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2023-09-03刘巧玲甘肃省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甘肃定西743027
●刘巧玲 (甘肃省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 甘肃 定西 743027)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口疮,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后,主要表现为口唇出现红色斑点、脓疱,导致羊口唇发生溃烂,严重影响羊正常采食,严重时会导致羊身体衰竭死亡,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如果发病后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将会连续多年呈周期性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力度。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致病病毒为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ORFV),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ORFV的形状为砖形或者椭圆形。病毒表面为绳索状结构,呈八字形交错排列,表面覆盖一层薄膜[1]。该病毒可以在牛、羊肾脏细胞、睾丸细胞中繁殖生长,导致细胞出现严重的病变。病毒在脱离宿主后依然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病毒随着结痂组织脱落暴露于自然环境下,一般30~60 d才失去传染性。如果将干燥结痂组织置于低温冷冻条件下,组织内的病毒能够存活数年。这也是羊传染性脓疱病能够在养殖场中进行周期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ORFV对热环境较为敏感;60℃条件下,30 min病毒即可失活。在64℃条件下,20 min病毒即可失活。此外,ORFV对常用的消毒剂也比较敏感,2%~5%的热氢氧化钠溶液、10%的生石灰乳等均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杀灭病毒。
1.2 易感动物
牛、羊均属于传染性脓疱病的易感群体,山羊和绵羊最易感。不同年龄段的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后发病周期以及临床症状存有一定的差异。相较于成年羊,羔羊更容易感染传染性脓疱病,且症状表现也更加严重,死亡率较高。3~6月龄的羔羊最易感染,且病死率极高。
1.3 传染源与传染途径
患病羊、带病毒羊是主要传染源。患病羊痂皮组织,通常有大量的ORFV,这些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持较强的传染性。患病羊的痂皮组织会对周边的场地、水源、饲养用具、饲料等造成污染,易出现接触传染。ORFV还可以通过伤口组织进行感染,在短时间内造成疾病快速传播。
ORFV属于一种条件性病毒,如果羊群身体健康,且有着较强的抵抗力,不存在严重的黏膜损伤,ORFV传播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如果羊群身体抵抗力比较弱,养殖密度相对较大,环境卫生较差,羊体表有损伤,则感染风险较高。在饲喂方面,饲料适口性较差,质地相对坚硬,缺少必要的软化处理,羊在采食时,很容易造成黏膜损伤,也易感染。
1.4 流行特点
羊传染性脓疱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季节属于高发期,第一次发病后如未全面彻底地消毒,后续会周期性发病。
2 发病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潜伏期比较短,一般3 d左右即可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羊的口部、唇部皮肤黏膜出现明显的结痂以及丘疹,这也是羊传染性脓疱病被称为羊口疮的原因[2]。发病初期,羊的口唇部位会出现红斑,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斑不断蔓延,并逐渐变成黄色斑点,并在发病部位结痂。一些羊会出现体温升高症状,一般在40~42℃,病羊的口腔颌面脸部位还会发生溃烂,导致羊疼痛难忍,不敢张嘴,影响正常采食,短时间内膘情迅速下降,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者发病溃烂部位会化脓,引起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继发性感染,口疮症状加重,最终身体衰竭死亡。羊传染性脓疱病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四肢发生病变,导致羊行走困难,这一症状在绵羊群体表现明显,一般单独发生,很少与口唇病变同时发生。
从症状类型来看,羊传染性脓疱病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2.1 唇型
