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民教育培训 加快乡村人才振兴
2023-09-02王泰群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王泰群/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国家强化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高起点高站位部署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效。要继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个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三农”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导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三农”情怀,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坚持农民主体。“三农”工作直接面向农民群众,要根据农民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以方便农民、实用管用为出发点,将教育培训办到农业生产一线,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任务,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农民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培训需求,促进国家要求、产业需要和农民需求有效结合。
坚持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一起统筹部署。人才培养要坚持农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校所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做到农民培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育协同,促进农业科技、农民教育、农村人才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个任务
突出高素质农民培养。继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群体,精准培育对象,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落细、落实、落地。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探索制定农民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在生源、课程、学制、学时、教材、跟踪等环节的衔接标准要求,统筹推动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贯通培养,开展“培训—中职—高职”贯通行动试点,推进农民培训与中职、高职相衔接。
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积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拓宽培养路径,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示范培训,推进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拓展人才培养、技术示范、资源吸引聚集等作用,着力打造集教育、科技、人才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双轮驱动打造农业农村发展领头雁。
加强小农户培训。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等一事一训,帮助小农户有针对性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协同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系统性培训及冬春农民培训等广谱性培训,实现领头人培育和广谱性培训相结合,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对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个保障
提升教育培训质量,育好人才。加大国家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支持和实施力度,示范带动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农广校等专门机构作用,突出高素质农民培育,深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大力开展广谱性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统筹推动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贯通培养,促进不同阶段学习成果互认互通,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知农爱农实用人才、乡村振兴领头雁、和美乡村建设者。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用好人才。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统筹谋划好农民培训与涉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衔接,创新培训模式,构建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政策扶持“三位一体”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建立农民就地就近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免学费和助学政策,鼓励对农民接受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给予学费补助。鼓励农业农村系统科研人员、技术专家和涉农院校教师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才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进人才。整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相关政策,加大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信贷担保、金融保险、生活便利方面的对接服务,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造机会、畅通渠道、营造环境,帮助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搭建多层次发展平台,留住人才。以农民为主体举办论坛活动,展示新时代农民新风貌。支持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业农村技术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搭建农民抱团发展平台。强化宣传引导,把一批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学员,扎实工作、富有成效的办学人员,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好典型、好模式宣传出去,示范带动农民教育培训创新发展。引导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农民趣味赛事活动,积极拓展传统和现代体育文化多元功能,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