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023-09-03陈肖
陈 肖
(广东太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800)
一、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房地产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资金规模也不断扩大。 并且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资金管理逐渐成为影响建筑企业开展各项工作、项目的重要因素。 当前,“资金紧张”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济建设的关键问题,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制约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为此,我们需要在明确资金管理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 资金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资金管理主要指对企业资金的使用与来源进行考核、监控、支配、规划等,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来源”,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主要包括专项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及固定资金管理等类型。 其基本内容是通过投资计划或决策,构建资金分管与使用的责任制,监督并检查资金的使用状况,考核资金的使用效率。 旨在保障资金供应,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得到有序、全面、顺利地开展;规避资金浪费,提出资金使用建议,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及生产水平的提升。 其基本原则是划清专项资金、流动资金、固定资金的使用界限,以避免相互流用;制订并实施计划管理,根据国家要求及经营决策科学使用资金;遵循“分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资金使用责任机制,引领企业各部门节约、有效、科学地使用资金;遵循“群众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分工,以提高资金应用的实效性[1]。
通常来讲,资金管理反映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和水平,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生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视域下,我国建筑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着多元的市场挑战,资金规模持续扩大,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 因此,资金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企业的重点工作。 通过理论研究不难发现,资金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提升管理效率。 资金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资金池”作用,结合成员单位的“资金余缺”情况,及时调控归集资金,降低账务的资金沉淀,以提高资金整体的利用质量。 建筑企业通过对资金的“年管控”“月计划”“日排程”等方式,可以准确把握资金的适应状况,以推动资金的有序流转。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也能更好地掌管基层企业的财务信息,为各类决策的制订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能够提升工作水平。 在资金管理的作用下,企业可以实时管控资金的支出、收入及预算的完成、使用状况,让各类业务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提升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水平。 简而言之,在资金管理的支持下,企业能够确保各类工作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降低各部门在资金上所受到的压力,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2]。
其次是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建筑企业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境遇”;资金规模的扩大,虽然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的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难度。 而加强资金管理,能够满足企业在资金的使用、节约及统筹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得健康的发展。 然而现阶段,建筑企业却面临着诸多资金管理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的实效性,为此我们需要对企业资金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三、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金管理在企业节约资金、推动企业发展、资金合理利用上,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然而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却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彰显。
(一)资金使用较为“分散”
当前,建筑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存在过于“分散”的问题,同时资金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不标准与不规范的地方。 虽然我国建筑企业制订了费用开支计划与资金使用计划,但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难以根据计划来控制资金的流向,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使用情况与开支计划严重脱节。 资金管理存在的盲区,又导致企业资金的有效运行受到制约,具体体现在费用支出与资金利用计划不完善方面。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建筑企业的费用支出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难以准确地预测出所有的项目支出,常常出现计划盲目涉及不相干的项目;由于建筑企业缺乏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没有遵循支出计划购置固定资产,从而资金支出严重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能力。 并且建筑企业的追踪费、差旅费等非生产性的支出在不断扩大,进而分散了企业资金的使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严重的资金浪费问题。此外,我国建筑企业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价、投资分析等工作,致使盲目投资问题难以被充分、有效地解决[3]。
(二)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中,很多企业都是沿袭传统的管理经验或管理方法开展资金管理的,并没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且在经营管理中,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资金管理。 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然而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缺乏对企业整体情况、实际状况及战略发展的考虑,加之后期资金管理者难以严格遵照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从而导致了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沦为形式,无法发挥其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效益提升的作用。 例如企业没有结合真实状况进行预算编制,考核依据、预算指标及计量标准也不够严密,导致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控力度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部分企业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难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组织经营和管理,从而导致企业预算难以在项目开展中充分落实。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不标准或严重缺失的问题,长此以往必将会制约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及利润提升[4]。
(三)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工程监督力度与内部管理质量“低下”的问题。 管理者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轻视了内部管理工作,从而导致自身经济收益与效益下滑,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大部分企业通常是临时搭建内部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工程结束后,内部管理部门便会就地解散,这就导致了参与内部管理的工作者无法从资金使用计划、使用标准及资金预算等角度出发去提升资金的监督、管控效能。 此外,我国建筑企业还存在权利结构单一、监督力度薄弱等问题,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难以通过组织和制度以深化对资金使用、支出的控制,容易出现各类资金使用难题。 而且在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资金监督机制或平台没有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企业内部的整体效率。
