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教育研究
2023-09-03崔娟娟
崔娟娟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 年12 月23 日至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农民现代化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现代化教育为推进农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农民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现代化亟需农民现代化
我国农业现代化历经4 个发展阶段。1894 年,孙中山指出,农业发展需要“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主张从制度、技术和工具3 个方面发展农业,描绘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党的八大期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准备阶段,土地集体所有制取代了土地私有制,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手段不断更新,但是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局限于集体化和机械化。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初步实践阶段,这个阶段明确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要求按照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有序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技术不断改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期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增加了农业布局合理化、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农工商一体化、科技化等内容。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不断更新,农业现代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积极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全面加快推进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全面加快推进期。农业现代化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亟需农民现代化。农民作为从事农业的主体,其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结构将发生变化,亟需大量懂生产、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农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支撑。
(二)农民现代化亟需现代化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教育放在第七部分,即“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教育放在第八部分,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放在第五部分,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次报告,明显发现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三者共同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位置。“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农民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现代化教育,通过不断“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现农业专业人才自主培养和人才引领驱动,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
二、农民现代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民是综合发展的农民,既需要思想层面的觉醒,也需要实践技能方面的提升。目前来看,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等是农民现代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经济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仍然较为传统落后,农民保守的思想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思想需要对农民适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没有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因时因地与农民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农民的实际精神需求不够了解。
(二)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青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势必流向各行各业,对可能流向农业行业的青年人进行职业教育、对从事农业时间较长的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首先,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务农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年龄较大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职业教育的难度较大,且缺乏主动接受农业技能培训和持续学习的意识,导致农民职业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其次,农民职业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在相关资源配置上尚存在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师资队伍方面,农民职业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限制因素,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而且农业实践经历较少,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最后,农民职业教育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部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讲授的知识专业性太强,实用性较为欠缺,使得参训农民理解困难,以至于影响到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农民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相脱节,没有针对农民真正需要的专业技能、市场营销知识以及管理理念等内容进行输出,没有满足农民发展的需要,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农民职业教育效果不佳。此外,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让参训农民离开土地到教室里接受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给靠耕作土地生存的农民带来了负担与顾虑,一部分农民放弃了参与培训的机会。
总而言之,农民这个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亟需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与知识水平。目前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农民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匹配度不高、人才资源与教育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等现象,农民职业教育仍需不断深耕探索。
三、农民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路径
发展农民现代化教育一方面要改变人们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固有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另一方面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一)树立职业平等观是农民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农民是建设农业强国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人们对农民不公平、不公正的态度和片面认识一定程度存在,农民群体的利益时常被忽视,这种职业歧视制约了农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农民专业技能的提升。树立职业平等观是推进农民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改变人们对于农民这个职业的固有观念,消除对农民的偏见,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社会各界要重视农民现代化教育,支持农民现代化教育发展,积极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村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技能的农民去建设。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就是光荣的,都是值得尊重和努力追求的职业。树立职业平等观,打破传统认知,成为一名扎根“三农”的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这样的人生同样精彩。
(二)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是农民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农民现代化教育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持续不断的努力,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提高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建设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第一,政府要提高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考核制度,将考核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职称评定等挂钩,明确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责任,充分调动其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第二,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熟悉基本的教学规律,要积极组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把握进行精准教学,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目标、方法及内容,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理论成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农民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逐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农民对于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了解,以便农民适时调整农业生产经营计划,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是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多方统筹。第一,明确农民职业教育的定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从事基础研究和高层管理的拔尖人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一线人才。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农民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培养求知、强能、修德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第二,建立基于农民需求的办学机制,统筹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与涉农职业培训,不断拓展培训主体。对留守农民、返乡农民、退伍军人等多元主体进行侧重于农业技术的实践类培训,不断扩大生源范围。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农场主等进行农业理论与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补充现实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第三,构建县乡村相衔接的三级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联动发展县乡村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实现县乡村三级农业人才的合理流动、统筹管理、优势互补,在人才流动的同时带动技术与理论的交流和创新,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农民的职业归属感。第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其就业增收。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要与就业衔接,以带动农民就业为导向,实现工学结合,加强产学合作,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对农业人才的真实需求。采用多元化办学模式,与时俱进丰富教育内容,促进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与农业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实现教育资源供给的多样性,建立校企合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部门和劳动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以劳务输出、职业介绍、市场招聘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第五,加大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农民职业教育的力度。民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国家要重视民办教育,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探索推进农民培训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是优化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系统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学历水平的重要路径。农民职业教育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农民提供有用的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但是普遍存在短期性、临时性问题,对农业人力资本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农民群体不仅需要项目式的职业培训,从长远来看,更需要学制式的职业教育。应积极推进农民培训与中高职教育衔接,充分发挥农业职业院校的优势,开展不同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学历水平和素质素养。
四、结语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民现代化作为支撑,农民现代化需要依托于现代化教育。现阶段农民现代化教育面临着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和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要树立职业平等观,提高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建设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健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增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