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新视角,探索新样态课堂
2023-09-03魏文琦周洁芸
魏文琦 周洁芸
2022年11月18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举办第57场活动,主题为“开展跨学科主题研学,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例”。课例展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碳减排 中山在行动”之能源利用调查》中,中山市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刘媛、中山纪念中学地理教师刘磊,带领13名学生走访了两家本土企业。研学活动中,学生明确了能源的利用和消费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直观感受科技进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实地研学结束后,学生回到校园,综合运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零碳校园”设计。
课例展播后得到省内外专家一致好评,这是一次对新样态课堂的探索,也是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教研基地(中山)集体智慧的呈现。2021年以来,该教研基地以学业质量为抓手,积极推动中山市高中地理教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创设新课堂模式
教研基地共有成员30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基地以核心成员为基点,建立“中山市教师发展共同体”,共108名教师。基地负责人是中山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官山明与郝鹏翔,他们组织共同体积极探索新教材的教学:一是从新课标出发,精准定位教学行为;二是改变和树立正確的观念,从教知识转变为基于知识的教学;三是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握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和基于学生基本经验教学两大原则;四是结合信息技术,大胆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探索。
各基地校积极推动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地理情境教学”意识的形成。中山市第一中学有规划地推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面对高一、高二学生,重点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学科价值。在高二下学期和高三阶段,在适应新高考的背景下,实施“地理深度教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促进教师们的“区域+主题背景下的情境问题链教学”意识,避免低效率的重复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深度学习和深度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科组长孙智慧说:“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风格变化很大,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集思广益,年轻教师擅长在专业刊物、网站上寻找有区域特色、有认知冲突的素材,包括大学的地理学科专业研究成果有经验的教师则把这些成果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情境,在一个或多个情境的创设下,形成一系列问题,于课堂上展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知。经过一轮教学,我们科组已形成了相对成体系的素材库,今后将继续加以补充完善。”
常规化制度保障了中山市第一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如坚持集体备课、集体研课的形式;多种形式推动公开课展示,每学期每位教师的1节常规公开课、师徒结对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展示课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比赛,2022年该校地理教师参加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有2位教师全部进入决赛并获得市一等奖。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秉持“本真教育”的原则,倡导思维型课堂,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中扩展并优化知识结构。基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校情,学校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关注全体学生,实现小课题教学的逐点落实,即一次课一个知识点,一次课一个学案,先单一知识点后综合。分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真实学情,精准定位教学的起点,控制好每一次课的难度和深度。据学校地理科组长罗晓波介绍,课堂教学具体分为“三步走”。首先是教学内容地图化。依托图像,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获取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其次是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程序式的问题,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同时教师跟随教学内容不断设置新问题,指导学生观察与反思。最后是教学过程的训练化,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断经历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的过程,最终形成技能并达到熟练的程度。
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打造行走中的课堂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跨学科主题研学是多学科融合教育的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以上述课例《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碳减排 中山在行动”之能源利用调查》为例,2022年9月,接到“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活动主题后,郝鹏翔、刘媛、刘磊等老师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讨论、修改,最终确定本土企业助力“零碳冬奥”的乡土资源,以此引导学生从能源角度思考碳减排、低碳行为。“零碳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其中,国家速滑馆的22条“冰丝带”是由瑞科新能源公司制造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开幕式主席台上的多功能台灯是广东光阳电器的匠心之作。活动以此为出发点,积极转变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次研学课例打造了“行走中的课堂”,有四大亮点。一是迎合时代主题,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研学团队围绕能源问题,从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费两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案,学生从身边做起,设计了“零碳校园”助力碳减排,激发了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全球环保做贡献的决心。二是整合乡土资源,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了以这两家企业为代表的中国高新技术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历程,并为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深感自豪,激发了务实肯干、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三是凸显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瑞科新能源公司,学生认真学习和了解光伏发电的物理、化学原理,动手组装以光伏发电电池板为主要部件的电路回路,从太阳高度角入手,查询了当日中山所在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后,利用指南针、量角器等器材调节光伏电板与太阳入射角的角度,找到了实现发电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四是实施联合教研,搭建学业交流平台。本次活动由教研员郝鹏翔组织,由中山纪念中学和中山市实验中学两校师生共同参与。