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重生

2023-09-03杨万全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性历史时代

杨万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大概念是课程内容所要围绕的核心和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1]。本文以大概念视域分析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把“人的重生”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把宏观视野和细节剖析结合起来,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时空背景、时代精神和思想价值。

一、唯物史观引领,探寻复兴摇篮

唯物史观是大概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运用唯物史观剖析历史的表象,探究历史的本质,从而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历史演进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运动的缩影。一个只有3万人的城市,却涌现了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拉斐尔等一大批艺术与科学巨匠,这里孕育了新时代的思想,成为西欧“人性”重生的摇篮。通过唯物史观引领,探究这个城市孕育的“人性重生”的密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时空背景,从而更好地认识文艺复兴的时代价值。

学习任务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人教版《世界历史(上)》

材料二: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材料三:对死亡的恐惧和厌恶促使人们把目光由来世投向现世……就是尽情享受生命的甜美果实……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

——李晓光《黑死病与14-15世纪欧洲社会历史的变迁》

材料四:彼特拉克是意大利诗人和学者。他从修道院的图书馆中清理出古希腊、罗马文献的抄本,并用人文主义观点进行解释。

——杨子竞《外国图书馆史简编》

问题: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的“他们”是谁?他们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又是什么?他们是从事商业、银行业和工业活动,即工商业中获得财富的资产阶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他们”强调“青春是多么美丽啊”,提倡发扬人的个性,主张“得欢乐时且欢乐吧”,提倡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除经济根源,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文艺复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的重要原因。黑死病的肆虐,特别是虔诚传教士的大量死亡,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刺激人们把目光投向有生之年的纵欲狂欢。同时,意大利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中心,保留大量的古典文化遗存;通过日益繁盛的地中海贸易,意大利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大量地吸收希腊文化。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的重要原因。

通过唯物史观的引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罗伦萨的社会状况,从宏大的历史时空框架中理解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

二、剖析歷史细节,理解时代精神

基于大概念的历史宏观叙事,有助于我们从宏大的历史时空框架中了解历史的概貌,从长时段中总结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而历史的细节,从微观处着眼,通过剖析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活动历程和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历史的鲜活与灵动。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2]这些巨人,是时代精神的投影,他们的活动和作品勾画了文艺复兴的历史画卷。挖掘这些文艺复兴时期“巨人”作品的历史细节,剖析其作品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巨人”时代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学习任务二:从文艺复兴“巨人”们的代表作品探究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

材料一: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意]但丁《神曲》

材料二:腓力带着儿子在山里斋戒祈祷,绝不跟他提世俗之事。十八岁时,儿子央求父亲带他下山。路上遇年轻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腓力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说:“它们叫做‘绿鹅。”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这会儿却冷不防说:“啊,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据[意]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

材料四: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巨匠”们的主要观点。

但丁代表作《神曲》,不用教会通用的拉丁文书写,而用意大利方言书写,但丁被誉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神曲》中,作者借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刻画现实世界的各色人物。在地狱第八层,倒插在火窟中受烈火煎熬的是贪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神曲》通过把教皇打入地狱,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

《十日谈》里腓力为什么“绝不跟他提世俗之事”,原来他是“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结果如何?结果小伙子“一看见她们”就“冷不防”想“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是什么力量驱使小伙子想带只“绿鹅”回去呢?是人的本能,即人性。“绿鹅”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力量,体现作者反对禁欲主义,主张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美的典范。蒙娜丽莎美在哪?让我们来对比“古代世界十大美女”之一的卢克雷齐娅·波吉亚,看看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波吉亚时代的美容技术,包括硫酸染发、硫颠茄扩瞳、铅和砷美白,加上畸形的束腰,“造就”了她的“绝世之美”。蒙娜丽莎不是倾国倾城、闭月羞花的美,她是一种自然的、平凡的人性美。《蒙娜丽莎》告诉我们,虽然没有绝世的容颜,即使不用滤镜和美颜,我们每一个平凡人都是最美的。除了展现人性美,《蒙娜丽莎》高超绘画技巧也深得人们赞誉。达·芬奇认为真理蕴含在科学之中,《蒙娜丽莎》吸收解剖学成果,运用黄金分割原理,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科学美、理性美。

《哈姆雷特》是非常值得同学们精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通过丹麦王子复仇记,“影射17世纪初的英国”,反映英国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书中生存和毁灭的自白,理性和智慧的对白,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理性,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的本质往往蕴含在历史的细节之中。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四幅作品的解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的思想内涵,理解“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用可靠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史料实证素养及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历史解释素养。

三、组织学术争鸣,反思人性重生

历史大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宏观视野和细节探讨,在了解历史过程的同时,更要理解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性的重生,是西欧率先步入近代社会的思想先导,但紧随其后的野蛮和血腥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价值和局限。

学习任务三:组织学术争鸣活动,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和局限。

材料一:瓦萨里既是第一个在艺术史上使用“再生”概念的人,谈到薄伽丘时说,“他生在一个拉丁文学再生的幸福时代里”;同时也是使“再生”这个词作为定型化的表述方式来概括文化复兴时代的第一人。

——据王挺之《乔尔乔·瓦萨里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材料二: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学术争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文艺复兴是“复兴”还是“创新”?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瓦萨里认为艺术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经历“生长、繁盛、衰退、再生”。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是纯粹的、完美的。中世纪,欧洲文化逐渐走向衰败。“现代”以来,欧洲文化摆脱中世纪教条束缚的黑暗,“重新回归到了古典主义,古典文化在这个时代里得到了再生”[3]。

马克思认为文艺复兴“请出亡灵”,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表达的是“世界历史新的一幕”。恩格斯进一步强调,“复兴”不能充分表达这个时代。这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思想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文艺复兴不仅是古典文化的復兴,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创新。

通过对文艺复兴是“复兴”还是“创新”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代的回响,文化创新成为西欧率先步入近代社会的思想先导。

解放人性是时代的呼声。但“解放人性”与“纵欲主义”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稍有不慎,“解放人性”便容易滑向“纵欲主义”的深渊。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代,则个性发展极其度。其于世界文明史上之位置……可谓之为极有兴味时代。

——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四: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夜以继日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

——薄伽丘《十日谈》

学术争鸣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文艺复兴是促进“个性解放”还是造就“纵欲狂欢”?

文艺复兴提倡个性解放,推动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文学、艺术、科学的大发展,从而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意大利社会在挣脱禁欲束缚的同时陷入纵欲狂欢的泥潭,其道德观每况愈下,时人称佛城人“是世界上最不知羞耻的人民”。[4]由此可见,“人若不超越人性,是多么卑鄙下流的东西”[5]。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大概念统领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大视野、小切口”,一方面通过唯物史观引领,从历史宏观视野探寻文艺复兴兴起的时空背景 ;同时深入剖析历史细节,挖掘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了解历史过程的同时,本课通过组织学术争鸣,反思人性重生的价值和局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

【注释】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5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1-262页。

[3]唐喜喜:《乔尔乔·瓦萨里艺术思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页。

[4]孟广林:《试论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衰亡的原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0期,第55—56页。

[5][法]米歇尔·德·蒙田著,潘丽珍、王论跃、丁步洲、徐和瑾、陆秉慧、刘方译:《蒙田随笔全集》(中卷),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第294页。

猜你喜欢

人性历史时代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新历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功能与人性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