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小古文”学习的策略初探
2023-09-03黄沙
黄沙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学好文言文是学好语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也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是古代人以文言文形式写成的文章。这类文章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内容活泼有趣,是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文言文的语言材料。笔者在经过深入思考、调研和教学实践后,认为从小学低年段起开展“小古文”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在低年段开展“小古文”学习呢?笔者从“教、学、评”三个方面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微”中施教,潤物无声
在国家“双减”政策指引下,我们在实施“教”的环节时,要努力做到不给低年级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业负担。怎样又能学到知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这非常考验老师们的智慧,我们确定的原则简单说来就是“轻负担、重习得”。
1.微课程
考虑到低年段的课内教学任务并不轻松,而“小古文”学习内容毕竟不是统编教材中明确要求的学习内容,作为一种学习的补充材料,不应当占据主要教学时间是老师们的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2022版新课标中的建议“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制作“微课”成了“小古文”教学的最好选择。教师们精心挑选了适合低年级孩子们的“小古文”材料,精心设计微课内容:时长限定在5分钟左右,内容精练短小,文字简约亲切,图片古典雅致,摒弃枯燥的字词讲解、句段翻译,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图文结合、读悟结合,在教师范读、学生带读、全班跟读的多重朗读熏陶下,自然理解“小古文”的含义。
2.微时间
“小古文”由于篇幅短小,非常适合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我校低年级教师采用固定时间和灵活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学习。每周五午间修整时段是我校传统的“经典诵读”时间,教师们利用这个固定时间为孩子们展播“小古文”微课。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课间休息之时,教师们都会引领孩子们利用点滴时间反复背诵“小古文”篇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去学习和背诵,而是在自然而然中习得。
3.微进步
“积跬步以至千里”。教师们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就明确了,低年段孩子的“小古文”学习,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快”,我们更看重“少诚如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师们连续四周只播放同一则“小古文”内容,看似学得较慢、较少,但只要坚持长久地做就会发现,在这样“无压力”的学习状态下,孩子们能积累的“小古文”篇章并不少,一个月积累1篇,一学期至少可以积累5篇,一学年就是10篇,六个学年就是60篇。对比统编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目也才75首,额外多积累了60篇“小古文”篇章不可谓不可观。
二、“读”中求法,外显于行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理解的过程更是应该在读的过程中实现。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勤读、乐读,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获得审美,在读中领悟道理,是孩子们学习“小古文”的主要方式,
1.读中知义
“读”是其他学习方法的载体,以读为本,再结合其他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微课中常常采用三重读法,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然后是教师逐句带读,最后是学生示范读其余孩子跟读,在读的过程中,针对“小古文”材料中不同的重难点结合不同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提倡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重点字词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在低年段“小古文”的学习中仍然适用。比如《乡村》这一则“小古文”是这样写的:“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竹篱、茅屋”都是十分新奇的事物,不易理解。所以在《乡村》的“小古文”微课中,教师精心选取了竹篱茅屋的图片,一句一图,图文结合,配以教师慢速示范朗读,有效地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文段的意思。
2.读中审美
同样,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达成目标。“小古文”材料《芦花》中是这样描写芦花的:“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一名男教师在微课中用他低沉和富有磁性的嗓音诠释着秋日芦花的唯美和浪漫。他带领孩子们通过朗读感受文字之美:“秋日”是“秋天”,但却不等同于“秋天”,“秋天”直白,而“秋日”是何等的雅致;他带领孩子们通过朗读感受物象之美:天地一片白色,风吹花落,花飞似雪;他带领孩子通过朗读感受意象之美:秋水寂寥,而芦荻之繁茂;他带领孩子通过朗读感受文化之美:除了此处有绝美芦花,中国诗词中还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3.读中悟道
“小古文”里还有不少的寓言故事,很多孩子已经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以“小古文”的形式再次出现在孩子们眼前,令人眼前一亮。这一类的“小古文”,无需教师多言,道理自在“读”中。“小古文”微课《龟兔竞走》中,教师范读时强调“龟行迟,努力不息”。这句既是描述乌龟与兔子赛跑时的状态,也是揭示乌龟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再三诵读中,道理自然领悟于心。
三、“玩”中评价,内化归心
新课标中提出要求“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低年级学生“小古文”学习效果,我们采用创新性的过程评价方式,设计了几种简单易行、有效有趣的评价手段。
1.古韵能诵
“小古文”学习重在积累,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设置了水平一“熏听、会读、能诵”的阶段目标。为了考察背诵效果,我们把考察内容融入低年级“非纸笔测试”项目中,通过“闯关积分”的方式,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如通过“全文背诵”“听上句,接下句”“听文句,说篇名”等方式考察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2.古韵入画
除了背诵的方式,孩子们对于文段情境的感知和理解也是我们评价的内容。我们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中设置有趣的活动项目“古文配画”吸引孩子们的参与,孩子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古文”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适宜的插图,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恰似一张张答卷,表达孩子们对“小古文”的独特感受。
3.古韵入心
读书节中,我们还鼓励孩子们借助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录制属于自己的音视频“小古文”朗诵作品,孩子们精心选择录制的场景,挑选合适的服装,练习朗诵的语气,在一遍遍的打磨后,一件件小视频作品出炉之时,也是这些经典的文字被孩子们内化于心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校开展低年段“小古文”学习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虽然还有不完备的地方,但总体证明是可行、有效的,相信通过低年段老师们的不断实践,一定能提升孩子们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科素养,向着“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不断迈进。
【本文系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1KT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