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干扰源精准定位方法

2023-09-02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14期
关键词:短距离超宽带干扰源

向 巍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00)

0 引 言

我国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和家用电器种类越来越多,因此诞生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超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干扰源精准定位方法,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通信在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开始占有主角地位,人们对通信速度和传输容量也有较高要求,因此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1]。

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工作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低功耗与微型化是其主要优势。其中短距离无线传输在很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它可以解决由于环境约束而不利于有线布置的问题。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是不超过1 m 时利用的一种通信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这些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维持在100 Mb/s 的范围内。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够保证数据传输速率在1 Mb/s 内。在局域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中有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蓝牙(Bluetooth)、紫蜂技术(ZigBee)、超宽带(UWB)等,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2]如图1 所示。

图1 通信定位基站

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类型

2.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之内进行短距离传输,利用该技术可以科学地识别多种多样的物体,并且可以将物体的形象展示出来,利用非直接接触性操控方式展开具体工作。射频技术主要有3 个部分,其中包括信息标签和信息读写器。射频识别系统可以有效读取数据,且操作快捷,也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多项信息传递领域,信息传递层次更加安全[3-5]。

2.2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在短距离传输中,可以传输一些语音图像,有效抗干扰,并且保证传输的质量,共享信息资源。基于蓝牙系统,可以进一步构造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搭建一个系统化无线通信网络,加强信息传输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各方面工作成本,并且可以脱离电缆展开工作,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把蓝牙技术应用于家电设备,使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操控电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蓝牙技术投放的成本量相对来讲比较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进一步提高远距离的信息传输效率[6,7]。蓝牙技术示意如图2 所示。

图2 蓝牙技术

2.3 紫蜂技术

紫蜂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控制延时率,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投入成本,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移动设备中,利用紫蜂技术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并且有更加精准的定位功能。紫峰技术还有庞大的储存容量,广泛的应用范围,比如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医疗领域以及军事领域中,应用效果较好。

2.4 超宽带技术

超宽带技术用途范围广,价值突出,能够高效传输一些信息,也可以让测量工作更加的精准,另外能够在无线监测工作中可以发挥其高效的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无线多媒体工作和网络工作,发挥出智能化功能。通过利用超宽带技术,也可以保证工作范围的广泛性[8]。

3 无线通信干扰源定位

3.1 对数衰减模型构建

无线通信网络一般包含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以及管理节点3 部分[9]。传感器节点在目标范围内利用自组织形式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此外还要与其他节点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其它工作。汇聚节点能够与外部网络相连,实现管理节点对网络的访问和管理。为实现干扰源准确定位,所有节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布置完网络后,节点不再移动,即网络运行过程中,节点位置固定。网络运行过程中,节点能够接收信号功率,并将其当做网络信息进行通信。节点能够在网络运行时,结合具体情况更新邻居节点列表。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会出现路径损耗现象,导致信号强度逐渐减小,如图3 所示。

图3 无线通信路径

3.2 节点干扰判断

干扰源距离不同,通信受到的干扰情况也不同。结点位置越接近干扰源,所受到的干扰越严重,甚至无法保持正常通信,导致网络黑洞;而没有受到干扰的节点,通信能力不会受到影响。邻居列表中会减少遭到干扰的节点,这些节点在通信网络中呈现环形分布,处在最大干扰区域。当网络遭到不同程度干扰后,邻居节点列表会出现一定改变,节点能够结合网络信息来判断是否遭到干扰,根据上述出现的不同干扰情况,利用网格聚类方法明确干扰源数量,并对其所在区域进行初步划分。

3.3 干扰源精准定位

在确定每个干扰源所在的区域后,针对运动干扰源,构建二次多项式运动模型。该模型在固定时间段内结合定位坐标、速度与加速度构建干扰源运动模型。由于节点采样时间较短,参数不会出现较大变化,因此结合运动学理论,将上述运动模型变换为二次多项式干扰源运动模型,如果干扰源加速度固定,通过及时更新拟合数据即可抑制定位误差,从而提高运动模型对干扰源运动的自适应性,如图4 所示。

图4 精准定位

4 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期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保障。现阶段,比较公认的技术还有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这些方法的使用范围较大,导致使用人数逐步增加。

猜你喜欢

短距离超宽带干扰源
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滤波器设计
超宽带雷达建筑物结构稀疏成像
一种基于射频开关切换的伪随机编码超宽带多发多收雷达设计
轴对称与最短距离
三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
短距离加速跑
一种脊波导超宽带滤波器
基于可移点波束天线的干扰源单星定位方法
一种基于“主动加扰”技术的通信区域精准控制干扰源设计
发射机房控制电路干扰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