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结合的思考

2023-09-03周沁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傅阳广东保利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存量生命周期预算编制

周沁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傅阳 广东保利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引言

高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日益增大的资产规模,日益丰富的资产种类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需要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深度融合。2021 年2 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 号),要求国有资产使用单位应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目标。2021 年5 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 号)明确指出要盘活各类存量资源,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势在必行。

一、基于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

生命周期本来是描述生物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演化过程。卡曼于1966 年首先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并于1976 年发展了该理论,目的是研究事物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并找到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运营与管理模式。1966 年,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一种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反映了商品的经济价值在市场上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1]。目前,生命周期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

(一)资产生命周期

如果将资产视为一种产品,将高校视为一个市场,那么资产从进入到退出高校,经历了配置、使用、处置三个阶段,形成了资产的生命周期。资产进入高校首先经历了资产配置阶段,细分为采购计划、采购执行、资产验收和资产登记环节。接着,资产进入使用阶段,按照不同的使用方向可分为自用、出租出借或对外投资。自用是指高校为了教学、科研活动而使用的资产,资产用途主要有行政办公用、培训教学用、科研用及后勤保障用等。出租出借是指高校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等主业主责的前提下,将在一定时期内无法调剂使用的国有资产以有偿方式让渡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对外投资是指高校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债权或股权投资的行为。最后,资产无法使用时,进入资产处置阶段。资产处置阶段又分为处置申请、实物处置、处置收入上缴环节。至此,资产从采购计划到验收登记,从自用到出租出借,从处置申请到处置收入上缴,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校因资产数量大、种类多、生命周期长、存放地点分散、使用人员广泛等特点,资产管理工作难度更大,也成为高校长期的、持续的重点。

(二)预算管理周期

高校预算是指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从编制、执行到核算、报告、绩效评价,也形成了预算管理周期。高校预算按照“二上二下”的流程编制,之后至上而下地下达预算批复、预算通知。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收入作为预算支出的保障,要求各单位建立预算收入责任制度,确保预算收入目标顺利完成;预算支出则要求严格控制在下达的预算额度范围内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禁止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中还会进行会计核算,执行完毕后会进行年度决算,并开展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履职效能和管理效率进行评价,为下年度预算编制作参考。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一)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

纵观资产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始终相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高校想要高效运转、盘活存量资产,需运用增量资产进行调控,而增量资产则需通过资金预算实现。同时,增量资产又受到存量资产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反向激活现有的存量资产[2]。因此,预算管理与资产的存量、增量管理具有一致性。高校资产配置是否合理由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决定,因此细化完善的预算管理是优化资产结构的前提。另一方面,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资产管理反映高校的实物资产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存量,决定高校的流动资金增量,也是实施预算的重要基础。因此,预算管理依赖于准确的资产存量信息。

(二)不同资产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关系

在资产配置阶段,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上。按照“先定事项再议经费、先有项目后有预算”的预算编制要求,增加资产必须先确定事项,基于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存量资产情况,做出采购计划,再根据资产配置标准,科学合理地申报预算。按照“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没有预算不得执行”的预算执行要求,先要编制资产预算才能执行资产购建,没有预算不能购建,这样能有效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资产验收后,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并完成资产登记,避免了资产游离账外,也为日后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提供基础信息。

在资产使用阶段,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上。如果资产配置是预算执行的前期体现,那么资产使用则为预算执行的后期体现,它更长期、持久地反映了预算的执行情况,反馈了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资产使用分为自用、出租出借或对外投资,资产自用体现出资金通过实物形态在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效益;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则是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体现,是预算收入中国有资产收益的保障。无论是资产自用效益还是资产出租出借收益或对外投资收益,最终都通过绩效评价反映出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控,提高预算能力,促使高校资金合理利用。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路径

