险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和保护权益。

(三)私募股权融资方式的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融资方式涉及多个法律风险,包括违规承诺风险、合同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尽调风险和私募股权退出风险。为防范这些法律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私募股权融资中,融资方可能存在违规承诺的情况,如虚假陈述、未兑现的承诺等。为减少此类风险,投资者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审查,核实融资方的承诺和陈述的真实性。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诺的可实施性和违约责任;其次,私募股权融资合同中的条款可能存在不明确、不完善或对投资者不利的情况。为防范合同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查合同,确保条款明确、清晰,并与融资方就风险分担、退出机制等重要事项进行充分协商和约定;第三,私募股权融资涉及到投资方对融资方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操作风险仍然存在。投资者应定期收集和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业务进展,确保资金的合规使用,避免操纵财务和违规行为;第四,私募股权融资前,投资者应进行充分的法律尽职调查,了解公司的法律合规情况、合同约束关系、知识产权、股权结构等重要事项。请专业法律团队提供尽调意见,以减少法律风险;第五,私募股权融资的退出通常较为复杂,如市场条件、公司治理等因素可能影响投资者的退出情况。为了降低退出风险,投资者应在合同中约定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时机、方式、价值评估等,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四)增资扩股融资方式的法律风险

增资扩股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但它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以下针对未实缴注册资本风险、代持还原风险、资金交割条件风险和对赌风险分析其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首先,未实缴注册资本风险是指公司向股东募集资金后,股东未按时支付出资,影响了公司的经营。该风险可能违反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但解决起来相对较容易,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出资方式及时间表、签署严格的合同和协议来约束股东,同时对违约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追责;其次,代持还原风险是指代持人在股东需要增资时,将部分或全部股权转让给他人,导致增资扩股的目的无法实现。为了防范该风险,公司应与代持人签署代持协议,明确其代持股权的期限和转让条件;设立公司及股份登记制度,严格控制股权转让的程序,避免未经授权的转让;资金交割条件风险是指在增资扩股过程中,股东未能按要求提供增资资金,导致交割无法完成。为减少该风险,可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增资金额由独立第三方机构监管,并设立明确的资金交割条件,如在交割前要求股東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对赌风险是指投资者与公司在增资扩股过程中约定的一些利益关系,如果未能达到约定的条件,可能导致各方利益受损。为减少该风险,应建立完备的约定机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违约行为进行明确的法律追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股权融资在实施流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法律风险以外,同时也存在融资导致股权结构变化的法律风险、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股权融资中的涉税法律风险等。为减少股权融资的法律风险需要明晰不同的法律风险类型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同时法律层面也要不断完善,提升股权融资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降低其引发的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莫婷婷.企业股权融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河北企业,2023(07):155-157.

[2]张晓天.企业股权融资中的风险分析及规避[J].市场周刊,2020,33(10):83-85.

猜你喜欢

股权融资
外部金融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融资行为
注册制下企业股权融资机会主义行为探究
缘何中小企业对赌融资屡战屡败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研究
天津OTC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可转债市场现状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及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