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概念引领下的高三复习实践探究

2023-09-03陈竹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核心

陈竹

2023年1月浙江省历史选考系浙江实施新课标新教材以来的首次高考,是历史教学与备考的引领“風向标”。在接下来的二轮复习中,使用何种策略以更好提高效率?其中围绕核心概念复习更能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有意义的知识组织。本文拟从该卷第24题出发,进行核心概念引领下的复习实践探究。试题如下:

24.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 (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现代经济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答案:时机:电工技术革命兴起;国内社会趋于稳定;对外贸易大都顺差;中外关系相对缓和。因子: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

新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猖獗。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经验:吸收现代化优秀成果;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一、破解:立足真题解析,聚焦核心概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的深化”。笔者以为,以解读核心概念为突破口,加深历史知识间的联系,更好帮助学生从知识走向认识,推进历史思维跃迁。中学历史教育关系到国民如何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核心概念无可避免地呈现出关联现实社会的公共性特征,故从本题中提炼出核心概念“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课程标准和相关研究对核心概念进行内涵解读与外延扩展。首先明确“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引起大转变;其次梳理现代化历程进行外延,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被卷进现代化世界大浪潮中的国家呈梯级秩序,第一批在19世纪前期,如英国;第二批在19世纪后期,如德、日;第三批是20世纪后半叶才搭上现代化快车。由此可知在世界近代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内剥削、对外殖民的方式实现了现代化,利用国力优势向世界输出西方模式。然后以发展中国家尤以中国为例,吸收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打破了“全球化=西方化、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

二、重组:建构单元框架,创设学习主题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线索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对具有知识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检索扫描,涉及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到十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等。相关知识在教材中过于庞杂而零散,如何执简御繁地凸显核心概念?单元教学强调在核心概念驱动下,重组知识要素,形成具有系统性、结构性,逻辑化的内容框架和教学流程[2]。在中外历史的融通、比较中,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横向发展)和各个文明的社会形态演进(纵向发展)思考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属于“现代化”道路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式”新道路。

在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和单元主旨的基础上,为了将静态的“知识要点”组合为单元教學体系中的“相关要素”,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疏通教材,进一步提出了跨单元教学的引领性主题——“西方冲击与中国现代化新路”,作为整个单元的主轴,继而对教科书内容的布局和比例做适当的调整,拆分重组形成逻辑顺畅、知识完整的单元内容架构。见下表:

三、践行:聚焦关键任务,落实育人目标

在具体的单元教学复习实践中如何更好去落实核心概念?围绕引领性主题,充分运用教科书中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问题探究”等资源,也可以利用好高考真题,又可以借助史学界一些经典的学术观念、观点,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融通,创设挑战性任务。借助挑战性任务和若干问题的引领,打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一个复习整体,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任务1】近代民族危机驱动下,中国如何推进社会转型?

材料: “冲击—反应” 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1. 近代中国前期(至20世纪初)有哪些积极的、向上的历史事件?

2. 请对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以时间轴、思维导图、大事年表等方式对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民族觉醒进行线索梳理,进行跨单元解构,使学生动起来,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冲击—反应”模式看似符合教材逻辑,然以当代中国的视角观之,该理论无疑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现代化是每一个民族的普遍命运,但并不能单纯套用“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公式加以解释,不同民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进程则取决于民族本身的特定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

【任务2】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2019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P125,问题探究。

材料二:2019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P144,历史纵横。

1.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 请论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借助“问题化情境”,学生从当事人视角出发,带着问题意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进而深度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如何实现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厘清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范畴,清晰回答了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成功由“以俄为师”转向“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任务3】4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材料一:2020年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课P28,问题探究。

材料二:韩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选段。

1. 为什么两次三中全会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历史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文化意识形态属性。选取了两个 “划时代”的“三中全会”,学生贯通知识对比探究,在具体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体现了时代的进阶、实践的递进。并结合政治热点和时政文章,与中国百年奋斗历程相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作出权威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而其实质在于人民性,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文明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坚定四个自信,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更高的情感认知升华,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最高目标即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教师以高考命题为导向,基于核心概念进行跨单元教学,借助挑战性任务和若干问题驱动,将具体零散的知识点融于逻辑化的学科框架中,对于高三的二轮复习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从历史回到现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注释】

[1]韩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建研究》2022年第12期,第9—13页。

[2]李惠军:《历史新课程单元教学探微与实践(一)——融通·适切·意义:从一般教学论理念到历史学科教学方略》,《历史教学(上半月)》2021年第10期,第17页。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