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及发展建议
2023-09-02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农村局324000莫小荣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农村局(324000)莫小荣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是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联结工农、沟通城乡、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繁荣乡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找准破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乡村振兴、促进联农带农共富意义重大。
1.农产品加工业概况
浙江衢州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指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不含竹木加工业,下同)企业95 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4家、市级66家。
(1)粮油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17 家。加工方式多为物理分离等初加工,其产品市场受国家政策性储备保障,价格波动较小,发展较为平稳,但经济效益较弱。产品主要有大米、面制品、菜籽油、山茶油、调和油。
(2)茶叶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14 家。随着茶产业振兴“四茶”联动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产品逐渐从初加工往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形成以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为补充,名茶为引领,香茶、抹茶、速溶茶、茶多酚等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多品类的茶产品结构。主要有开化龙顶茶、江山绿牡丹茶、衢江玉露茶、龙游黄茶等,价格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较大。
(3)水果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10 家。加工方式正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主要为柑桔囊胞、果脯、罐头、蜜饯、果酒、香精油、果脯糖浆、柑橘果胶、桔皮色素、黄酮类化合物(胡柚宝)等,其产品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4)畜禽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12 家。加工方式主要为初加工即屠宰分切、腌制、熟食卤味,产品有腊肉、火腿、香肠、咸鸭蛋、三头一掌、不老神鸡系列等,其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
(5)蜂产品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6 家。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并存,产品主要有蜂蜜、蜂胶、蜂蜡、蜂王浆、蜂王浆冻干粉、蜂蜜饮料、蜂蜜化妆品等,市场较稳定。
(6)水产品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9 家。以物理初加工为主,主要有鱼干、鱼肉制品、冷冻鱼、鱼子酱、螺旋藻食品添加剂等,市场较平稳。
(7)蔬菜笋竹加工类 蔬菜类加工企业偏少,集中在智造新城和江山市,以简单洗净、切割、冷冻、冷菜等初加工为主,主要为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藕制品(香糯莲藕)等,产品少,市场平稳。食用笋竹加工类,集中在衢江区和龙游县,以水煮笋产品为主,其他有竹炭、竹制品、竹胶板制造等。
(8)食用菌加工类 代表性企业6 家。主要为晾晒烘干包装初加工和罐头食品。
此外,另有2家白酒酿造加工企业。
2.现状特点
(1) 加工领域不断拓宽 由过去粮食、茶、果、竹、蜂为主,逐步向精制茶、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水产、饮料、罐头、食用油等领域拓展;农产品加工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
(2)加工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95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平均达6 500 万元,固定资产平均达2 400万元,平均销售收入7 500万元,最高的12.67亿元。
(3)加工水平不断提升 立足区域优势产业、着眼市场需求,不断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步伐,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如,蜂皇浆、鱼子酱等产品大量出口,将香柚与胡柚配比加工成双柚汁饮料,成为衢州乃至全省饮料爆款,市场供不应求。
(4)配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 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主导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全市水稻、油菜籽、药材、蔬菜、茶叶、柑桔、油茶等种植面积稳步提升,蜂和水产养殖不断扩大。全市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7 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个,已形成粮、油、果、茶、蜂、渔等优势产业区块。
(5)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育快速发展 上述95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注册农产品商标758个,其中不老神鸡、开化龙顶茶、常山胡柚、恒亮蜂产品等4 个是国家驰名商标;拥有绿色食品61 个、有机农产品69 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2个。
3.突出问题
(1)体量不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亿元级企业偏少 上述95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仅1 家、占1.05%, 5 亿元以上3 家、占3.16%,1亿元以上14家、占14.74%,5 000万元以上34 家、占35.79%, 2 000 万元以上48家、占50.53%。
(2)融合不深,产业链较短 上述95 家企业种养业收入6亿元、加工业营收34亿元、休闲旅游方面收入369 万元、仓储营收330 万元、运输业营收4 万元、农资生产及销售营收7 517 万元,为农户提供社会化专业服务几乎为零。说明企业产业链几乎停留在种养殖、初加工和销售阶段。
(3)品牌不响,带动不强,利益联结不紧,标准化种养水平不高 上述95 家企业企均拥有注册商标8 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0.6 个、有机农产品0.7 个,但缺少像卡露伽鱼子酱、恒亮蜂产品等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
(4)创新不足,科技投入偏少 上述95 家企业共建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4 个,有科研人员551 人,企均5.8 人。累计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或荣誉75个,企均0.8个;累计获当前有效发明专利122 个,企均1.3 个;累计获当前有效实用新型专利371 个,企均4 个;累计获当前有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专利12个,企均0.1个。
4.加快发展建议
(1)建设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原料优质保供 按照扶持一个产业、跟上一片基地的思路,推行企业建核心基地,采取订单、入股等方式辐射带动基地,实现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动发展。要以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为抓手,创建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基地集群规模发展。
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选准主导产业和品种,重点推进柑桔、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猕猴桃、蜜蜂、渔业、油茶、笋竹等产业发展,通过专种、专管、专收、专贮、专用、专加工,保障加工产品品质。要开展传统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研究,组建专家团队或产业联盟,制定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2)大力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引领产业发展引擎 要以现代化、工业化、集群化的理念抓农产品加工业,搭好平台、拓展链条、内培外引,形成优势农产品加工集群。要按建工业园区的做法,抓紧谋划建设1 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或在工业园区内设农产品加工专区,适当降低企业入园门槛,吸引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鼓励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园,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平台载体,培育一批重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要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加销链条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等四级节点冷链物流体系。要坚持本地育和外地引相结合,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保险、技术攻关、基地拓展等问题。同时,招引一批驱动引领力强、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重大项目,每个特色优势产业至少培育1家“链主”型加工企业。
(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 要以贯彻落实省“双强”行动为契机,鼓励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形成科技创新合力,联合攻关。大力支持加工型农产品专用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研发,加快工艺改进和设施装备升级,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4)培育优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整合、宣传、保护农产品品牌,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和产品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品牌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培育发展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探索建立“三衢味”授权加工类农产品、“钱江源”授权生鲜类农产品的分类体系,设立专店、专柜,打造“名品”“爆品”。每年组织特色农产品精品擂台赛,定期举办四省边际衢州农博会,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合作,深化全国“村播”基地和四省边际品牌馆建设,注重以销促供,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切实提升衢州农业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加强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农产品品牌的专项执法。
(5)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力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发展能力。积极谋划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重大项目,争取省里政策支持。以财政税收政策为杠杆、以金融支持政策为主体、以土地保障为基点(如农业标准地改革),整合要素资源,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农产品加工业流动,发挥政策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