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春播
2023-09-03陈发德
□陈发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团场的连队职工来说,农业春播既播种着职工的希望,播种着职工的生活水平,也播种着职工的幸福指数。
1986 年,我在农七师一二六团九连参加工作,承包了几十亩地。那时候,我对农业春播生产之前的准备工作知之甚少。通过询问身边的老职工以后,从3 月中旬,我就着手领取棉种、地膜和农药;使用农药拌棉种、晾晒棉种、捡拾地里的棉花残秆、检查监督播前机车作业质量等各项春播之前的准备工作。
做完这些播前准备工作以后,我就开始焦急等待连队下达播种时间的通知,并密切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那时候,播种机车很少,每个连队播种时间长达20 天。另外,春季大风天气较多,一旦刮大风,就无法播种。如果播种期间遇到大风天气,那么,铺在田间的地膜就会被大风刮得横七竖八,满地狼藉。一旦已播农田遭受大风灾害以后,受灾职工就要迅速抗灾自救,立即重新播种或者人工补种。
特别是连队职工最担心的是:机车在地里耙地和整地结束后,必须立即播种,否则,地里跑墒了,就无法保证一播全苗。一旦一播全苗的希望落空,就要快速在地里进行又苦又累的人工补种,而且补种又要增加春播农用物资成本。
连队职工们深知:一旦地里没有全苗,当年种地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在连队下达播种通知以后,我和父母早晨6点钟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带上馒头和开水,便使用架子车把储备的春播农用物质从家里拉运到地头。播种机车一来到,我和父母便快速将棉种倒入播种机的机箱里面,并把地膜卷安放到播种机上。机车一启动,我便站在播种机上面仔细观察机箱里棉种下种的情况是否正常,并及时续接播种机上用完的地膜卷。在播种机后面,父母使用铁锹将已铺地膜的膜边用碎土压严实,防止大风把已铺地膜刮起来而造成膜下的土壤跑墒。
中午时分,我和父母在地里匆匆地吃个馒头、喝点开水以后,便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春播生产中。通过马不停蹄、时不我待地劳动,到了下午,我地里的播种工作终于结束了。这时候,我和父母都扛着铁锹,身体载负着腰酸腿疼、疲惫不堪往家走。到了家里,便赶快换洗沾满灰尘的衣服。
那时候,播种结束不久,连队职工就要对地膜棉进行人工解放棉苗和人工定苗,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离开了连队职工的工作岗位,先后在连队、在团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但我经常参加团里组织的“支援连队春播生产”义务劳动,而且经常采访春播生产中的连队职工。所以,我对春播工作依然是了如指掌。
我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6 年期间,连队的播种机车已经有所增加,但春播生产仍然要依靠抢墒播种的方法,才有希望实现一播全苗。播种以后,一旦遇到地墒不足的情况,就要刻不容缓地进行人工补种补水。所以,在播种的时候,连队职工们仍然是抢时间,争速度,抓墒情,快播种,这其中的含辛茹苦并没有明显的减轻。
从2007 年开始,我所在一二六团全面推广应用了节水滴灌技术。从这一年开始,全团各连队推广应用了播后滴水出苗的技术,连队职工彻底告别了“起早贪黑,争分夺秒,抢墒播种”的历史。特别是2012 年以后,各连队推广应用了超宽膜膜上一穴一粒精量播种技术,连队职工再也不用人工解放棉苗和人工定苗了。
2018 年,实行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后,连队的播种机车大幅度增加,更新换代后的播种机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播种质量越来越好。特别是连队职工完全自主选购春播农用物资,自主选择播种机车,自主决定播种时间,自主选择播种技术。
连队职工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自此,在春播生产期间,连队职工从容自若地下地播种,基本上不需要人工实施地膜膜边覆土。连队职工切身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如!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眸几十年的春播生产,连队职工从过去的紧张、繁忙、焦虑转变为现在的轻松、自如、坦然——这令人惊叹的沧桑巨变,来自于党的惠农政策,来自于兵团的深化农业改革,来自于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