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3姬厚山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山东转型

姬厚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银行业作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山东在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宗旨,把现代科技作为赋能金融的手段,紧扣传统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拓展应用场景,积极应对数据保护、风险溢出等新挑战,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

一、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转型方向

金融与实体经济具有共生共荣的关系,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不能背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1]。山东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宗旨,把现代科技作为赋能金融的手段,紧扣区域战略定位,推动科技应用能力内化为行业竞争力,拓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方式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赋能乡村振兴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常年居全国首位,农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安排给山东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山东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于是,全省金融机构开始稳步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拓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21 年底,全省28 家银行成功申报开发了46 个金融科技赋能试点项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解决了一系列金融支农难题。比如,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采集蔬菜种植、交易数据,结合寿光市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涉农数据,为蔬菜合作社、农户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日照银行基于大数据技术搭建农产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农产品收购、二维码扫码溯源、农资购买实时补贴等功能,为农户及涉农企业提供支付结算、惠农信贷、专属理财等服务。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方面,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推动银行机构研发推广烟台“苹果平台”、潍坊“畅e 智慧生姜管理平台”等能够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全链条、一体化服务的支付综合方案,不断提升农村支付服务对农村经济的契合度。

(二)推进数字信贷

长期以来,获客难、管理难、成本高等难题制约着传统金融对小微主体的服务能力[2]。山东有小微企业400余万户,有贷企业仅18.6 万户,占比不足5%,此外还有900 万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问题。山东将推进数字信贷作为拓展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方向,努力发挥数字技术助推金融服务下沉的作用,推动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以数字化促进审贷放贷流程智慧化再造,降低研发、运营、风控成本,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数字授信支持,提升融资服务效能。截至2022 年2 月末,山东有贷企业和个人户数近2 600 万,比2019 年末增加600 余万;从2021 年看,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5 万户,其中有贷市场主体增加43 万户,占比18%。小微企业的授信效能显著增强。

(三)注重服务效率提升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金融业务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开启了更具效率、更加智能的金融时代[3]。山东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各银行机构加快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手工对账、人工审核、纸质流转等流程转为线上,实现数字化运转无缝隙衔接。比如,许多银行加快智慧审贷,贷款申请从按月计算到当天审批,甚至实现秒审秒贷。此外,服务智能化、个性化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比如,发挥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势,打造“可交互、有温度”的智能金融产品;在身份验证环节应用虹膜识别、声纹验证等,用户只要眨下眼、说句话就可以完成验证。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四)促进民生互通

金融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获得跨界服务其他领域的领先优势。山东银行机构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金融服务融入社会民生之中。在政务服务方面,衔接数字政府建设战略,推进金融系统和政务系统融合互通,建立“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社保方面,山东有6 家银行与社保部门合作,通过手机银行向群众发放社保卡,群众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进行缴费、查询、报销等。医疗方面,山东医保结算体系通过银联网络,可以实现医保个人账户异地就医购药。

(五)强化金融风险防控

山东银行机构注重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化风险管理模型,将智能风控嵌入业务流程,甄别高风险交易,实现可疑交易自动化拦截,提高了金融风险识别与处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除一般信用风险防控外,还运用现代技术有针对性地防控道德风险,如山东银联与有关银行合作搭建了小额票据贴现服务平台,对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多方校验。在账户监管与服务方面,上线运行山东省银行结算账户信息管理系统,支持省内银行在线实时共享政府部门涉企等信息,提高了银行核验企业和个人客户身份效率。同时,系统可对16 种异常开户情形进行自动监测并设有“风险信息共享”模块,有效提升了全省银行对账户风险事件的研判及处置能力。

二、强化数字思维,全面塑造银行机构数字驱动能力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变革[4]。在山东实践中,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实施“数据+技术”融合发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组织体系、科技标准等方面建设。

(一)推动数据有序共享共用

数据已经成为和劳动、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发挥数据要素的倍增作用,必须深化数据综合应用,让数据在安全规范的渠道内高效流动。山东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银行机构普遍加强了对内外部数据的整合运用,高标准建设数据中心。政府部门掌握的涉企数据长期存在查询难、共享难、数据质量不适应金融业务要求等问题,为打破这一“数据烟囱”,金融管理部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夯实了多维数据基础。从省级维度看,“山东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为全省金融机构服务,目前已完成人社、环保、市场监管、发改、电力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从地市维度看,实现以市、县为单位归集的数据,在区域范围内共享共用,形成特色化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在市场中居于枢纽地位,金融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是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等建成运行,有效服务金融市场业务的电子化升级;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大小额支付系统、二代国库信息处理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上线运行,架设起资金交易“高速公路”;在信用融资领域,动产融资服务平台、二代征信系统等正式运行,加速了新时代信用融资体系建设。山东金融管理部门针对金融运行中有关问题,加大一系列专项业务信息系统的推广,比如针对纸质票据诈骗等问题,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组织全省具有票据业务的法人金融机构全部接入;针对涉外企业贸易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等。

