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山支路12号熊希龄故居

2023-09-03鎏鋈

青岛画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熊希龄香山青岛市

鎏鋈

当我们沿着百年马牙石小路蜿蜒而行,犹如穿越文化名人历史隧道,忽感时光倒流岁月惊艳,似与迎面而来的康有为、宋春舫、凌道扬等名人相视一笑擦肩而过。继续向小鱼山方向漫步,只见在左则出现一道长长的淡黄色的墙体和墨绿色的墙沿。墙里一棵高大威猛的百年松树和规整的小门赫然出现在眼前,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熊希龄故居。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百年松树,依然挺拔直立茂盛,那一根根饱经风霜的松针,记录着悠悠岁月。似乎在向我们娓娓诉说。

1936年7月30日晨8时青岛火车站,轻雾袅绕,清风徐来。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携一班政府官员,列队站在月台上,专程迎接一位尊贵的客人。须臾,一列从北平(京)开来的火车徐徐进站。不一会儿,车厢里走下来一位魁梧斯文的长者。他就是大名鼎鼎曾担任民国政府首任总理的熊希龄先生。他此时的身份是北平(京)香山慈幼院院长、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他应沈市长之邀,携夫人毛彦文来青岛参加第二届全国慈幼大会,担任大会副主席,并主持会议。

据熊夫人毛彦文女士回忆:“1936年夏间,中华慈幼协会在青岛举行年会,我俩由北平前往参加,备受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热情招待,因之年会结束后即留下避暑。”会议期间,熊希龄夫妇参观了李村建设成果、青岛市立感化所(收容所)、青岛市立救济院、青岛市礼堂、前海栈桥、各区办事处、各乡区主要村庄等。此届慈幼大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影响非凡。当时创办华兴育幼院、主持全国战时孤儿收容会的宋美龄女士专门发来了颂词。

会议结束后,熊希龄夫妇继续留在青岛,感受青岛的习习海风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1937年5月,熊希龄夫妇应邀再次来青准备兴办慈幼院并长期在青居住。这次来青,熊希龄夫妇下榻福山支路12号。

这幢小楼,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民国特点兼日式、欧式风格的建筑。坡缓长斜短促的屋顶,长方规正的窗户,极大地考虑到采光面,配上日式格子窗棱,显得格外典雅精致、温润庄严,受到熊夫人的青睐。她在回忆文章里特意提到:“该宅面临东海、蓝天碧水、红瓦绿树,为居家之胜地。”虽然在青岛短暂寓居,但是,毛彦文女士却感受到了那段幸福时光,令她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她在《十年流水账》中回忆了与夫君在青岛相依相偎、观海赏月的美好片段。“君酷爱观海及賞月,每逢月夜,二人步行至海滨,踞坐危石,依偎私语,水声潺潺,明月如镜,天地之大,一似仅吾二人为最有存在之价值,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每一念及,神往心碎。”

熊夫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对老夫少妇在月夜的海边,“依偎私语”的罗曼蒂克场面。熊先生的这段老少良缘,充满着浪漫传奇色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青岛告危。7月21日,在沈市长的劝说下,熊希龄夫妇遗憾地乘船离开了青岛。熊希龄先生不顾年迈继续为抗战募捐,终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于12月25日不幸去世,享年67岁。

熊希龄先生去世后,毛彦文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余生再未嫁人。1999年去世,享年102岁。

纵观熊希龄先生的一生,曲折惊悚。他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因病躲过一劫,否则“戊戌六君子”,就会是“戊戌七君子”。后人为了缅怀他,用对联的形式做了总结。

清代翰林,北洋总理,离归作庶民,熊氏宦途难展志;

幼园稚子,社会遗孤,教养成英杰,香山慈善永流芳。

上联所说的正是熊希龄的前半生经历:因支持维新变法,被清廷革职“永不受用”,后成为民国总理;下联中提到的香山慈善,指的就是熊希龄为京畿一带的水灾孤儿而办的香山慈幼院。他的后半生,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

1996年3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写道:“熊希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慈善事业家。他早年参加维新变法,民初担任国务总理,晚年投身社会慈善,救灾办赈,收养灾童,创办驰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并且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充儿童福利基金,同时,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他一生爱国利民,功不可没。”

1920年由熊希龄先生创办的香山慈幼院,如今是北京实验学校。校园内安放着熊希龄先生的铜像。

流金岁月匆匆去,似水情怀渐渐浓。当我们凝视着这座老楼,仰望着这棵百年老松。那些逝去的年月,那些善良的文化名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不会黯淡于史册、茫然于文本。

院里的松树,葳蕤长青。那树冠、树枝、树干、树根,曾经如诗的一切,而今一切如诗。

猜你喜欢

熊希龄香山青岛市
北京香山
游香山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熊希龄:空负凌云万丈才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香山二老
此君一出天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