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支持国家水网建设的思考
2023-09-02邱振宇郑懋岚吴晓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
邱振宇 郑懋岚 吴晓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明确了到2025年、2035年的国家水网建设分阶段目标。这一顶层设计,擘画了国家水网建设的宏伟蓝图,相关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农发行应准确把握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及重点项目,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做强“水利银行”品牌。
国家水网建设对农发行的影响
为拓展业务“蓝海”创造新机遇。伴随顶层文件出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迎来密集开工建设期,水利投资有望迎来进一步提升和扩容,将给农发行带来业务发展新机遇。一是资金需求巨大。根据水利部数据,2022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10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4%,首次突破1万亿关口。其中广东、云南、浙江、江苏等12个省份完成投资额度超500亿元,中长期资金需求巨大。二是“两手发力”要求迫切。长期以来,财政投入在水利投资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财政筹措水利建设资金的难度和压力增大,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放缓。据公开数据,“十三五”期间,中央水利投资规模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减少351亿元;2022年投资规模1439亿元,比2021年减少43亿元,下降近3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水利投资将依靠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市场化融资将面临空间广阔的业务蓝海。
为争当主办银行带来新契机。农发行争当服务国家水网建设主办银行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政策支持优势。2022年6月,农发行与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差异化政策,建立“七优先”绿色通道,具有做好金融服务的政策基础。二是系统管理优势。农发行总、省、市、县机构完整,政策贯彻和业务指导可以直达基层,可以做到点对点对接每个市县、每个项目,提高金融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三是专业能力优势。农发行长期根植“三农”,近年来在长江黄河大保护、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很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比如水权、水市场改革等内容,前期在履职服务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支持一批国家和地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可以及时推广应用到国家水网建设领域。
为业务创新转型提供新空间。水利项目多以公益性、准公益性为主,如何既规避政府隐性债务,又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来源和风险保障措施,一直是业务转型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制度”“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与经营性供水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等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举措,为水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提供了新的路径,有利于农发行进一步创新项目融资模式。
对高水平履职提出新要求。从服务需求看,做好国家水网建设金融支持的主要难点在“融智”,需要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重点水利投融资方案制定,设计符合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模式,为客户挖掘项目现金流,积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从团队支持看,国家水网建设工程具有专业性、多样化的特点,对信贷人员素质提出挑战,需要打造一支了解国家财政、水利等相关政策,熟悉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的专业队伍。
相关业务发展建议
积极主动作为,与战略部署同频共振。一是增强银政合作“密切度”。发挥农发行总、省、市、县“四级机构”优势,主动与各级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水利企业对接,做到具备融资条件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营销全覆盖、国家水网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全覆盖,提前介入和支持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有示范性意义的重大项目。二是增强政策实施“参与度”。密切跟踪国家和省、市、县各层级水网建设运营实体组建进展,积极参与各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帮助地方政府培育主体、策划项目、设计方案。三是增强资源配置“精准度”。持续将最优惠的信贷资源集中投入到国家水网建设领域,体现政策性银行长期的政策属性和价值取向,多措并提供周期长、成本低规模足的信贷资金。
坚持分类施策,做好融资融智服务。一是“延链强链”模式。积极探索推动水利产业链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建设运营,支持水利上游“引水、集水”、中游“制水、供水”以及下游“防洪、治理”等项目联动开发,做到以盈补亏、以丰补歉。二是“打捆打包”模式。依托水利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的自然属性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支撑的经济属性,采取“肥瘦搭配”方式,与其他产业项目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实现项目投资平衡。比如通过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将水利项目与现代农业、港口物流等项目有效整合。三是“赋权经营”模式。鼓励有资源禀赋的地区,将具备开发价值的矿产、旅游等资源特许经营权益注入项目主体,通过赋权经营收益平衡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支持项目主体整合收购涉水优质资产,做大做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四是“生态价值实现”模式。结合水权水市场改革、供水价格改革等创新领域,重点在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上下游供需对接、涉水产品市场交易等方面开展实践,充分挖掘水资源经济价值,积极探索水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措施。
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服务迭代优化。一是产品突出“贴合度”。聚焦国家水网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深耕细作、做足成色,积极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产品模式,如推出“节水贷”“水权贷”等细分产品,丰富“贷+投”“贷+债”“流贷+项目”等产品组合。二是服务体现“定制化”。既要准确领会和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全力支持国家和地方最为关注的重点水利工程,同时也要把自己服务措施与地方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在支持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发挥当先导、补短板作用。三是风控突出“实质性”。服务国家水网建设要做到量、质并重,既要加大信贷支持,也要体现银行的一般性经营规律,把好准入关、边界关、风险关。在支持路径选择、方案设计、贷款管理等方面坚持市场化运作,确保不触碰隐性债务的红线。
强化人才支撑,提高履职保障能力。一是提升信贷人员专业素质。统筹整合总、省、市、县四级行资源,成立服务国家水网建设专业人才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原则,协同推进重点项目营销和办贷工作。二是开展精准培训。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水利行业政策等培训力度,重点提升信贷人员服务水利项目专业技能,促使农发行信贷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国家水网建设融资需求。三是大力弘扬首创精神。坚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大力倡导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服务水利项目主观能动性,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本栏目得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