(三)探索银行内部组织架构改革

数字化转型使银行业务供需两端都产生了新变化。总体看,需求端更加个性化、碎片化,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供给端更加突出面向角色、面向场景,对个性化定制的要求相应增强。适应业务特征的变化,要求增强业务部门和技术等部门融合联动,以数据和技术为媒介,达到集成使用数据、快速响应市场、持续创新产品的目标。山东银行机构进行了积极探索,总体上推进组织架构向扁平化、融合化、快捷化转变。有的银行更加注重平台支撑,增强一体化运用平台的基础通用性;有的更加注重部门间融合,推进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向业务功能单元升级。

(四)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

金融标准是金融科技发展应用的准绳。山东注重加强国家金融标准推广运用,扎实做好相关金融科技运用的标准认证工作,防范技术滥用,特别是把安全可控作为重中之重,为金融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比如,在声纹识别的应用推广中,对安全认证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所有开发项目均符合安全标准,为视力障碍等群体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

三、坚守科技伦理,探索以公平普惠为导向的金融科技治理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大幅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对安全、公平等带来冲击。山东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如何深入贯彻科技为民导向,更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课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

在信息化背景下,数据的价值被重新定义,改变了数据管理方式,大量敏感信息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下,金融消费者面临隐私泄露、数据被过度采集、数据滥用等风险,严重危及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山东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数字产权,抓住采集、共享等关键环节,加强对数据的管理控制,有效避免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数据采集方面,按照“安全合规、分级分类、用户授权、最小够用”的原则,要求数据采集方向消费者明确数据采集的目的、使用方式及方位、加工利用的渠道等,对自身产生的金融数据了如指掌,将数据放进“保险柜”,有效避免过度采集数据。数据共享方面,通过应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坚持数据不出域原则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社会影响、企业权益等因素,加强数据的分类使用和共享,实现数据用而不见、价值增值,有效避免了数据泄露、滥用和篡改。

(二)推进金融服务无障碍改造、“适老化”升级

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普遍面临“数据鸿沟”问题。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2021 年末有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 400 万,占全部人口的23.6%。老年群体能不能无障碍使用金融服务,是体现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维度。山东银行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把优化用户体验、推进无障碍金融服务作为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场景,坚持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特别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要求,把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作为重要方向,坚持线上和线下齐发力,提供灵活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建立“容错型”交互机制,让老年人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温度。在线上,提供面向老年人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产品,全省147 家银行推出大字版手机银行应用程序(App),64 家银行推出带有语音模式的简洁版手机银行App,增大展示字体,简化展示颜色,提供智能语音功能。在线下,全省1.4 万台适老智慧柜员机投入使用,可智能判断老年客户,延长密码输入时间,展示关爱模式菜单,满足老年人需要。还有28 家银行推出适老客服热线,49 家银行推出手机银行App 支持智能呼叫和专属人工座席。

(三)鼓励关键技术共享共用

“赢者通吃”是金融科技的典型特征,大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明显比小银行更具优势,金融机构间的“马太效应”也愈演愈烈。从山东看,有些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跟跑吃力,甚至部分核心技术依赖于系统外包商,缺乏自主掌控能力。对此,山东倡导包容、共赢的金融科技生态理念,适时组织项目示范交流,引导大银行向小银行共享经验、技术,在不违背市场原则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共性技术、资源、服务开放共享。

(四)推进金融监管适应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却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科技公司享受了大量“监管红利”。这样不仅放大了银行机构等传统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也削弱了科技企业自发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积极性[5]。所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应跳出银行范围,在更广阔的视域内,研究涉及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监管套利、监管空白等问题,改进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必须进一步坚持功能性监管的方向,依法依规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并确保相同业务的监管强度相同。必须进一步坚持穿透式监管的方向,将持牌经营作为从事金融业务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接受完整的金融监管。必须进一步坚持反垄断监管,防止大型科技公司恶性竞争和跨界控股投资。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效能,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也让金融业更加超脱于一般行业成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仍然方兴未艾,金融业应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数字化大潮赋予的更大责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社会民生,更好服务风险防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山东转型
图说山东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