研学前两校教师通力合作思考研学方案,研学过程中两校学生深入交流、动手协作共同完成研学任务,研学后两校学生分享研学成果。本课例经教师们思考撰写成文后,被核心期刊《地理教学》刊发在2023年第3期,也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中山市人文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其实,“做中学”“悟中学”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地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增加知识储备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开展校外地理研修的同时,教研基地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研修学习,如2022年暑假中山纪念中学地理科组开设室外校内研学课,并撰写研学报告。教师研学作品参加地理教育三刊联合举办的“2022年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均获得全国一等奖,包括马懿宁、张毓平、靳翔宇设计的《走进伟人故里 感受多元中山》,郭梅娥、陈莹、练子瑜、骆明妍老师的《寻红色起源,探自然奥秘》。学生研学作品《中山最美乡村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山市东区三溪村地理研学报告》《桥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等获中山市研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该校地理科组长刘磊说:“2020年,我们科组凭借优秀的教学综合业绩,获得‘广东省中学地理学科优秀教研组称号。近年来结合乡土资源,我们编写了《地理研学设计》《先生地理讲坛》《高中地理学习指南》等校本教材。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能力,我校每年开展地理绘图等比赛,开设学生讲坛,创新作业形式,学生尝试制作地理模型,看纪录片后自行命题,在寒暑假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农耕实践等。” 2022年11月的第十九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地区选拔赛,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68所中学的816名学生同台竞技,中山纪念中学的参赛选手张晖航获得银奖,刁海栟获得铜奖。
为了凸显地理学科特点,华辰实验中学积极打造特色科技节,举办环境地图绘制比赛、手绘思维导图、地理知识竞赛和地理精英对抗赛等,组织学生参与“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这些地理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增进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处理信息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在2022年春季,学校首次开设了地理竞赛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地质、气象、遥感、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学生兴趣高涨,在竞赛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对地理学科全面且系统的认知。邱爽、林宇浩两位学生悉心钻研,勇于探索,以线上形式参加了奥赛选拔赛。竞赛为时3.5小时,第一场1个小时为多媒体判读题,第二场2.5小时为综合题。这两位学生发挥稳定,最终获得大陆赛区铜奖。
激发教师内驱力,提升教研教学能力
长期的教学中,教師们常常面临几大困惑:如何保持持续的工作动力?怎么样适应新课程新教材,转型为一个成长型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教研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带着这些困惑,中山市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刘媛进入教研基地,她说:“基地是教育智慧碰撞的平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在基地的学习激发了我的内在动力,在老师们和优秀同伴的带领、陪伴下,我构建了新课程理念,明晰了学科关键问题,对课堂的思考也更深入了。特别是在主题研学活动,我作为课程展示老师全程参与其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她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普通高中组一等奖。
基地积极创新教研模式,为教师教研打开了一扇窗。首先,运用多层次立体的教研模式,在研究、指导与解决问题的三步并行下,将原本难度较大的学科教研变得简单。建立了教师与专家的联动模式,推动教研活动的进行,也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其次,基地坚持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能力。第三,基地聚焦学科关键问题研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资源库与全市地理教师共享,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成为一名成长型与研究型教师,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要求,而且需要外部因素的辅助。中山市龙山中学地理教师冯树涛认为,教研基地是推动其成长的重要外驱力。作为新教师,一开始比较迷茫,关注自身较多,他慢慢探索出进步的路径,学会关注学生的需求。基地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等方面的研究,补足了教师们面临教学的困惑与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我学会了关注教材的文字系统、图片系统、作业系统,学会了挖掘教材背后的逻辑,这些都是我参与基地课题‘基于三系统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分析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收获。”
2019年以来,基地以“给予教师成长机会,形成成果辐射”为目标,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将优秀的教研和教学经验引进来,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有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讲座,并开展了多项常规活动,比如高考试题命题比赛、基地成员开讲座、中山名师讲高考、校际同课异构、校内课堂展示、市外课例分享、市级教学比赛、试题命制培训、研学实践和研学成果展示、科研实践指导、课题论文撰写指导等,还组织基地成员走进广东潮州、汕头、汕尾、河源、韶关、茂名,贵州六盘水、昭通等地进行帮扶,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2021年11月,在官山明和郝鹏翔的指导下,中山纪念中学马懿宁、刘磊、张毓平、张学会四位教师参加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师现场命题比赛荣获一等奖。
作为教研基地校,中山市第一中学地理科组有六位教师参与了基地的课题研究,并担任核心研究成员,作出了较重要的研究贡献。他们将学习领会的研究能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在科组推广传播。2018年,科组申报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探索和研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以新教材必修内容为教学案例叙写“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反思、修改,再实践。在此基础上创新并总结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叙写的新模式。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在7月份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中学地理研学实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高中),中山市烟洲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教师联队(黄翠薇、张永利、张靖、冯杏婷、王晓蕊)在高中教师组中获得二等奖,中山纪念中学三支学生队伍在高中学生组中分别获得2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中山纪念中学刘磊、宋志华获评“优秀指导老师”。“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伴随着思路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团队共同成长,相信教研基地将继续引领基地校和基地成员,探知地理世界,探享创新未来,探索优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