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2023-09-03梁丽媛
梁丽媛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迎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产业集聚是20 世纪以后世界工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是指大量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聚现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产业集聚正成为越来越多地区重要的发展战略抉择。
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布局,产业集聚的程度,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发现目前我国在产业集聚方面问题主要在于中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重大差距,因受到地域特殊条件影响,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国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研究产业集聚与我国区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产业集聚与地域经济的紧密联系
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紧密联系,这一点在制造业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加大产业集聚必然会给此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优势,这对于整个地区来说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工业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对于本地区的经济起到关键作用,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可以直接由本地工业发展程度体现。如果说新古典增长理论是从长期的、侧重投入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增长差异,那么新经济地理学则是从需求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差异。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假定下,生产厂商总是倾向于在接近高收入市场的区位投资设厂,以达到节约运输成本的目的,反之,已有的市场规模大的地区则总是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企业入驻,从而使市场规模发生螺旋向上的叠加效应。
《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到,国家的产业竞争主要表现在具体的产业集聚上,而产业集聚往往与地域的经济水平相联系,因此产业集聚较多的地区,经济水平就偏高,相反,产业集聚较少的地区,经济水平就偏低一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东部区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现代工业经济也被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得到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相比而言,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如交通等方面的影响,经济发展受限[1]。可见,产业集聚会影响地域经济,同时,地区的产业集聚往往与当地的品牌产业相联系,从而发挥地域优势。
二、产业集聚与我国地域差异的基本联系
产业集聚度是反映产业集聚状况的重要指标,准确测算产业集聚度对了解产业集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各产业发展具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生产要素对不同产业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准确测算产业集聚度,需从生产要素角度入手。所谓“产业集聚”,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和利益,部分产业或者相关产业集中到同一地区或区域,实现资源的共享,保证生产效能的最大化,在投入成本最小的基础上,保证最大利益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劳动力的转移,人才资源的变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在投入资本方面的加大,国家政策的制定等等表现。针对我国而言,我国产业集聚水平目前正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并且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一个根本原因。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我们目前主要产业可归为三大产业,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商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致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由重视农业逐步向工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当时来说,在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了绝对优势。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以及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体现得更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中东部沿海地区为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随后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当时,为进一步带动西部地区,还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东部地区在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带动西部地区,实现中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崛起,尤其体现在制造业方面,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业集聚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因受我国地区差异的影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产业主要向沿海地区集聚,在这些地区,空间布局发生变化,产业机构的调整,高端技术人才的引入,资金的投入,大大促进了本区域的发展[2]。当然,由于人才资源的集聚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使其对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这便产生了竞争机制,本地区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局面,必然需要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竞争优势。在引进高端技术人员的同时,对于基层员工也有了更大的需求,产业集聚直接带动劳动力的转移,这一现象为我们研究劳动力的具体流向与产业集聚之间的联系提供依据。中国地区之间的不同差异,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实力在于人员提供的劳动力,在于劳动力的具体流向,产业集聚的地方恰恰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这也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充足的潜在剩余劳动力供给,为我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中立足提供了劳动力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表现为在世界产业大转移背景下,我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涌现,逐渐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特点。
三、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降低成本,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
一个成功的企业,发展理念必然是在不断追求保证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投入成本降到最低。而产业集聚在这一方面也具有深刻体现,一般而言,对于企业来说,产生企业集聚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采,以便获取经济利益,对于原材料的直接开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的廉价劳动力,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支出。第二,受到规模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规模方面,产业的集聚主要是相关专业比较强的企业聚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所有都是专业人员,降低管理上的成本开支,减少因专业性不强,导致增加的沟通成本,将专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减少管理费用,降低经营开支。二是在企业外部规模方面,和内部相反,在专业性不强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企业自身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企业自身的均衡发展。通过产业的集聚,实现一定区域的互补模式,实现该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总之,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规模经济优势,市场拓展与地方专业形象建设的规模经济优势,企业间专业分工与协作的优势设备和原料的集中供应与配套服务优势,以及为客户提供服务和配套能力的优势。另外,由于同业集聚,设备可以轻易转手,从而降低转产的沉淀成本和市场退出壁垒,极大地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吸引优秀人才,打造高效服务质量
产业集聚对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一般而言,在集聚劳动力市场,吸引高端专业人员以及打造高效服务方面,产业集聚发挥关键影响。产业的集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保证优秀资源的共享。在产业集聚的地方,优秀人员集聚于此,知识的交流和传播,使其所有的人员都从中受益,这种知识的高效流通,使人们在互相学习中,相互竞争,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活力,保证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对本地的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其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吸引优秀人员进入本地区,在产业集聚的情境下,基础设施的完善,大量资金的投入,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在各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的前提下,对于人才的引入起到重要作用。其三,在产业集聚区,由于蕴含大量的人力资源,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产业之间相互连接,某一行业发展壮大,必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第三服务业的良性发展。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直接延伸到其他产业。各产业之间的联动作用,直接使企业之间产生内部的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在同行业中占据有利位置,不断促进各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共同进步。
(三)打造地域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的集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在地域方面,产业的集聚往往以地域的品牌产业为具体体现。第一,打造地域品牌。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具有自己的产业集聚区,而在此区域内往往具有代表本地区的地域品牌,以发展区域经济为基础,建立本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域,地域品牌往往与经济相联系。通过打造地域品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域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打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灵魂,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从内部改变传统的理念,一个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对于本地区的产业集聚起着关键作用。当然,在一个企业中,有人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一定是具备一定的企业精神,带领整个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有优良企业精神的企业,必将带动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为整个产业的水平提高提供有力保障。第三,政府的制度支持。政府部门是领导整个行业的核心力量。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的集聚提供制度保障。政府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比如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资金上的投入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引入,将本地区直接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地[4]。各种资源的有力配合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使整个行业保持良性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对整个区域的产业集聚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起到关键作用。交通便利对于本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必然会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必然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5]。西部地区交通不够便利,对产业结构的集聚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因此,为进一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做出合理调整,通过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产业的集聚,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整体发展,为保证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于缩短中西部地区差异,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西部地区的地域特色,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中部地区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的结构更为合理。基础设施上完善,交通上便利,加强了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产业集聚效应使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加强了合作交流。为带动两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整个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产业集聚是各种资源高度集中的具体表现,是将同属行业中各种人力、物力高度集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整体效益,对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产业集聚为西部地区带来更多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汇聚于此,提高了本地区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市场,进一步加快了市场一体化进程。
四、结语
从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在产业集聚性较强的地区,经济实力相比较强。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因素影响,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中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西部地区相对缓慢的局面。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尤其是沿海地区更为明显,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实力偏弱。因此,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进步,保证中、东、西三部协调发展,在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基础上,促使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确保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定优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创造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