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施化肥农药 实现增产增效
2023-09-03李秀平
李秀平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物生产环境课程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在化肥农药减施情况下实现作物增产增效,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解决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团队长期扎根生产一线,2012 年起在广东粤西、粤北等地开展《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与推广工作,为广东“双减”政策下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一、培养素质过硬和技术一流的行业技能型人才
作物生产环境课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原则,着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突出技能训练,按照“项目式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教学安排”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融合工作任务、技能训练紧贴生产实际、培养过程立足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广东南亚热带垦区农场技术人员、生产队长、农业职业经理以及茶艺师、观光农业企业部门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知识结构为导向,构建“场校合一、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全程实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发作物生产环境等课程,积极构建“校中场、场中校,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将我国为全球粮食安全生产作出的巨大贡献,空间站建设、嫦娥五号的月球取土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化肥施用的双面性,化肥施用不是越多越好,尤其在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辩证思维的意识。
二、开展化肥农药减施服务,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012 年起,课程团队带领学生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对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包括间套作、轮作及秸秆还田、施用土壤修复剂、水肥一体化栽培等,并进行示范推广和指导生产。截至2022 年,与示范前的本底相比,甘蔗基地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炭基生物有机肥和蚯蚓粪替代以后,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31.5%,化肥氮利用率提高15.6%;采用生物防控技术以后,化学药剂减量42.3%,农药利用率提高近18.9%。2012 年起,在甘蔗的高产、高糖方面取得显著的突破,产量每亩增加0.5 吨以上,糖分增加0.5 个百分点。截至2022 年,在粤西地区累计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2 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累计达5 万亩,同时,在皇竹草、蔬菜、果树等产业开展了新技术试验。近10 年内培训20 000 人以上,完成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项目50 余项。
三、加强团队建设,深化“双减”研究
针对南方红色土壤酸化、低磷、铝毒、板结等现象进行深入探究。近年来,李秀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 项,授权专利30 余项,项目共形成成熟共性技术10 项,包括减肥技术3 项、专业新型化肥产品2 个、减药技术3 项、专业新型减药产品1 个、水肥药协同共效及高产栽培技术1 项,建立双减模式。
团队负责人情况介绍:
李秀平,博士(后),教授,毕业于日本冈山大学。广东省(市)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广东省甘蔗协会常务理事,一级花卉园艺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农业部科研项目等近20 项。公开发表论文50 余篇,授权专利22 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4 项,参与育成大豆新品种2 个。主持成立了“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教学名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