这种症状类型最为常见。如果症状比较轻,一般14 d左右患病部位将会结痂痊愈,痂皮自然干燥、脱落;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羊口唇会发生严重的溃烂,伴有发热症状,病情反复。发病初期,病羊的口角周围、鼻镜处会出现红色斑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点会变成丘疹和小结节,最后形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生成疣状硬痂,结痂处为黄色或棕色,痂皮会自动脱落。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病羊的患病部位会反复发生上述病变,痂皮增厚,还会逐步从口唇蔓延至周围,甚至一些病羊的眼睑、耳廓等部位也会发病。痂皮增厚还会导致皲裂、出血。病羊的整个唇部肿大隆起,呈桑葚状,严重影响病羊正常采食。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继发感染症状,如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病原菌等,导致病变位置的深部组织出现化脓,病羊咀嚼吞咽困难,影响病羊采食。还有的会诱发肺炎,引起发热,最终身体衰竭死亡。
2.2 蹄型
该类型的羊传染性脓疱病在绵羊群体中比较常见。一般单蹄患病,引起病羊跛行,行走困难,严重时会卧地不起。病羊的蹄端冠部、叉部等部位会出现水疱和脓疱,随后破溃,引起严重的羊蹄溃疡。羊蹄也很容易感染其他细菌,出现继发性的肌腱或关节的化脓、坏死,严重时会出现腐蹄,导致病羊瘫卧在地,无法正常行走。
2.3 外阴型
外阴型相对少见,相较于公羊,母羊更易发病,尤其是哺乳期母羊,多因病羔吮乳而感染。病毒会侵入母羊乳房,导致母羊乳房、乳头部位皮肤有脓疱和红斑,后续会形成淡黄色痂垢。病羊阴部感染后引起脓性溃疡、阴道分泌物增多。公羊患病后除了会出现脓疱、溃疡外,还会导致公羊的阴茎、阴囊鞘出现肿胀。
3 治疗方法
3.1 对症治疗
如果病羊的口腔病变较为严重,已经影响了病羊的正常采食,为避免病羊死亡,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加强营养补充。可以采用维生素B 120 mL+维生素C 20 mL+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50 mL+头孢拉定0.8 g+肌苷200 mg+ATP 200 mg,混合后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3 d,即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避免羊只出现继发性感染,可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针对尚未发病的羊,则需要实施紧急免疫接种,选择使用传染性脓疱病弱毒冻干疫苗,剂量0.2 mL/只,口腔黏膜内注射。
3.2 做好创面清洗工作
针对蹄型病,需要采用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蹄部,每天浸泡3次,每次间隔6 h。浸泡时间1 min左右,确保药液可以抵达病灶深处[3]。第2天用土霉素软膏或3%龙胆紫溶液涂抹患部。针对外阴型、唇型,则需要对患病部位的痂皮进行集中清理,然后用0.2%KMnO4溶液冲洗创面,再采用5%碘甘油涂擦创面,每天涂抹3次,直至痊愈。
4 预防方法
4.1 定期消毒
病羊需要集中隔离,采用10%石灰乳、1%苯酚溶液、2%热火碱等消毒药对羊舍、饲具、场地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由于ORFV能够长时间存活,因此必须要保证清洗消毒的彻底性。同时还应注意,羊传染性脓疱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因此针对病死羊以及排泄物和污染物等,需要做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羊所在的圈舍以及附近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从根源上消灭传染源。
4.2 坚持自繁自育
羊传染性脓疱病本身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因此需要治疗为辅,预防为主。应坚持自繁自育,尽量避免从外地购买种羊。如果需要从外地购买种羊,注意不能从疫区购买。针对新购进羊,应严格检疫,到场后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在确保无病后再进行混养。在此期间,注意使用多种消毒药物交叉清洗、消毒,防止疫病暴发。
4.3 加强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一方面,应根据羊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考虑不同季节温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日粮原料,科学配制,确保营养平衡全面,在饲料中加入各种维生素,同时补充微量元素,提升羊群的身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对一些硬质饲料进行软化处理,防止羊只口腔黏膜部位受损伤。剔出饲料中带刺硬物,加喂舔块等,以减少羊只啃土啃墙,避免其口腔黏膜受伤。
每天打扫羊舍,及时清除羊粪、残余饲料,定期进行羊舍消毒,保持羊舍干净卫生整洁。每天定时通风,防止细菌滋生。
5 总结
羊传染性脓疱病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要加强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力度。一方面,要做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另一方面,应加强饲喂管理和卫生管理,降低羊疫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