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童年唱儿歌
2023-09-03刘国安
文_刘国安
我常常沿着儿时的弯弯山道,回味、默唱童年的一首首歌谣,找寻那份不曾丢弃的童真与记忆。
有人说,没有童年就没有人生,没有故乡就没有文学。于是我常常沿着儿时的弯弯山道,回味、默唱童年的一首首歌谣,找寻那份不曾丢弃的童真与记忆。
我家地处鄂州沼山北麓,梁湖南岸。记得儿时,家住小山村的我们没有多少儿童游戏可玩。放牛、爬山之际,休息、开心之时,大家最喜欢的就是聚在一起齐声唱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拿块锅巴引下来。”这是邻居家小琴教我唱的第一首儿歌。
唱儿歌大多是女孩子的专利,她们普遍比男孩子背得多,记得牢,且唱得好。记得十岁那年冬天,家乡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几个伙伴相约一起到后山去追野鸡,捉黄鼠狼。回来后小琴现场编了一首儿歌:“天茫茫,地茫茫,赶到后山捉鼠狼;黄鼠狼,跑得快,只好转头挖地菜;地菜甜,地菜香,一挖就是一箩筐。”长大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逐渐知道了黄鼠狼吃老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而地菜慢慢也成为了城里人餐桌上的健康食物。
儿歌唱出了我们儿时的童趣。我家门前有十多棵枣树。于是我们从春天起就坐在枣树下,盼呀盼,盼枣儿早点长大,盼枣儿早点长熟。我们边等枣儿长,边唱儿歌玩。歌中唱道:“枣花开,枣花黄,枣子熟了娶新娘;新娘俏,新娘美,一送送到枫树嘴;枫树嘴,在龙塘,男儿都盼当新郎。”那时小孩子唱“当新郎”是要挨打的,于是我们唱到最后一句就经常起哄。听小虎讲,起哄可以混淆视听,大人听不清楚,小孩就不会挨打了。
儿歌唱出了我们儿时的欢乐。我们村前是梁子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没有围湖造田,我们时常到湖边放牛。小伙伴们把牛放在湖滩上,然后光着屁股,打鱼的打鱼,摸虾的摸虾,钓鱼的钓鱼,“浇”鱼的“浇”鱼,其乐融融。最过瘾的还是“浇”鱼,先把水凼子用硬泥巴围着筑起,然后拿着脸盆、水桶之类使劲往外浇水,等水浇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捉鱼了。
记得有一次我与小虎、小明几人合伙“浇”鱼,“浇”了一条三四斤重的鳜鱼,可把小虎高兴坏了。他唱道:“天上星,地上星,浇个鳜鱼三四斤;鳜鱼肥,鳜鱼壮,卖个好价不上当。”那时农村很穷,小孩子捉到大鱼都舍不得吃,交给父母拿到集镇上卖个好价,换点油盐、扯点花布之类,赢得一阵夸奖,再得到几块糖粒也就乐不可支了。
儿歌还唱出了我们儿时的期盼。儿时生活艰苦,一年吃不上几回肉,于是总盼家里有客人来。我们知道,就是再穷,父母也要张罗几个好菜待客的,这样我们也能解解馋。于是大家经常唱起那首《盼客来》:“喜鹊尾巴长,上屋梁;屋梁高又高,爬树梢;树梢翘又翘,客人到;客人进了门,腊肉蛋面吃得成。”那时能吃到一碗腊肉、鸡蛋煮面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啊!
时光悄然流逝,一晃自己已迈入了天命之年。虽然工作很忙,但闲暇之际,我每每默唱起童年的一首首儿歌,总是能追忆起儿时的一件件往事,十分惬意,也非常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