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刍议

2023-09-03王振宇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审计工作证据

王振宇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可以引导国家审计工作逐渐走向成熟。构建科学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充分掌握国家审计活动的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加快我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是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加强逻辑性

我国国家审计理论逻辑链的基础是国家审计知识,同时系统性、科学性等也是其重要特点,简单说就是在完善国家审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强的理论体系[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为实践指明方向。因此,国家审计必须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用实践来进一步丰富审计理论体系。由此可见,掌握审计理论知识,构建逻辑性、体系性较好的审计理论知识体系,对于推动思维认知的全面化、具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政治学为主体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内容都与国家审计有关,而政治学则有利于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国家审计的实质[2]。国家审计的直接作用是监督和约束国家的经济运行,其本质在于促进公共资源依法高效分配使用和公权力规范高效运转。由此可见,监督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约束、引导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避免各种贪污腐败、滥用职权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是国家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职责。

(三)坚持求同存异

我国关于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探索始于1980 年,其中探讨的重点内容是国家审计的目的、程序、规范等[3]。然而,学术界一直未就该问题达成一致,建立国家审计理论的系统性体系,尤其是关于审计对象、目标、任务等问题,时至今日仍存在分歧,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需要客观总结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方面的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问题,并根据求同存异原则,搭建起国家审计制度体系的框架。对于那些并未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再继续深入分析、总结,从而尽可能达成一致。

(四)注重体系研究

理论体系化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作为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内容的国家审计理论,是否拥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严格按照其内在的层次、结构等形成一个有序的组织和整体,进而发挥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是事关国家审计发展的关键一环。加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化建设,对于发挥国家审计理论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促进审计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路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立足我国国家审计工作实际,遵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方向,不断完善审计实践模式,从而使审计理论更好地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理论体系,还需要将社会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突破既有理论框架的限制,立足审计实践,全面、客观而深刻地认识各种审计现象,从而全面解决国家审计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一)基于辩证唯物论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思路

国家审计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取决于国家治理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前提和依据。所以,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保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人员应恪守审计理论和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将各种审计手段的优势进行综合,全面提高国家审计的水平和质量。

1.基于客观独立坚持实事求是的国家审计原则

国家开展审计活动的初衷是监督,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功效,实现科学监督,就必须坚持科学审计[4]。国家审计真正实现客观独立,才能使国家治理获得客观依据,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立足于唯物论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也才能实现审计与唯物论的有机结合,从而坚持住国家审计的立场不变。审计活动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找规律的过程,审计活动必须是客观的。审计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审计原则,得出的审计结论也必须是客观、理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审计活动必须始终保持客观、独立,将实事求是贯穿审计活动之中,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国家治理现状。

2.基于恪守道德底线坚持自发自觉的国家审计原则

国家审计活动的依据和基础是相关审计理论和制度,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认知等会对审计活动产生各种影响[5]。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国家审计的成效,首先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较为系统的审计法律、法规,但实际上并未实现对审计活动的全面覆盖,仍存在一些漏洞。各类审计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审计法律。为了提高国家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审计意识,用审计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确保我国审计工作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二)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思路

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从出现到形成,整个过程都富含审计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事事存在、时时存在,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就必须从联系、矛盾和发展三个方面着手。

1.将联系观应用于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客观性。因此国家审计工作中需充分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理论,重视抽样审计的价值,既要看到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更要认识到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证据链条的作用[6]。同时,为了构建更加成熟、系统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应摒弃传统的单一审计方法,重视审计证据的基础性作用,将各环节、各程序中发生的审计证据作为审计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用审计证据链条来推动审计目标的实现,以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根据联系论,任何事物整体功能的发挥都是由事物关键要素的功能所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使得国家审计活动不论是覆盖面还是内容,都已经越来越丰富,审计活动的压力也随着加大。因此,为将联系观应用于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科学界定国家审计抽样范围,运用合理的审计抽样方法,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和便捷性,提高审计效率,从而确保审计结论更加科学。

2.基于矛盾论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矛盾无处不在,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国家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实践中既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从而使国家审计活动更加具有中国特色[7]。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加快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国家管理职能和效率。所以,要在区分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使国家审计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解决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为了加快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我们要对矛盾的普遍性有一个充分认识,切实提高国家审计的质量、效率。因此,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全面认识国家审计工作,积极解决现存的及潜在的矛盾是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步骤。国家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因此需要处理好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需对审计沟通有深刻认识,及时、高效沟通审计问题背后隐藏的相关规律性问题,通过构建问题解决模型来为后续国家审计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同时,在深入探索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流程时,牢记任何矛盾都是发展、变化的,要确保国家审计理论与时俱进,以便能够跟上审计实践发展的步伐。

3.基于发展论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审计工作是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而发展。当前我国审计工作正积极向服务职能转变,以更好地发挥我国审计的价值[8]。我国国家审计与国外审计二者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差异,正是这种发展、变化的特性,推动着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慢慢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旧的事物必然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审计工作,将新的审计技术应用于审计实践,为审计理论的创新创造新的空间。构建完善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需要较长时间,且要不断地在审计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可见,构建系统、成熟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需要经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最终实现质的变化和提升。

(三)基于认识论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规律性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密码,因此从哲学视角深入探索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指明方向。国家审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是审计人员分析、总结审计证据,进而得出审计结论、审计判断的过程。由于认识水平的发展变化,国家审计正慢慢由浅入深,从片面逐渐走向全面。因此,立足于认识论的相关规律,分析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

1.从本质出发探究国家审计实践的基本规律

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国家审计是审计人员通过审计证据来形成对审计对象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审计证据、审计理论、审计方法是审计的基础,审计人员不能将个人想法掺杂其中。国家审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法定性主体为特定客体,并利用审计证据来形成具体认识的一个过程。根据我国审计相关法律,审计主体是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而审计客体则是既定事项,审计内容则是在审计实践开始前确定,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国家审计受限于审计方法、审计证据等因素,因此特定的审计活动可能会出现反复,最终确立审计结论。同时,国家审计实践还要充分利用认识的规律性,在全面收集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及时转变审计模式,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审计工具和审计办法,深入了解审计规律。

2.从认识的局限性出发客观认知国家审计实践结论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证据等相关因素,直接影响着国家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因此,需要客观接受认识的局限性,进而客观认识审计结论,并实现对审计结论的精准应用。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审计规律、审计规定等,以保证审计程序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既避免简单化,又能确保审计程序的规范化。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立足于审计准则的要求,从而确保审计结果是真实的、客观的,以免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审计结果总的来说就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证据采用科学审计方法而得出的审计结论,但是其中涉及的因素较多,这必然会影响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为了尽量弥补这个短板,降低审计中出现问题的概率,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已迫在眉睫。

三、结语

当前,我国在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作用,从而推动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构建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国家审计具体实践,并根据国家审计的原理、立场、应用规范等相关内容,实现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全面优化。国家审计还需不断创新思想和方法,全面总结既往审计实践经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审计工作证据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