(四)资金的融资渠道狭窄
建筑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真正上市的企业比较少。 为确保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融资的方式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但由于建筑企业资金规模大、工程周期长,资金周转期也相对较长,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期与银行借贷期难以衔接起来,以致于不能做到按时归还借款,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社会信用,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成效,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难度。 为此,企业负责人应拓宽融资途径,以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因此,如何选择融资途径逐渐成为现代建筑企业主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不同,如果建筑企业不加选择地采用新型融资方式,则可能为企业后续的经济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例如民间借贷的利息较高,企业在偿还借款时,需要额外偿还巨额的利息。
四、 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建筑企业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容易使公司面临极高的财务风险,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制订或选择出契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办法,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建筑企业应从集中管理、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及拓宽融资途径等角度出发,推进企业资金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一)集中管理企业资金
建筑企业因工程款被拖欠及履约保障金等因素,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资金占用量大。 再加上其项目分散,账户较多,所以需要企业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
首先,实行统一管理。 即构建资金结算平台或中心,统一开设账户,吸纳并归集分支机构的收入,以保障资金按时、规范、安全地流动;或者统一调剂“余缺”,以提升企业各项资金的使用质量。 督促业务部门提高履约保障金的回笼效率,如果必须进行工程垫资,企业应做好各项风险评估工作,以提升资金投入的安全性。
其次,加强预算管理。 由于预算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价值举足轻重,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管理“不同账户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大对预算管理的关注力度。 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应采用全面预算的方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资金管理体系、预算控制模式,深化对预算过程的考核与监督。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企业则应采用滚动管理、审批管理及逐级编报的方式。 当预算获批后,企业不能随意更改预算内容,即便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调整的,也需要根据预算调整程序进行。
(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提高对资金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明确资金管理制度在基金管理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常来讲,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涵盖核算制度、审批制度及预算制度等,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企业可以准确地把控不同环节的资金应用情况,从而提升资金管理效率与使用质量。 譬如,在预算制度制定中,企业应明确预算的执行效果、管理办法及管理指标,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预算管理。 但针对资金管理制度在制订和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应从如下两方面出发:首先,企业应明确企业的真实情况、项目特点、行业趋势及法律规定,科学制订资金管理制度,并通过对管理效果的评价,持续优化资金管理制度。 当然,建筑企业也可以引用其他公司或国外的管理制度,但需要进行科学的本土化改造,使其更契合企业当前的资金使用特点。 其次,企业应通过宣传教育,以提高资金管理者对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通过奖惩机制,提高制度执行的效率。 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完善监督制度的方式,让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实更加规范、更加全面、更加有效。
(三)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首先,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应以“职责分离”与“授权审批”为抓手,适当下放权力,遏制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徇私舞弊现象。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构建独立的监督团队,以定期对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及专项资金进行清查;也可以通过财务信息系统或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管理模式与流程,对资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 例如,监督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对资金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再通过系统功能将不符合规定的资金使用事项呈现出来,并及时问责,从而实时规范资金的使用。
其次,企业还应优化内部管理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制订出科学的标准机制、问责机制、监督机制及奖惩机制,以提升内部管理者的监督意识,规范管理者的监督行为,提高内部管理与监督的科学性。 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多元化的监督办法。 例如财务总监制,通过对资金使用过程实施全面控制,以确保企业资金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 企业还可以制订外部追踪制,通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把握企业存贷款现状,加强对企业外部资金的有效管理。
(四)拓宽融资途径
融资是建筑企业募集资金,以推动项目实施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运转的难题。 然而传统的银行贷款存在诸多的问题,容易影响到企业后续的融资质量及项目支出效率。 为此,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拓宽融资渠道。
一方面,建筑企业应提高对融资管理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自觉整合并优化资金配置,及时归还相应的银行借款,以维护企业的社会信用。 在拓宽融资途径前,建筑企业应以银行融资为主,同时加强对资金配置的整合与优化。
另一方面,企业应在配合银行融资的前提下,拓展出适应自身发展特征与需求的新型融资途径。 例如大数据金融、P2P 借贷、众筹等融资途径。 企业还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拓宽融资途径,改善资产结构,以降低成本投入。 例如在购买大型设备时,运用融资租赁便能规避“资金一次性投入”的问题。或者企业可将应收账款证券化,降低企业资产管理的压力与风险,减少财务费用支出,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此外,企业在拓宽融资途径过程中,应协调好项目与融资机构的关系。 例如企业所承接的PPP 项目的收账款效率高,企业信用也相对良好。因此可以将“收账款”作为“保理”,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减轻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
五、 结语
资金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结合自身经营的特点,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工作,才能科学配置各项资源,才能将企业发展与资金使用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降低管理风险,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