(一)深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思想

高校目前的资产管理存在“重增量、轻存量,重资金、轻实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3]。预算配置时,各部门争抢预算,没有充分考虑存量资源,也缺乏资产共用共享意识,导致资产重复购置,甚至闲置。要深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思想,就要至上而下地推行存量控制增量、资产共用共享、人人管理资产等理念。资产管理部门应统筹全局资产,准确掌握存量信息,包括资产类别、数量、用途、分布、成新率等具体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基础信息,为预算批复提供依据。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建立资产共用共享机制,宣传资产共用共享思想。充分掌握各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和需求,及时做好资产调配工作,全方位发挥资产效能,促进学科间横向合作和跨界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各部门应从领导开始,至上而下地倡导“能用则用、共享共用”的节约意识。在摸清存量资产的前提下,通过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存量资产效能。资产使用人应树立“无项目不预算,无预算不执行”的预算管理意识,对于确需新增的资产,应充分做好项目论证,制定中长期计划,防止短视行为。有了项目,再根据配置标准将预算落实做细。资产使用人应强化、内化“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意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注意保管、保护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机制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在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核算、领用、使用、维修、盘点、处置等环节的规定,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并融入到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中;明晰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使用人的责任,将监督责任、管理责任、使用责任落实到人。在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预算编制原则、要求和流程,强调存量资产和资产变动信息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预算审核的标准,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二是加强部门分工协作。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预算管理,均需采购、资产、财务和使用部门参与。一方面,各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采购、验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登记、调拨、出租出借、处置等;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核算、预算的编审、整体绩效考核等;使用部门则全程参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各部门又要加强协作。在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阶段,使用部门根据需求提出采购申请、编制部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使用部门预算,基于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存量资产信息,进行预算审核;采购部门根据批复执行采购任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登记;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在资产使用、处置阶段,使用部门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提出调配、处置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监管,审核调配、处置申请,并实施处置;财务部门对出租出借收入、处置收入、对外投资收益进行核算和监管。从预算编制到执行,从资产配置到处置,环环相扣,需要各部门紧密协作。三是优化绩效考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资产支出额、增长率、使用率、处置额、资产信息完整性等方面加强对资产的绩效考核[4];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通过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产生的效益,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寻求改善措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5]。

(三)落实将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

为落实国发〔2021〕5 号要求,加快推进将资产管理、决算和报告、直达资金管理预算执行报表等业务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部于2022 年1 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将资产管理、决算和报告等业务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通知》(财办〔2022〕2号),要求统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标准化信息登记与管理,将资产管理嵌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业务环节,实现一体化管理。落实标准化信息登记与管理方面,高校应按照最新的《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4885-2022),更新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分类代码,调整存量资产数据相关信息,建立标准化资产卡片,为预算编制、会计核算、政府财务报告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提供统一、标准、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将资产管理嵌入预算业务环节方面,应加强资产申报、采购、登记、使用、调配、处置、盘点等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通过预算编审、会计核算、报告报表等加强对资产的监督,努力实现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四)加强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是实现资产动态化、精细化管理,预算全程监管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主要利用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在资产配置阶段,主要利用采购系统对采购需求、采购方式、合同、验收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实现了资产从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留痕;在资产使用阶段,主要利用资产管理系统动态监督资产使用情况,实现了资产从登记到处置的全过程跟踪;财务系统则对资产在配置阶段的付款、使用阶段的价值变动和处置阶段的残值收入等进行会计核算,为决算提供基础信息。如果将三个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将形成统一、标准的基础信息,并更有利于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采购信息中的规格型号、供应商、数量、单价、送货地点等信息和合同、发票、清单、验收等材料直接推送至资产管理系统,不仅避免了重复填写,还统一了基础数据,实现了数出同源;资产系统中的资产分类、资产用途等信息直接推送财务系统,为核算提供了依据;财务系统中的入账日期、凭证号、入账人等财务信息反馈至采购系统、资产系统,方便查询支付进度,核对账务。更重要的是,采购系统中的预算项目信息推送至资产系统、财务系统,有利于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资产是否按照配置标准和预算批复执行,是否存在超预算甚至无预算配置等情况一清二楚。为防止支付阶段更换预算项目,还可以在采购系统中根据预算批复直接设定预算项目卡号和支出金额,并在财务系统中冻结相应的预算金额,直至付款完成。另外,人事系统、OA 系统等也可以和采购、资产、财务系统对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全方位实时共享。

结语

从资产配置到资产处置,从预算编制到绩效评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辅相成。加强预算管理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加强资产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深入理解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着眼于盘活存量资产与预算配置的理性选择,通过深化思想、建立工作机制、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等途径,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深度结合,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资产效益,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存量生命周期预算编制
动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